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智建設驅動未來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

  • 來源:經濟參考報
  • 2024-08-21

從“未來健康”被寫入今年年初工信部等部門發布的《關于推動未來產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到近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發文要求全力打造“數智中醫藥”,我國衛生健康政策紅利不斷釋放,人工智能等技術不斷賦能新型醫療服務,新質生產力在醫療健康細分領域的培育也正在加速。

數智化是新型工業化的鮮明特征,是形成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途徑。新華社“新華健康”記者走訪多家醫療機構了解到,隨著智慧醫療應用邊界不斷拓寬、人工智能(AI)科技助力個性化疾病管理,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的數智建設已成為未來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驅動力。

AI讓治療更為高效精準

近日,在北京一家健康科技公司,記者親身體驗了人工智能醫學影像技術與中醫理論的融合創新。借助該公司研發的智慧中醫設備,記者能快速獲取自身健康的相關中醫學診斷結果,再結合專業的中醫醫生的問診,整個辨證論治的看病過程變得快捷且高效。

這家名為北京鷹之眼智能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簡稱“鷹眼智慧中醫”)是一家致力于人工智能醫學影像技術創新服務的科技企業。該公司通過整合紅外熱成像技術與中醫理論,研發了中醫數字化“檢診療評管”體系。其打造的“鷹眼智慧中醫大腦”是企業開發的一款全方位、一體化、多模態的中醫大模型。它的數據庫十分龐大:擁有超過200億條醫學數據;2200多萬條醫療和健康對話問診數據;1100多萬條紅外熱成像、舌象、脈象、經絡等檢查數據;以及800多萬條中西醫文獻、醫案、知識庫數據。它利用深度學習技術,能夠輔助醫生進行診斷,實現了一種以多模態數據綜合診斷、辨證論治過程可視化為核心技術特點的現代中醫診療新模式。

在醫療器械領域,AI有助于更好地實現精準治療。上海市同濟醫院急診創傷救治中心主任、斷指再植中心主任王韜向記者介紹,AI可以輔助醫生進行疑難復雜疾病診斷和手術規劃。以骨盆骨折為例,這種復雜手術的技術難度和潛在風險較大,往往需要在手術過程中頻繁借助X線透視定位來確保準確性,而AI與AR(增強現實)技術的融合為術中可視化定位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在手術前,通過CT、MRI等高精度醫學影像設備,可以獲取患者骨盆的詳細三維模型。通過AI計算和建模,生成虛擬手術規劃信息,再導入AR頭戴式顯示器中,可以在術中幫助醫生直觀判斷神經和血管的位置,輔助規劃手術入路、鋼板放置位置,以及植入螺釘的長度、位置、角度等,提升手術的安全性和準確性。

在具體實踐層面,數智技術與醫院診療模式可以進行有效的融合。以斷指再植為例,王韜介紹說,顯微修復技術難度較大,操作復雜且精細,診療全過程涉及眾多環節,如手術時機的判斷、患者情況的評估、血管危象的處理等,每個環節都需要快速、精準地做出決策。未來,基于患者大數據,云計算能夠在術前結合適應證與禁忌證,計算再植風險指數和手術成功率;圖像識別技術能夠在術中幫助醫生快速查找并識別患肢的血管、神經和肌腱,縮短手術時間;深度學習能夠在術后血管危象發生時,生成結構化知識幫助醫生判斷其產生的原因;知識圖譜推理能夠針對血管痙攣、血管栓塞等不同情況推薦相應的治療方案。

個性化健康管理成為趨勢

《“十四五”國民健康規劃》指出,我國仍面臨多重疾病威脅并存、多種健康影響因素交織的復雜局面。慢性病發病率上升且呈年輕化趨勢,患有常見精神障礙和心理行為問題人數逐年增多,食品安全、環境衛生、職業健康等問題仍較突出。同時,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康復、護理等需求迅速增長。優生優育、嬰幼兒照護服務供給亟待加強。

記者了解到,不同人群對健康管理的需求日益迫切并且復雜,AI等數智技術推動了移動醫療和遠程醫療廣泛運用。人們能夠足不出戶實現線上問診;人工智能、云計算催生了醫藥行業的數字研發等新興的商業模式;醫保系統也通過大數據不斷提高管理水平;腦機接口、可穿戴等技術使得人體數據可被系統化用于健康管理,使得動態化健康監測成為現實,持續滿足人們對于記錄和分析健康數據的需求。

王韜介紹說,以智慧醫療云服務為例,該服務從最初的信息查詢等基礎功能,發展到融合預約掛號、急救呼叫等豐富功能,數字技術的發展不斷拓寬著智慧醫療的應用邊界,這些都促進了醫療健康管理的人性化和個性化。

王韜認為,借力大數據分析,通過創新管理,患者將更容易獲得個性化的治療以及健康方案。王韜舉例說,“序貫醫療”是近年在現代創傷救治領域出現的新理論、新模式,強調貫穿社會預防、院前急救、院內救治、院后康復全過程的創傷防治。通過信息平臺共享、聯合教學查房、醫學科普與安全教育等多向互動方式,推動“院前-院內-院后”過程中的不同機構協同連貫地制定個性化治療與健康管理方案,形成面向共同診療患者的全過程創傷防治大數據庫,涵蓋患者的基本信息、營養狀況、精神狀況、既往病史、醫學影像資料等。大數據分析能夠預測患者疾病風險,持續跟蹤患者健康狀況并實時地提供智能建議與干預。

新質生產力引領未來健康產業大發展

今年年初,工信部等七部門發布的《關于推動未來產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明確指出,把握全球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趨勢,重點推進未來制造、未來信息、未來材料、未來能源、未來空間和未來健康六大方向產業發展。在未來健康產業方面,上述意見提出“推動人工智能等技術賦能新型醫療服務”等內容。

中國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主任、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此前在瑞士iCANX達沃斯科學峰會期間向媒體表示,新技術的融合展示了未來健康產品的發展方向。盡管目前難以判斷哪一項技術會占據主導地位,但可以預見的是,產品的不斷迭代將會帶來顯著的健康效益。人工智能和數字技術的應用會慢慢滲透進醫療實踐中,進而提升診斷的準確性、加速藥物研發以及改進疑難病癥的診斷。

近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國家數據局印發的《關于促進數字中醫藥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用3至5年時間推動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數字技術逐步融入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全鏈條各環節,促進中醫藥數據的共享、流通和復用,初步實現中醫藥全行業、全產業鏈、全流程數據有效貫通,全力打造“數智中醫藥”。

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杵針標準化建設團隊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李氏杵針”(以下簡稱“杵針”)療法為核心,結合標準化、智能化手段,致力于探索“新質生產力下的健康管理模式”。據介紹,在智能化方面,上述團隊依托前期國家工信部等相關課題,與成都成電金盤健康數據技術有限公司共同合作研發成功“三維導航系統”以及“自動機械臂裝置”,該機械臂精度小于1mm。在此基礎上,精確穴位定位技術、個體化智慧配穴服務也在進行中。因此,通過杵針標準化和智能化裝備的研制,可使各級醫療機構、一般保健場所等更加科學、高效、正確的使用杵針技術。既能夠填補該項技術在智能裝備領域上的空白,又能排除操作隱患,從而助力我國健康產業、養老產業發展。

業內人士指出,數字技術的興起,從根本上拓展了傳統電子健康的應用領域,我國已初步搭建起數字技術與健康多領域融合的數字健康服務體系。近年來,我國醫療健康領域頻頻出臺利好政策,國家高度重視數字健康產業的蓬勃發展,醫療健康市場受到投資界的青睞。

7月25日,上海證券交易所和中證指數有限公司正式發布上證科創板醫療指數和上證科創板人工智能指數,為市場提供更豐富的科創板投資標的。上交所表示,兩條指數的推出,有助于進一步提升科創板指數對新質生產力細分領域的覆蓋,為投資者提供更多元化的投資分析工具。

作為《大健康工程與醫療新質生產力》一書的主編,王韜展望了新質生產力對未來健康產業的引領作用。他認為,技術的迭代升級正在為健康產業帶來重大變革,數字健康產業擁有極具潛力的產業藍海。

久久99精品九九九久久婷婷,精品国偷自产在线电影,欧美人成人亚洲专区中文字幕,欧美一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日韩亚洲AV最新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国产97综合首页 | 亚洲欧美在线a免费线上看 一级国产精品免费观看 | 思思久久精品6一本打道 | 一区二区三区蜜桃视频sm | 亚洲欧洲中文字幕无线乱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