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市某公司因環境污染,通過深圳市碳排放權現貨交易系統購買了哈啰單車377噸深圳騎行碳減排量,引起公眾關注。企業損害環境,為什么會“買碳”賠償?這是什么操作?有什么環境效益呢?8月21日,深晚記者采訪深圳生態環境部門及專家,為公眾解惑。
損害賠償金存入賬戶用以購買碳減排量
據深晚記者了解,2022年5月,深圳一企業因建筑工地旋挖鉆機尾氣超標,被深圳市生態環境局羅湖管理局查處。該公司一方面要接受行政處罰罰款,另一方面,由于鉆機排放柴油顆粒物,造成大氣環境損害,需要支付生態環境損害賠償。
此后,深圳市生態環境局與該公司簽訂了損害賠償協議。根據協議,這筆賠償金的用途非常特殊。協議約定,賠償義務人將損害賠償金存入在深圳排放權交易所開設的賬戶并完成資金凍結。待碳普惠產品上線后,賠償義務人應全額通過深圳市碳排放權現貨交易系統購買碳普惠核證減排量并予以注銷進行替代性修復。
今年6月,深圳市生態環境局簽發首批52928噸碳普惠減排量。其中,哈啰單車深圳騎行碳減排量是首批簽發的三個碳普惠項目之一,成為了本次交易的賣方。
最終,歷時一年多時間,2023年8月17日,企業用賠償款購買了哈啰單車377噸騎行碳減排量,共計支付2.4萬多元,意味著該案替代性修復正式完成。
“這筆交易是對企業超標排放鉆機尾氣,損害生態環境作出的替代性修復舉措。交易的完成標志著廣東省首例通過購買碳普惠核證減排量的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件完成了替代性修復。”深圳市生態環境局有關負責人說,本案將企業損害自然的賠償用于減排項目的價值回饋,為后續同類案件提供了經驗借鑒和路徑方法。
企業購買碳減排量支持全民綠色出行
究竟什么是碳普惠?什么是替代性修復?企業污染環境沒有通過現金罰款,而是購買哈啰單車騎行碳減排量,這是為什么?8月21日,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新能源與低碳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韋福雷在接受深晚記者采訪時表示,2022年7月1日起施行的《深圳市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規定,市生態環境主管部門簽發的當年度實際配額不足以履約的,重點排放單位可以使用核證減排量抵消年度碳排放量。一份核證減排量等同于一份配額。最高抵消比例不超過不足以履約部分的百分之二十。也就是說,碳普惠核證減排量可作為補充抵消機制進入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這意味著深圳“雙聯通·四驅動”碳普惠體系建設邁出了重要一步。
所謂的碳普惠是指對小微企業、社區家庭和個人等減碳行為進行具體量化和賦予一定價值,并建立起以商業激勵、政策鼓勵和核證減排量交易相結合的正向引導機制。
“深圳正在積極探索將市民低碳行為數據轉化為核證減排量并參與碳交易的模式。”韋福雷說,比如,在出行方面,市民搭乘公交、地鐵等綠色交通工具出行,可獲得個人積分。這些積分將與線上商店系統聯通,并可以置換成一定數量的用戶權益。而企業存入的資金,可用于購買碳普惠產品,支持全民減排、低碳出行。
韋福雷解釋,以往,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件多是行政處罰,該案中采取的是替代性修復舉措。所謂的替代性修復是對受損生態環境進行補救,該案采取替代性修復方式為“買碳”,即購買碳普惠產品。
“也就是說,該案中,企業用賠償款購買了哈啰單車377噸騎行碳減排量,從某種程度上而言,這意味著這些賠償款最終將回饋到踐行低碳生活的居民手中,用于支持社會公眾廣泛參與節能減排活動,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韋福雷說。
無形綠色生活方式轉化為有形綠色價值
深圳“碳普惠”頻頻傳來新動向。深晚記者從深圳市生態環境局獲悉,近年來,深圳出臺碳普惠管理辦法,上線“低碳星球”“居民低碳用電”“全民碳路”等碳普惠應用程序,累積用戶超過600萬。發布低碳公共出行、居民低碳用電、共享單車騎行、森林經營等4個碳普惠方法學。當前,首批“碳普惠核證減排量交易”已成功簽約,碳普惠減排量超過5萬噸,無形的綠色生活方式轉化為有形的綠色價值。
- 上一篇:加快推動“產供銷、內外貿、上下
- 下一篇:深圳首個高標冷鏈保稅倉儲設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