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汽車電子產業鏈完善,將助力國內加速汽車產業轉型升級。(資料圖片)
人物簡介 楊洪,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客座教授,深圳市航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之一,公司總裁、董事。曾先后獲評第三屆中國改革十大最具影響力新銳人物、深圳經濟特區30年行業領軍人物、中國改革十大最具影響力新銳人物、中國最佳汽車電子企業CEO、中國工業經濟十大風云人物等多項殊榮。
【編者按】2019年過半,在復雜多變的世界政經格局中,深圳經濟如中流擊水,奮楫者先。近日,本報策劃了“深圳產業創新發展面對面”專題報道,走訪深圳保持穩健增長的傳統產業、優勢產業及新興產業等,對相關行業的領軍人物、專家學者等進行深度訪談,從不同的視角揭示深圳產業發展的現狀與趨勢、優勢與挑戰,以及支撐深圳制造背后的產業智慧,揭開深圳經濟韌性的創新密碼。
■ 深圳特區報記者 王平 范京蓉 熊子恒
在強手如林的國際汽車電子市場引領風騷,曾經需要百年積淀;中國龐大的經濟體量、強勁的汽車需求、制造工藝與技術創新的同步提升,為行業超常規發展提供了土壤。在“新四化”催生汽車行業深層次技術革命、推動汽車電子走向智能網聯的關鍵時點,深圳汽車電子站在了新風口。深圳緊鄰華南汽車制造重地,坐擁多家新能源車、通訊及互聯網行業領頭羊企業,正可發揮跨行業發展的協同優勢,以質量優先、加大研發、精益管理為抓手,打造國內最具競爭力的汽車電子產業集聚地。
自1993年創設深圳航盛電子有限公司以來,深圳汽車電子行業協會創會會長楊洪目睹了深圳汽車電子行業從無到有,從微末到強盛的歷程,對行業發展的成敗得失頗有體會。近日,在接受本報“深圳產業創新發展面對面”報道團隊的專訪時,楊洪提出了上述觀點,并在詳細剖析“新四化”為汽車電子行業帶來的新機遇的同時,對于深圳在汽車行業的智能網聯時代如何協同發展、捕捉先機提出了可行的產業路徑。
“新四化”為汽車電子開啟新藍海
由電動化、智能化、共享化、網聯化合稱而成的 “新四化”近年炙手可熱,其所開啟的汽車智能網聯新時代將是大勢所趨,這已基本成為汽車業界的共識。浸淫于汽車電子行業多年的楊洪表示,“新四化”促進汽車行業發展,智能汽車是汽車行業未來的發展重點,其關鍵是汽車電子的配備。作為機械工業巔峰之作的汽車正在加速演變為半導體定義、以電驅動的電子產品。汽車電子化趨勢十分明顯,汽車電子的藍海大市場已經開啟。
“新四化”中的電動化,其內涵已經演變為包括電動、氫能等在內的新能源化。而在電動化領域,中國開始較早,在規模上已經走在世界前列,目前全球三分之一的新能源車都產自中國。智能化和網聯化,目的是使駕駛變得更為安全、舒適、具備更好的娛樂體驗,既有“顏值”,又有“內涵”。其中,包括車聯網在內的網聯化將會先期實現,這意味著手機移動網絡的功能將可以全部在車上實現,而5G時代的到來,更是可以大大豐富車聯網的應用。
對于一度被認為是行業“風口”的自動駕駛,他說自動駕駛只是智能化的一個目標,但不是唯一和最終目標。智能化主要目的是讓汽車更加智能,比如,相對于車系安全帶這樣的“被動安全”,被稱為ADAS的高級輔助駕駛系統,在5G時代可以在微秒內做出反應,減少安全事故的發生,賦予了汽車“主動安全”功能。
“汽車電子技術的采用極大提升了汽車的安全性、舒適性、經濟性和娛樂性,是實現汽車 ‘新四化’的基石”,楊洪表示。
深圳汽車電子迎來最佳機遇期
汽車電子是電子信息技術應用到汽車領域所形成的新興行業。從應用層面來看,汽車電子可以分為電子控制系統和車載電子裝置兩大類別,包括了發動機電子控制系統、安全控制、信息系統、導航系統等多方面的內容。
從市場需求上看,2018年全球汽車電子產業規模2376億美元,其中中國市場規模874億美元,約占全球的1/3,未來五年年均復合增長率10.62%,高于全球6%的增速,產業轉移將為汽車電子產業的發展帶來巨大機遇。據行業預計,至2022年全球市場規模可達2萬億美元,國內市場規模接近萬億美元。
從產業基礎上看,深圳汽車電子行業經過30多年的發展,已經擁有上千家企業,約占全國總數的三分之一,汽車電子產業規模占全國的四分之一,既有外資巨頭如法雷奧、 知名港企德昌電機等的積極參與,又有以比亞迪、航盛、路暢科技、凱立德、賽格導航、欣旺達、廣和通、美格智能、高新興等為代表的汽車電子企業群,幾乎覆蓋了所有汽車電子領域,產業鏈日趨完善,深圳已經成為國內重要的汽車電子生產基地。
從發展空間看,整車性能的提升依賴于不斷采用新的汽車電子技術,因此,單車汽車電子成本占比在持續提升。1990年乘用車汽車電子成本占比15%,2000年實現22%,2010年占比35%,2015年達到40%。我國2018年發布《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提出到2020年智能汽車占比將達到50%,汽車電動化、智能化將會得到快速發展,預計到2020年乘用車汽車電子成本占比可達到50%,2025年達到60%。
從行業趨勢看,汽車電子當前迎來了關鍵成長期,具備了跨周期屬性、跨行業交叉發展特征。5G時代,針對V2X的特殊場景,新型的通信技術需要被提出,商用規劃逐步明確,需要運營商、設備商、整車廠多方參與。深圳汽車電子產業鏈完善,跨行業企業如華為、恒大、寶能等近期紛紛布局“新四化”,又具備以騰訊為首的良好互聯網創新生態,省城廣州更是華南重要的汽車制造重鎮。深圳有能力抓住新一輪汽車電子化技術革命帶來的最佳機遇,通過跨行業協同發展,助力國內加速汽車產業轉型升級。
“借助優勢通訊產業,以及位居前沿的互聯網生態,深圳汽車電子應力爭打造國內最具競爭優勢的產業集聚地,助力國內汽車電子企業步入世界500強。在產業嫁接互聯網應用這一方面,深圳企業甚至有可能超越博世等國際領先企業。”楊洪表示。
高質量發展需要專注和定力
“全球汽車電子行業排名第一的博世是百年企業,前五的日本電裝也有七八十年歷史”,楊洪說,在技術密集型的汽車電子產業占有一席之地并非是一朝一夕內可以達成的目標,需要長時間的投入。深圳企業要發展壯大并在國際市場上取得競爭力,應擴大研發投入,實現高質量發展。
“對于汽車電子行業而言,如果沒有核心技術,沒有體系能力很難生存。而全價值鏈的體系能力包括了研發實力、供應商管理、生產智能化自動化及服務能力。只有具備這些完善的體系,企業才能擁有持續的競爭力。”楊洪表示。
他認為,國內汽車電子企業應當向華為學習,以專注和定力,沉下心來做研發,提質量,完善管理。對于企業來說,減少研發投入提高利潤率雖然有利于企業短期生存,但只有不斷地投入研發,才能夠實現長遠發展。此外,產品質量和經營質量也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企業應努力打造自身品牌,本著時刻對消費者負責的態度,實現精益生產,用30年到50年成為“品牌老店”。
楊洪表示,最近一段時間國內汽車銷量出現了一定下滑,但中長期來看,消費需求依然十分巨大。希望深圳立足已有的產業優勢,在政策層面進一步加強對于汽車“新四化”的扶持,促進汽車電子產業的發展,培養一批在國際市場上具備競爭力和影響力的企業。
- 上一篇:2019年第四次國家紡織產品開發基
- 下一篇:深水海納集團榮獲2018年度“廣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