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楊洪每天都在忙碌著,在接受采訪前一分鐘,他仍在爭分奪秒地處理公務。隨后,他帶記者來到工廠區參觀各項工作流程,在試驗室,當他看到產品順利通過多項嚴格的測試時,臉上禁不住露出自豪的笑容。
楊洪,曾是三尺講臺上的一名教師,是改革開放的大潮將他“拍”到深圳。經過20多年發展,他帶領航盛從一家瀕臨倒閉的小企業,成為中國本土最大的汽車電子供應商。2012年,航盛公司獲得了廣東省政府質量獎和深圳市長質量獎。
楊洪感慨地說,公司自成立以來,抓住了中國經濟和汽車產業發展的機會,一直保持高速增長。質量成就未來,公司產品、服務和經營質量不斷提高,使公司從“機會成功”走向“戰略成功”。
質量管理讓他連闖難關
“航盛在發展過程中,曾遇上兩個大難關,是質量管理讓我一一闖過去了。”楊洪說。
1990年,楊洪27歲,那時他已經是陜南航空大學的團委書記、電子系副主任,受學校委派到深圳工作。1993年,楊洪開始接手航盛的前身南航音響廠,該廠當時已虧損嚴重,瀕臨關門。一天要工作18—20個小時,楊洪起早貪黑咬緊牙關付出。一年后,航盛實現了盈利100多萬元。楊洪回憶說:“重新建立生產線和質量保障體系,讓我闖過第一個難關。”
2003年之前,航盛發展較為順利,國內競爭對手不多,效益比較好。2005年后,國際汽車巨頭紛紛在中國設廠,他們把汽車零部件也帶進了中國,競爭一下子激烈起來。“又是對產品質量的精益求精,讓我渡過第二個難關。”
日產汽車全球副總裁西川2003年曾到航盛考察,楊洪至今對他說過的話記憶猶新:“只有達到世界級質量標準的汽車電子產品才有價值,否則就是在浪費資源制造垃圾,成本再低也沒用。”
隨后3年,在日產的要求和幫助下,航盛投入上億元進行研發升級和系統提升。2005年,產品在日產汽車接受“大考”。西川說:“產品不過關,我們的合作就此中止,如果合格,我們將會嘗試把更多的汽車零部件交給中國的企業。”
“這不僅關系到航盛的發展,也關系到其他中國企業的利益,聽了他的話,我的心里沉甸甸的,也多一份責任感。”楊洪說。
2006年春節期間,是楊洪和他的產品團隊最揪心的時候,他們離開親人在日本等待,3年不懈努力的成果最終揭曉,3天的封閉檢測后,楊洪聽到了產品成功通過驗收的喜訊,他禁不住淌下歡樂的淚水。
質量至上讓他再攀高峰
2006年7月13日,航盛拿下了一個分量很重的獎項——日產“全球技術創新獎”,這個獎在業界被譽為汽車業的“奧斯卡獎”。日產汽車全球3000多家供應商中當年只有6家獲獎,航盛是迄今為止唯一獲得該榮譽的中國企業。這是日產對航盛投下的“信任票”,也意味著航盛拿到了進軍國際市場的一張通行證,合作達到了“雙贏”。現在,楊洪仍把這張接受獎牌的照片擺放在貴賓室最顯眼的位置。
在發展過程中,質量至上的理念始終在楊洪心中扎根。最近,一個汽車廠客戶反映導航產品質量有問題。工作人員前往檢查,原來是消費者為了在電子產品上安裝盜版地圖,修改了原代碼造成故障。這原本不涉及質量問題,但楊洪還是批準把全部產品更換了。他認為:客戶這么容易地能修改軟件,這證明產品有改進空間,我們要以互聯網的思維,充分考慮客戶的使用體驗。此后,該產品增加了防止擅自修改的防火墻,同時還提高了標準,讓產品更完美。
目前,航盛在國內汽車電子市場的份額已經達到了25%左右,平均每4輛車就有1輛使用航盛的產品。航盛在為國內汽車銷量前20家中的18家提供配套,市場覆蓋率達到90%,大眾、日產、標致雪鐵龍、本田、福特都是其客戶。在2008年金融危機的時候,已經進行轉型升級的航盛效益不但沒下滑,還有10%增長。
這些年來,國際巨頭盯上了航盛,多次想來收購,但都被楊洪拒絕了。“我是一個理想主義者。”楊洪說,“如果接受收購,我們管理層都會一夜暴富,技術管理也不用愁了,可是我不能這么做,我們必須打造自主品牌,必須頂起民族產業的脊梁。航盛要繼續轉型升級,在新能源汽車核心零部件、北斗導航系統應用、車聯網系統、高端通訊模塊、車身控制模塊等領域提供優質的系統解決方案,在中國建設汽車工業強國的道路上做出更多貢獻,這是我們這代人的使命。”
- 上一篇:莊敏:“在高端視像領域打造中國人
- 下一篇:打造百年裝飾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