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在產業變革中地位凸顯
在當今全球經濟競爭格局中,科技創新能力的高低直接決定了一個國家產業的競爭力和附加值。從歷史上看,從傳統制造業到高端裝備制造,從互聯網到人工智能,每一次科技的重大突破都帶來了產業的深刻變革。
2024年,人工智能技術已日益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新前沿。作為多學科交叉融合的典型代表,人工智能在推動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的地位日益凸顯。人工智能專家斬獲202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和化學獎,脫穎而出,成為“跨界”大贏家,這不僅是基礎科學的突破性進步,更顯示出人工智能已成為推動基礎科學的重要工具。與此同時,人工智能多點開花推動應用創新浪潮。利用這一技術,科學家得以基于此前研究構建新型模型,得以處理海量數據,得以更新傳統方法來加速研究進程,推動多領域基礎科學及應用發展實現新的進展。比如,在生命科學方面,人工智能可幫助預測阿爾茨海默病、助力孤獨癥早期篩查、加快原創新藥開發進程。被稱為“人工智能教父”的202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杰弗里·辛頓認為,AI的影響力將媲美工業革命。
從區域和國別來看,東亞、北美洲、歐洲、大洋洲是人工智能發展的主要區域,但其差異也較為明顯。
斯坦福人類中心人工智能研究所發布的“全球人工智能活力排名”顯示,世界人工智能活力排名中,排名第一與第二的美國與中國研發創新指數(R&D)是所有發展因素中最高的,而總體活力入圍前十的歐盟國家法國與德國,政策監管成為重要影響因素,顯示出不同地區在人工智能發展方面的差異。
根據波士頓咨詢集團(BCG)2024年12月中旬發布的《人工智能成熟度矩陣》報告,在接受評估的全球73個國家和地區中,目前加拿大、中國大陸、新加坡、英國和美國名列前五,被歸類為“人工智能先驅”;“人工智能穩定競爭者”競爭力排名前25%,該組包括韓國、法國、德國、以色列、日本和中國香港等23個國家和地區;巴西、印度、沙特阿拉伯和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等被列為“新興競爭者”。報告;剩余其他國家和地區則相對落后。報告預計,到2028年,全球人工智能相關支出將超過約6320億美元。
政策差異將加大各國競爭力差距
德國《法蘭克福匯報》近日報道稱,在人工智能“中場之爭”中,中美兩國的領先優勢不斷擴大。而繼軟件、云計算和芯片之后,歐洲在人工智能領域也處于守勢。報道還稱,美中兩國身后,一些“人工智能中等經濟體”,如以色列、印度、韓國、日本和歐盟都不想在這場全球競賽中落后。人工智能領域中場競爭越來越激烈,政策差異將拉開各國發展差距。
在美國,2024年2月,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NSTC)發布了新一版關鍵和新興技術清單,包括了先進計算、先進制造、人工智能、半導體與微電子等共18類技術領域。其中,先進計算項目包含先進超級計算(含人工智能應用)、邊緣計算與設備、先進云服務、高性能數據存儲與數據中心、先進計算體系架構、先進建模仿真等,人工智能項目包含機器學習、深度學習、強化學習,感官知覺和識別,人工智能保證與評估技術,基礎模型,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統、多模態和大語言模型,等技術。和2020年的基礎版本相比,人工智能排位提前,其作用更加凸顯。
美國兩黨參議員7月底還提出了《人工智能創新未來法案》,旨在為美國在人工智能和新興技術發展方面繼續保持領導地位奠定基礎。例如制定國際標準、指標和人工智能測試平臺;加強公私部門與國內外政府之間的合作;加強信息共享,推動安全的人工智能研究和開發。
在歐洲,2024年AI發展方面也取得進展。
10月底,2024德國數字峰會上,致力于為人工智能模型訓練提供數據支持的數字化平臺“歐洲數據中心”宣布成立。來自工業和媒體的海量數據將被匯集和整理到這一平臺上,以供算法處理幫助歐洲擺脫對海外數據提供商的依賴。德國聯邦數字化和交通部長福爾克·維辛表示,“歐洲數據中心”可為AI模型訓練提供高質量數據,填補“歐盟的一個關鍵空白”。
英國政府5月宣布,將提供850萬英鎊(約合1081萬美元)的政府研究資助金,以提高社會對新人工智能技術開發所帶來風險的抵御能力。新的資助計劃旨在擴大人工智能安全研究所的工作范圍,將“人工智能系統性安全”這一新興領域納入其中,研究如何在社會層面減輕人工智能的影響,以及如何適應這項技術帶來的轉變。
應對人工智能發展帶來的挑戰
隨著人工智能快速發展,能源消耗成為一個挑戰。“對于所有國家而言,在下一代技術浪潮來臨時,都要探索出更加高效的能源使用方式,從而保證技術發展不會受到能源制約。”日本NTT DATA(NTT數據)亞太區首席執行官約翰·隆巴德說,目前正在探索一項通過光進行發電的技術,可以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有效保障能源安全,并減少數據延遲等問題。
與綠色轉型相融合,歐美不斷加大政策、資金、技術、機制等支持力度,推動本土清潔能源產業發展。
美國2024年版關鍵和新興技術清單與2022年版本相比,“清潔能源發電和存儲技術”替代了“可再生能源發電和存儲技術”的說法,并合并了此前單獨列出的核能技術,首次進入關鍵技術前十位,從此前的第16位上升到第八位。清單排序為美國政府和聯邦機構指示有助于提升美國技術競爭力和國家安全的具體方向,并為未來技術發展的優先順序提供信息。此外,2024年,美歐多國政府都對清潔能源產業和技術發展提供了多項資金支持。
人工智能的監管也正在受到各方重視。2024年8月,全球首部全面監管人工智能的法規——歐盟《人工智能法案》正式生效,并將在未來三年內逐步全面實施。世界貿易組織11月發布報告,重點探討人工智能對世界貿易的影響,并呼吁國際社會加強對人工智能的監管。2024年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杰弗里·辛頓也極為關注人工智能安全問題,他計劃利用自己獲獎后的名氣,讓其在人工智能領域的領導力延伸到負責任和安全的技術開發這一緊迫問題上,希望很多研究人員致力于人工智能安全研究,政府在政策方面予以支持。
- 上一篇:推動“5G+工業互聯網”規模應用
- 下一篇:谷歌量子芯片的突破點在哪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