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市口岸辦昨日舉行的“智慧口岸”專家研討會上獲悉,深圳全力推進5G、大數據、云計算等新基建建設,打造“智慧口岸大腦”,改善旅客通關體驗,提升通關效率,實現口岸監管、管理、貿易、服務智慧化,助力深圳“雙區”建設。
被譽為優化營商環境“深圳一號改革工程”的《深圳市2020年優化營商環境改革重點任務清單》提出,啟動“智慧口岸”基礎數據平臺建設,試點陸路口岸“一站式”通關模式,推動聯運物流信息交換共享,實現口岸通關物流信息可視化應用和異常信息檢測預警,全力構建“智慧口岸”服務體系。
深圳是一個海陸空鐵俱全的口岸城市,正在加快推進“智慧口岸”的規劃與建設。市口岸辦加大信息化建設力度,全市口岸實現5G信號全覆蓋,寶安機場國內出發已經實現“刷臉”認證、自助安檢、無紙化登機等智慧出行,蓮塘口岸“一站式”通關信息平臺建設已順利完成。在實現口岸5G全覆蓋的基礎上,市口岸辦正探索5G創新應用,賦能“智慧口岸”建設。
廣東省電信規劃設計院有關專家介紹,“智慧口岸”的核心是打造可持續、可協調發展的口岸生態圈,實現對口岸的科學治理和智慧服務。深圳“智慧口岸”將以“1+2+3+N”為總體架構,通過1個智慧口岸大腦、2個標準規范體系、3個技術支撐平臺和N個創新應用,實現口岸監管、管理、貿易和服務智慧化。
中國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學智慧城市研究院院長郭仁忠表示,“智慧口岸”建設要以人為本,以老百姓為本、以企業為本,從提高優化服務的角度出發,為企業、老百姓通關提供便捷服務,盡可能減少等待時間。同時,要注重考慮優化政府本身的業務流程,降低企業跟政府打交道的成本,無論是時間的成本還是其他方面的成本。
市口岸辦黨組書記、主任王守睿表示,市口岸辦正在開展“智慧口岸”頂層規劃與設計,將以頂層規劃為綱領,從更專業的角度、更寬廣的視角,從基本框架、發展規劃、基礎設施、信息安全等方面進行科學設計,提出切實可行的發展路徑,并將每一項任務目標落到實處。
- 上一篇:深圳四萬家跨境電商逆境中“突圍
- 下一篇:北斗系統最后一顆組網衛星近日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