2月11日,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推動制造業與生產性服務業深度融合發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措施》),通過制造業與科技、設計、物流、人力資源、電子商務、外貿等多領域協同創新,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助力建設制造強省。
《措施》明確,到2027年,廣東省將圍繞重點產業鏈打造質量穩鏈強鏈標志性項目,建成180個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站點;培育200家國家級、省級工業設計中心;推動700家國家級綠色工廠落地。
聚焦重點領域,強化產業協同
科技服務賦能制造升級方面,廣東推動科技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等進行科技成果與知識產權交易,支持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費”模式,降低企業試錯成本。圍繞集成電路、智能機器人等產業,建設30—50家省中試驗證平臺,力爭2027年建成國內領先的中試服務體系。
工業設計引領制造升級方面,廣東支持引導制造企業重視和加大工業設計投入,深化粵東粵西粵北地區設計賦能,辦好“越來越好”國際設計大賽,提高廣東設計國際影響力。到2027年,新增培育200家國家級、省級工業設計中心。
人力資源匹配產業需求方面,支持制造業龍頭企業、人力資源服務機構、高校及科研院所等共同組建多種形式的創新聯合體。加大對電子信息、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生物醫藥、新材料、智能機器人、低空經濟等產業集群人力資源服務保障力度。
物流與電商協同增效方面,《措施》明確,構建快遞業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網,推動快遞業廣泛覆蓋制造業環節流程。加快電商服務與制造業原材料采購、生產制造、終端銷售等產業鏈環節的業務協同,到2027年建設20個“產業集群+跨境電商”試點,培育100個銷售額億元以上的電商品牌。
打造創新載體,優化產業生態
《措施》提出加快培育服務型制造示范企業和平臺,推動制造業向“制造+服務”轉型,從單純出售產品向出售“產品+服務”轉變。同時,做強大宗商品交易服務平臺,做大工業品電商服務平臺,做專數字化轉型服務平臺,做優共享制造平臺,到2027年,培育10家具備全國影響力的生產性互聯網服務平臺。
在生產性服務業布局上,廣東計劃到2027年,形成100個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區,覆蓋廣州、深圳、佛山、東莞、惠州等地市,聚焦人工智能、數字經濟、商貿物流、科技金融、供應鏈、物流、工業設計、智能網聯、新型儲能、超高清顯示、鴻蒙生態等領域。
在擴大對外開放方面,《措施》提出依托橫琴、前海、南沙、河套國家重大戰略平臺,攜手港澳共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生產性服務業高地。其中,支持橫琴聯動澳門打造科技創新平臺載體,發展跨境電商,構建優質法律服務體系。支持前海深化金融業開放創新,謀劃布局人工智能、規劃設計、文化創意等新一批集聚區。支持南沙航運服務、科技服務、特色金融、國際貿易、專業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發展。支持河套建設一批研發服務、測試驗證、中試轉化平臺,推進粵港檢測認證合作。
強化政策保障,護航融合發展。廣東將統籌財稅、金融、土地等資源支持政策落地,完善統計監測體系,并鼓勵行業協會發揮資源對接作用。《措施》指出,各地、各部門需將生產性服務業納入發展規劃,確保政策措施精準有效。對服務型制造、工業領域平臺經濟等采取包容審慎監管,引導新模式新業態健康可持續發展。
- 上一篇:廣東加快建設更具國際競爭力的現
- 下一篇:很抱歉,沒有下一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