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落下帷幕。盛會暫告一段落,但“進博故事”永不謝幕。自首屆以來,進博會展品變商品,展商變投資商的故事比比皆是。進博會不僅是貿易盛會,也是科技盛會、創新盛會。
今年,跨國藥械企業又紛紛攜“首秀”“首展”奔赴進博之約。透過“進博之窗”,可以看到跨國藥企對中國市場的堅定信心,過去中國與歐美的新藥獲批“時差”正在不斷縮短,中國在創新藥獲批方面不僅可以與全球同步,甚至“搶先一步”。完善在華創新研發體系和產業生態布局,跨國藥企的本土化融合不斷提速。
創新藥械“首發”“首秀”匯聚進博會
每年的進博會,醫療器械及醫藥保健展都是高人氣展區。今年這里再次集聚全球十大醫療器械企業、十一家世界500強制藥企業。今年進博會展示400多項代表性新產品新技術新服務,其中不少就集中在醫療展區。
進博會“全勤生”諾和諾德帶來了15款創新藥品及5款注射裝置,其中,胰島素周制劑諾和期(依柯胰島素注射液)進行中國首展,這一用于治療成人2型糖尿病的創新藥,一周僅需注射一次,可改善胰島素治療依從性。此外,全球首個用于長期體重管理的GLP-1RA周制劑諾和盈(用于長期體重管理的司美格魯肽注射液)首次在中國亮相。諾和盈這款創新藥物將于今年上市,實現從展臺走向臨床,惠及中國肥胖癥患者。
進博會老朋友雅培今年攜瞬感數字化血糖管理解決方案亮相進博會,據悉,其新品無需指尖采血,用戶通過傳感器和手機應用程序,可實時查看葡萄糖水平,每分鐘智能自檢。此外,雅培今年還帶來了實現同步的雙腔無線心臟起搏器、15分鐘內快速判斷受檢者是否患有腦震蕩的測試卡片等全球創新科技。
瓦里安醫療今年進博會帶來的“全球首發”,是體表影像引導下的乳腺癌精準短程大分割放療創新方案,據悉,這一放療創新方案可以將放療療程從常規的5到6周縮短至1到3周,顯著提升患者預期生活質量。此外,瓦里安醫療還帶來了其AI驅動多模態影像引導的在線自適應放療解決方案的全球首發。
從“新朋友”到“老朋友”,海爾集團旗下大健康生態品牌盈康一生今年攜超過50%首發首展產品和方案參展。其第四代生物樣本庫“生命方舟”吸引了眾多參觀者駐足,它解決了樣本庫行業長期存在的一次性建設投入高、空間利用率低,樣本應急轉移安全度低,樣本存取通量低的“三低”難題。
同樣是“七屆全勤生”,西門子醫療集中展示了近20款前沿科技產品與多元解決方案,其中近10款為首發首展新品。MAGNETOM Terra.X是中國率先獲批上市的新一代7T磁共振設備,它打破了超高場磁共振單一氫核成像的界限,創新實現了鈉、磷等關鍵原子核的多維成像。西門子醫療大中華區副總裁、市場與企業傳播負責人王弢介紹,這一設備有望助力實現阿爾茲海默癥、肝硬化等疾病診斷的更早期臨床突破。
創新藥在中國加速可及
透過“進博之窗”,值得關注的一大趨勢是,中國與歐美的新藥獲批“時差”不斷縮短,中國在創新藥獲批上不僅可以與全球同步,甚至“搶先一步”。這也正是近年來跨國藥企加速創新產品落地中國的一個縮影。
法國企業賽諾菲今年攜囊括12款潛在重磅產品的全球研發管線,以及7款免疫領域的變革性創新成果亮相進博會。其免疫炎癥領域明星產品——達必妥今年攜慢阻肺病新適應癥首展。賽諾菲大中華區總裁施旺表示,達必妥是“中國速度”的見證者。“今年9月,達必妥新適應癥在華獲批,此次獲批先于美國,又一次刷新了創新藥惠及中國患者的紀錄。”
作為進博會的“老朋友”,今年3月份,勃林格殷格翰一款罕見病藥品在中國獲批上市,標志著該產品成為跨國藥企中首個通過全球多中心同步研發,并率先在華獲批的全球創新藥,獲批時間早于歐美和日本。
“中國藥品審評審批制度改革持續深化,勃林格殷格翰既是見證者,也是獲益者。”勃林格殷格翰生物制藥(中國)有限公司總經理臧雨果表示,勃林格殷格翰在2019年啟動了“中國關鍵”項目,將中國全面納入其全球早期臨床開發項目,實現了中國與全球研發同步,讓中國患者能夠搭乘全球創新藥物“首班車”。
輝瑞(中國)研究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朝華表示,目前中國研發中心已成為輝瑞全球重要的研發樞紐,輝瑞正一步步將更多核心技術和資源傾斜到中國。2023年開始,其每一年的全球臨床新產品管線進入到臨床關鍵三期的項目,將做到百分之百有中國參與。“未來五年我們計劃在國內提交的創新藥上市申請都將使用中國加入全球多中心關鍵三期注冊臨床試驗的數據,總計達全部上市計劃的94%。”
創新藥加速可及,與中國醫療體制改革不斷深化息息相關,其中,支付機制的建立尤為關鍵。
國家醫保局相關負責人在進博會上表示,集采為國家醫保目錄更新騰出空間。通過每年動態調整目錄,藥品從上市到進入醫保的時間,從過去的5年左右縮短到不足2年,廣大國際藥企的創新產品及時進入醫保目錄,快速獲得市場。目前,已有70多家外資企業中選集采,諾和諾德、賽諾菲、美敦力、強生等企業都曾三次以上中標,相關產品更廣泛地惠及了中國患者。
“下一步,中國醫保部門將在完善醫保基礎設施及服務能力,以及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三重保障的基礎上,引導和支持商業健康險、慈善捐助、醫療互助等其他保障力量發揮作用,滿足患者多樣化差異化需求。”該負責人說。
據悉,去年7月,上海醫保部門會同6部門聯合出臺《上海市進一步完善多元支付機制支持創新藥械發展的若干措施》,從支付端提出支持創新28條措施。截至目前,28條措施全部落地,上海創新藥械多元支付保障機制基本建立,基本醫保和商業保險對上海“新優藥械”目錄內的創新藥支付實現全覆蓋,創新藥械入院通道方便快捷。
“朋友圈”不斷擴容
探尋高質量發展“新”密碼
創新藥在中國實現獲批時差縮短,甚至“全球首批”的同時,可以觀察到,跨國藥企在華創新研發體系、產業和生態布局不斷完善。借助進博會的溢出效應,跨國藥企紛紛加碼中國市場。
今年3月,諾和諾德宣布在天津繼續擴張產能,項目投資約為40億元,用于無菌制劑擴建項目;6月,復星醫藥聯營公司直觀復星總部產業基地在上海張江國際醫學園區落成啟用;10月,禮來宣布將投資約15億元用于其蘇州工廠的產能升級,擴大2型糖尿病和肥胖創新藥物的生產規模……
為何加碼中國?去年,瓦里安北京全球創新中心正式投入使用,覆蓋臨床智慧數字醫療、多學科癌癥診療支持、腫瘤遠程放療支持等領域,這成為其推動本土深度研發和技術創新迭代的重要基地。瓦里安醫療大中華區總裁錢圣來表示,中國是瓦里安醫療最重要的戰略市場之一。“瓦里安北京全球創新中心是一個科研孵化基地。作為一個開放式平臺,創新中心將鏈接多方生態伙伴,也將發展包含以AGI(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為代表內核的新質生產力業態,建立科技合作機制。”
記者獲悉,歷屆進博會上瓦里安醫療展示的新產品新技術逐步落地中國。在中國為全球,目前瓦里安醫療北京基地的產品82%為出口,發往全球約90余個國家和地區,成為瓦里安醫療全球重要的生產和研發基地之一。
“‘全面國產、無界創新、合作共贏’,是過去127年GE醫療在中國一直專注的三件事情。”GE醫療中國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張軼昊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對于GE醫療來說,早已經不再談論本土化,只談國產化,而且是要實現每一個零部件的國產化。
張軼昊指出,GE醫療的國產化策略,并非是出于當地政策鼓勵或要求,而是因為真正覺得,國產化讓GE醫療供應鏈更有韌性,安全性更好、質量更高、發貨更快、成本更優、創新更多。“比如,每一屆進博會我們都會帶來很多核磁共振產品,其核心零部件是超導線。起初我們在中國找不到生產商,后來我們跟中國的供應商伙伴一起研發。我們不僅解決了自身國產化問題,同時還解決了全球供應鏈出現短缺時的難題。”
“中國有大量的研發人員、工程師資源,而且中國有大量的患者需求在。在中國我們可以和最好的醫院、醫學院合作。進博會本身就是最好的合作共贏案例。我們把國際性的產品帶到中國,把中國研發的產品帶到進博會,讓中國受益,全球受益。”張軼昊介紹,GE醫療現在中國有1800個研發團隊,已經有超過100個中國研發的產品輸送到全球。現在GE醫療又成立了三個新的“創中心”,分別在北京、無錫和上海。
值得一提的是,這樣的“朋友圈”不僅在中國擴容,更融入全球網絡。復星醫藥旗下的復宏漢霖有一款治療乳腺癌、胃癌的靶向藥物,是首個中、歐、美三地獲批的中國國產單抗生物類似藥,覆蓋了全球49個國家,服務20多萬名患者。
進博會上,復宏漢霖與沙特阿拉伯公司SVAX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將于沙特阿拉伯設立合資公司,并整合復宏漢霖的生物藥研發及生產能力與SVAX的本地注冊、市場準入和商業化優勢資源,推動多款產品的全球注冊與商業化,共同提升先進生物藥在中東北非土耳其地區的可及性。
“此次合作,將加速我們在關鍵市場的業務布局,期待這一合作能夠為雙方的創新發展注入新動力,促進高品質生物藥的研發和生產,為中東、北非及土耳其地區的患者提供更多可負擔的治療選擇,助力全球健康。”復星醫藥執行總裁、復宏漢霖董事長張文杰說。
- 上一篇:高速3D生物打印機面世,利用聲波幾
- 下一篇:我國科研團隊發現宜機收玉米育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