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有道,榮耀所歸。2013年12月8日,深圳市航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楊洪以20年如一日地帶領企業堅持自主創新,為汽車電子行業作出的杰出貢獻,獲評為“2013年度創新中國十大年度人物”,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接受了隆重的表彰。
該獎項的評選主要由國家發改委、國務院國資委、國務院研究室、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新華社、中國企業聯合會等機構的專家學者、知名人士及中央主要媒體專家組成的創新中國推選委員會,本著客觀、公平、公正的原則,針對在創新領域做出突出貢獻的企業及企業界人士進行推薦評選并給予表彰頒獎。聯想集團總裁柳傳志、阿里巴巴總裁馬云等知名企業家都曾名列該榜單。
面對這含金量極高的榮譽,謙遜的楊洪淡然一笑,他認為這只是一個起點,他的腳步永遠向前。
他曾是三尺講臺上的一名教師,應時代召喚成為深圳改革開放的弄潮兒,為中國汽車電子行業奉獻了無怨無悔的青春;對于航盛,他是創業者,也是領路人。面對著瀕臨倒閉的困境,他力挽狂瀾,讓企業起死回生,并成功實現了改制和轉型。
他拒絕了不少跨國巨頭的收購要約,立志要讓航盛成為一個世界級、國際化的企業,可以與眾多國際巨頭同臺競技。他說,把汽車電子產業做好是我們這代人的使命。
創業初期,他出差只能坐硬座,只敢 住最便宜的招待所;現在,他出差也盡量只坐經濟艙。他的身上,積淀著深圳企業家的質樸與務實。
10年前,他覺得10億元的產值就算成功了;現在他覺得即使到了100億元也不算成功。他的骨子里,特區人敢想敢干的闖勁依然飽滿。
他的人格魅力,吸引眾多精英人才組建成強大的航盛團隊,在最困難時也不離不棄,共擔風雨,企業的成功歸功于他們。
航盛是深圳產業結構轉變的一個縮影,楊洪則是凝聚了深圳企業家精神的典范。
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蔣正華與楊洪總裁親切合影留念
艱辛創業 磨練“赤子心”
航盛成立于1993年,前身是隸屬于中航工業集團,那是一家瀕臨倒閉的電子音響廠,那時的楊洪還是陜西航空大學的一名教師,受中航集團的委托,他帶領十余名同事臨危受命,開始了航盛艱苦的創業之路。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旁人難以想象,創業之初經歷了怎樣刻骨銘心的艱難,使得每每回顧創業史,楊洪總是百感交集。
“1993年,我幾乎一天要工作18-20個小時,起早貪黑,家里的事情都顧不上管……那時憋一股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勁頭,不考慮個人得失,就像消防隊長一樣,供應商、生產、研發、質量、市場投訴等等,哪里有問題就去哪里滅火,我成了一個救火隊長。”
這是當年的情景:骨干員工走了大半,一些業務經理開辦相關企業,瓜分了公司有限的市場資源,產品技術資料嚴重匱乏,多家供應商上門催債。面對困難,楊洪帶領他的團隊,沒有退卻,而是想方法,找路子。
沒有圖紙,他憑借多年的技術經驗,拆開線路板,從實物反推,一條線路一條線路地描繪線路圖,做出樣品后再調試。憑著這股螞蟻啃骨頭的韌勁,楊洪和同事硬是用手工一張一張繪出產品圖紙。
沒有客戶,他帶領班子成員和業務員四處跑市場,整車廠進不去,就先從配件市場入手;近處的市場進不去,就找偏遠省份,一點一滴地積累。
面對索債的供貨商,楊洪拿出產業研究和企業發展可行性報告說服債主,使他們相信航盛能將汽車音響事業做大做強,從而放寬還債和供貨的條件。咬緊牙關扛過1993年的寒冬,到了1994年,航盛終于實現了盈利100多萬元。楊洪感慨:“這兩年是我人生里最困難的一個階段,深深體會到了創業的艱辛、生存的困難。”
正是楊洪和航盛人這種韌勁,航盛得到了飛速發展。特別是進入2000年后,公司跨入了快速發展時期,銷售收入增長速度連續三年達到100%。楊洪用扎實的業績,向中國汽車電子行業表達了赤子般的真心。
20年披荊斬棘,20年風雨洗禮,如今的航盛已成為一家活躍在國際舞臺、與世界巨頭比肩抗衡的國際化企業,是中國本土最大的汽車電子產品供應商,年銷量近600萬臺套,市場占有率達25%,就是說,中國每4臺汽車中就有一 臺采用航盛的電子配套產品。
“選定了創業的目標之后,你一定要專注。一輩子如果能做成一件事或者是兩件事,就已經很了不起了。我選擇了從學校到企業,我不后悔,我又選擇了汽車電子這個行業,我一做就是20年,我也無怨無悔。”楊洪坦言。
楊洪不辱使命,他帶領航盛人抓住了汽車電子業崛起契機,專注于研發、制造和銷售汽車電子系列產品,立足深圳,輻射全國,迅速成為國內汽車電子龍頭企業。
原工信息化部部長李毅中與楊洪總裁親切合影留念。
創新不止 走向“國際化”
推選委員會給楊洪的頒獎詞中寫到,楊洪銳意改革,大膽創新,以敢為天下先的精神,帶領航盛進行商業模式創新,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協同創新,實現了由經營型向經營管理型,規模型向規模實力型,速度型向速度效益型的轉變,摸索出一套獨具特色的創新之路。目前,航盛在楊洪的帶領下已發展成為以汽車電子為主業的展翅鯤鵬,一躍成為邁向世界級、國際化汽車電子優秀企業的航母型企業集團。
教師出身的楊洪,從三尺講臺到變幻莫測的商海,從受人尊敬的教師到成功的企業家,2 0年來所獲榮譽不勝枚舉,從未改變的是不斷探索創新的欲望。“一個滿腦子都是新想法的人”、“一個總給你意料不到的好點子的人”,這是楊洪給媒體記者、員工和朋友最深的印象。作為企業的帶頭人,楊洪認為,只有堅持自主創新,航盛才能永葆活力。在這樣一位掌舵人的引航下,航盛公司從瀕臨破產的小廠成長為汽車電子行業為數不多的、可與國際巨頭比肩的民族企業,敢為天下先的創新精神也成為了航盛發展源源不竭的動力源泉。
2008年,金融危機愈演愈烈。“溫總理在珠三角地區調研中小企業發展狀況時,第一站選擇了航盛,這是航盛的巨大榮耀,航盛全體員工深受鼓舞,更堅定了自主創新的信念。”回憶起溫總理視察的情形,楊洪至今難掩心中的激動,“溫總理鼓勵航盛人‘靠創新贏得尊嚴、靠創新贏得地位,變危為機,加快發展。’”
從年產值100萬到35億元;從連年虧損的小廠到行業領頭羊;從瀕臨倒閉到市場占有率達25%。楊洪說:“創新已經融入航盛人的血液當中,正是憑借著這種情結,讓航盛走出了一條披荊斬棘的創新之路。”
航盛2 0年,從創新中來,到創新中去,在創新中變強,在創新中變大。它從思想到理念,從方式到模式,從產品到市場,從服務到客戶,從深圳到全國,從中國到世界,從經營到管理,從各個環節到細微末節…,無處不在彰顯著創新精神。
航盛提倡創新思維,營造創新氛圍,建立創新人才隊伍,激勵創新成果。公司高層通過每年召開創新大會等方式營造創新氛圍,并對杰出創新人才給予重獎,以激發員工的創新熱情。自主創新是航盛發展的源動力。商業模式創新、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協同創新是航盛自主創新的主要內容。
在商業模式創新方面,航盛積極整合上下游產業鏈,向產業鏈的兩端擴展。航盛在產業鏈上游與INTEL合作進入核心芯片領域,在汽車產業鏈的尾端進行整車和精品銷售。
在技術創新方面,航盛不斷加大技術投入,引進和培養技術隊伍,整合全球技術資源,采用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三結合的方式取得豐碩成果。截止目前,航盛已申報專利547項,其中發明專利93項。航盛參與了18項國家標準的制定。航盛是國內唯一一家獲得“日產全球技術創新獎”的民族企業,2007年被國家發改委、科技部等部門聯合授予“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是國內汽車電子行業第一家;2008年獲得“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稱號;2009年楊洪總裁獲得深圳市科技創新獎(市長獎)。
前不久,日產雷諾主管控制電子的一位技術高管在航盛考察后,對航盛的研發實力給予了極高評價。他表示,今后把要航盛當作中國的電裝,在汽車電子產品方面給予更多支持。
在航盛二十周年的客戶交流會上,兩份技術報告吸引了上海通用、北京現代、廣汽等20多家整車企業代表的目光。這兩份報告集中展示了航盛車載信息娛樂系統、車聯網、新能源及控制電子領域的技術能力及發展規劃。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理事長付于武表示,航盛的技術報告,展示出其在產 品、技術上的儲備,讓他對其發展充滿信心。中國汽車零部件工業公司總工程師寧曉陽建言,航盛要在發揮其在成本、市場響應速度等傳統優勢的同時,充分利用國際資源,加強在人才、技術方面的整合,夯實自身的技術平臺。清華大學汽車產業與技術戰略研究院院長趙福全則表示,航盛在這些領域的技術儲備及對未來汽車產業發展趨勢的判斷讓他十分振奮。雖然汽車電子領域對創新速度和難度的要求,遠遠超過其他領域,但在過去20年的發展中,航盛已經具備了很好的發展基礎,未來20年,有望吹響進軍汽車電子領域的總號角。
在管理創新方面,學習國內外先進管理理論和工具,并將其用于航盛公司的具體實踐,一直是航盛管理創新的最重要內容。
航盛與時俱進,持續改善公司管理體系。航盛將“夯實質量發展基礎”作為主要工作方向之一,T S 1 6 9 4 9、ISO14001、OHSAS18001、ISO26262、ISO17025、IEC系列等標準指導航盛的各項管理工作。
在此基礎上,航盛從TS16949產品“質量管理”體系逐步過渡到“卓越經營”企業成熟度評價模式,旨在提升經營質量。
通過深入推行卓越績效模式,航盛在治理理念和運營體系上逐步與國際企業接軌。卓越績效模式的推行,也使航盛逐步具備了卓越的領導力、與時俱進的戰略規劃、超越顧客期望的市場管理體系、以人為本的人才隊伍建設、優質高效的生產運營系統,體系競爭力不斷提升,得到客戶和社會認可。航盛連續多年被各大客戶評為“優秀供應商”。
2011年同時獲得廣東省政府質量獎和深圳市市長質量獎,2012年成為深圳市首批四個卓越績效示范基地之一。
共襄盛舉 綻放“航盛夢”
2013年12月23日,航盛迎來了20周年慶典,邀請國內眾多整車企業、供應商代表共襄盛舉。“同航行,共盛放”是此次慶典的主題,這是以楊洪為代表的航盛人對自身過去二十年來成就的感恩總結,也是對汽車產業中整零關系發展的美好期許。
在慶典儀式上,楊洪對一直支持航盛發展的整車客戶表示了衷心的感謝。他說,與整車客戶、供應商等上下產業鏈的合作伙伴結成風雨與共、風險共擔、成果共享的戰略合作伙伴是航盛的目標。隨著航盛在新能源汽車電子、控制電子領域的拓展,航盛將致力于同整車客戶建立更加開放、信賴的合作共贏關系,比如將共享開發平臺,共享知識產權。他期待有更多的整車、供應商企業能與之同航行、共盛放。
20歲風華正茂,20歲的航盛整裝待發。在楊洪看來,二十年是航盛的一個新起點,在今后的十年、二十年中還需要攀登更多、更高的山峰。“在未來,我希望航盛能夠向百年老店努力,按照汽車零部件產業的發展規律,把自己的能力、外部的環境以及企業的發展路徑 梳理好,不斷穩定持續地發展,實現我們的夢想。”楊洪說。
2014年,在航盛經歷了20年不平凡的發展歷程,即將步入嶄新發展階段的關鍵時期,航盛公司制定了“343,338”中長期發展規劃,即:提升三種能力(技術能力、管理能力、資源整合能力),堅持四個創新(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協同創新、商業模式創新),實現三個轉變(從經營型向經營管理型,從速度型向速度效益型,從規模型向規模實力型轉變),到2023年實現300億元銷售收入,產銷量3000萬臺套,建設八大研發中心的戰略目標。
“下一個20年,也是我國汽車工業由大變強的關鍵期。建設汽車強國的重點是要建立起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汽車零部件產業,而汽車電子是其中的關鍵和核心。我們要緊緊把握好我國汽車工業由大變強的機遇,加快能力構建,打造全價值鏈的體系競爭力和質量成本競爭力,走質量效益型的經營道路。”在展望航盛未來20年的發展時,楊洪表示,航盛將進入高端信息娛樂系統、控制電子、新能源等汽車電子的核心領域,掌握關鍵技術,全方位地為客戶創造更多價值。
航盛力爭2020年實現經營收入200億元,2023年實現收入300億元,并成為“世界零部件50強”和“中國市場汽車電子前五強”;2033年力爭經營收入努力達到1000億元規模,成為“全球汽車電子前五強”,打造出“中國的博世”、“中國的電裝”!為民族汽車電子產業的振興做出應有的貢獻。
“航盛二十年的成就激勵著我們,航盛的未來仍待策馬揚鞭。”楊洪說,“我們要深入貫徹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繼承和發揚前20年的優良傳統,更要解放思想、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打造系統競爭力,使公司獲得更大的、更持久的發展,為早日實現‘世界級、國際化的汽車電子優秀企業’的宏偉目標而努力奮斗!為汽車強國貢獻力量!為中國夢添磚加瓦!”
- 上一篇:裝點世界更精彩
- 下一篇:打造物流行業明星企業的領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