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下午,“前海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全媒體訪談”活動在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舉行。作為深圳市網絡互動答政平臺《民生二維碼》系列訪談活動之一,本期訪談邀請到深圳市委常委、前海合作區黨工委書記、前海蛇口自貿片區管委會主任田夫,和市政府黨組成員、前海管理局局長杜鵬作為訪談嘉賓。兩位嘉賓圍繞“落實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增強核心引擎功能建設先行示范區和現代化強國城市范例”主題接受現場媒體提問并解答。
前海有信心擔當好大灣區建設合作引擎的重大使命
田夫在與媒體交流中指出,2月18日,黨中央、國務院正式對外發布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毒V要》既擘畫了宏偉藍圖,又明確了方向路徑,是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綱領性文件。特別是《綱要》在第十章“共建粵港澳合作發展平臺”中用一個專節來闡述前海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的定位、作用和要求,提出“優化提升深圳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功能”,這讓我們更加充滿信心。這次《綱要》還提出了“強化前海合作發展引擎作用”,這與習近平總書記2012年12月7日對前海提出的“打造最濃縮最精華的核心引擎”是一致的,也符合總書記對深圳作出的“增強核心引擎功能”的重要批示精神,是前海發展定位的又一次重大飛躍。作為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的合作發展平臺,前海的責任更大了,擔子更重了。
近年來,前海牢牢把握總書記賦予的“依托香港、服務內地、面向世界”總定位,敢闖敢試、精耕細作,形成了推進粵港澳深度合作的“前海模式”。截至2018年底,前海累計注冊港企總數突破1萬家、注冊資本突破1萬億元,經濟總量占前海蛇口片區的22.96%,納稅占24.63%,固定資產投資占34.6%,實際利用外資占86.39%,前海已經成為粵港澳合作最緊密最成功的區域之一。
在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特別是在深港合作方面,田夫強調了六個“重點”:聚焦深港產業合作,擴大香港服務業發展空間;聚焦深港人才合作,打造港人內地發展平臺;聚焦跨境金融合作,聯手香港助力人民幣國際化;聚焦深港貿易合作,鞏固香港國際貿易中心地位;聚焦制度創新合作,共建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營商環境;聚焦重大項目建設,打造國際化城市新中心。
田夫說,作為核心引擎,前海在許多方面具備獨有或者領先的優勢,包括平臺優勢、政策優勢、營商環境優勢、區位優勢、體制優勢等在內的多重優勢,我們有信心、有能力擔當好這一重大使命。前海將深刻把握《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賦予前海的使命定位,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擺在重中之重位置,深度對接“港澳所需”“灣區所向”“前海所能”,為深圳增強核心引擎功能、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在接下來的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田夫認為有五個方面需要下大功夫:
一是在落實規劃綱要方面要下功夫,一項一項地抓好落實,研究制定《前海貫徹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三年行動方案(2018-2020年)》等文件,將《綱要》里明確的內容變成前海的行動。
二是在積極推動制度銜接上下功夫,在城市建設標準、城市管理規范、公共服務標準、人才引進標準等方面積極推動制度銜接。
三是在科技創新上下功夫。前海是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點,應在科技創新方面為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貢獻力量。前海將進一步提升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的規模和能級,加快出臺《關于支持香港青年在前海發展的若干措施》等政策,完善政策體系、加大資金扶持、加快平臺建設。
四是在推動實施互聯互通上下功夫。按照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交通樞紐的定位,前海規劃了“9+2+1”海陸空立體交通構架,既有高鐵、快軌、高速公路等建設項目,也有直升機航站點、游艇碼頭等交通設施。前海將按照規劃要求,通過推動一批重點交通項目規劃建設,加強前海與香港等大灣區城市的互聯互通。
五是在對外開放上要下功夫。改革、開放、創新是前海的三張品牌。要堅持把前海開放的格局提得更高,把開放的大門敞得更開,為“引進來”和“走出去”發揮好雙向跳板的作用,為改革開放再出發作出前海的貢獻。
拓展前海對外交通體系 規劃“9+2+1”陸??樟Ⅲw交通構架
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是促進粵港澳大灣區要素自由流動的重要前提,也是本次媒體訪談關注的焦點所在。
田夫詳細介紹了前海將如何加強與香港基礎設施高效聯通。他指出,近年來,前海結合城市新中心規劃優化,不斷謀劃拓展前海對外交通體系,目前已規劃了“9+2+1”陸海空立體交通構架。其中6條是軌道線,向北向東向西分別建設穗莞深城際線、深惠城際線、深珠城際線,向南設置三條,一條是從深圳機場到香港機場的西部快軌;第二條是穗莞深延長線,由前海到西部通道、過海至香港北部新市鎮洪水橋,香港在這里則規劃了一條到九龍和港島的城際軌道;第三條是從西麗高鐵站過前海到香港東大嶼都會的第二條南北大通道。還有3條高速公路和橋,包括已經開通的、到廣州的沿江高速,正在建設中的深中通道,以及深珠公鐵兩用線。“2”就是建設直飛港澳和珠三角的直升機航站點,和直通港澳的游艇碼頭。“1”是指在前海設立口岸。
可以預見,前海未來不僅是大灣區國際化的城市新中心,更是大灣區合作發展的核心引擎。
針對媒體提出如何提升前海法治建設水平的問題,杜鵬指出,近年來,前海堅持對標國際最高標準、最好水平,強化法治創新,著力營造富有前海特色的國際化一流法治環境,推動法治建設不斷深入,特別是在構筑深港融合的法治環境方面取得了一定進展。
下一步,前海將全面落實《綱要》的有關要求,以四大舉措來提升前海法治建設水平:制定完善“兩條例兩辦法一方案”;打造司法領域全生態鏈;聯動香港建設“國際法律服務中心”和“國際商事爭議解決中心”;打造高標準知識產權保護高地。
精耕細作 精雕細琢 建設世界獨一無二的灣區城市新中心
在建設國際化城市新中心方面,杜鵬指出,《綱要》提出前海要“建設國際化城市新中心”,這個定位與總書記對前海城市建設的指示精神是一脈相承的,是前海發展定位的一次新的提升,對我們是極大的鼓舞和鞭策。按照總書記的要求,前海將堅持“精耕細作、精雕細琢”,按照“公園中建城市、城市中建公園”的理念,規劃形成“一灣、兩山、五區、四島”的結構,按照先規劃后建設、先地下后地上、先路網后開發、先環境后發展的“四先四后”規劃建設理念和開發時序,強化山海統籌、港城統籌、岸線統籌,建設集山、海、林、城、島、港、灣等七種元素于一體的世界獨一無二的灣區城市新中心。
具體到落實措施上,前海將優化完善規劃體系,在《前海城市新中心規劃》和《前海蛇口自貿綜合規劃》的基礎上,加快單元規劃和各專項規劃優化編制工作;繼續推進《“大前海”灣區空間戰略規劃研究》《前海灣保稅區詳細規劃》等規劃項目,不斷完善規劃體系。同時,借鑒香港經驗,通過擴大香港工程模式建設范圍等措施,提升城市建設和營運管理水平,建設綠色智慧生態城區。實施城市新中心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三年前海合作區共安排6大類219個項目,預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約1400億元。推動一批重大項目建設,推動與香港在交通上的互聯互通,推動研究在前海設立口岸,積極推動規劃建設深珠復合通道、加快深港西部快軌、西麗樞紐至香港東大嶼等項目研究。在加強公共設施建設上,前海將推進“三館一中心一塔一校一院”及前灣會議中心等城市新中心標志性建筑建設,加快建設中國國家博物館-深圳館、前海國際金融交流中心、前海城市新中心地標、前灣會議中心、伯克利未來音樂中心、國際學校、國際醫院等,將環前海灣濱海地區打造成世界級灣區城市客廳。
打造大灣區金融開放合作典范 推進金融市場互聯互通
面對媒體提問“在粵港澳大灣區戰略背景下,如何進一步深化與香港在跨境金融領域的合作與創新?”杜鵬回答道,前海將聯動香港努力打造大灣區金融開放合作典范,有序推進金融市場互聯互通。
一是深入推進金融開放創新。積極爭取國家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的重大舉措在前海率先落地;推動拓展離岸賬戶(OSA)功能,借鑒上海自貿試驗區自由貿易賬戶體系(FTA),積極探索資本項目可兌換的有效途徑,建立本外幣一體化的賬戶體系。
二是促進金融市場互聯互通。繼續推動跨境人民幣貸款、跨境雙向發債、跨境雙向資金池、跨境雙向股權投資和跨境資產轉讓等“五個跨境”,聯手香港助力人民幣國際化。支持香港交易所前海聯合交易中心建成服務境內外客戶的大宗商品現貨交易平臺,探索服務實體經濟的新模式。
三是加強深港綠色金融和金融科技合作。探索與香港等境外地區建立綠色項目認證的互認機制,支持金融機構和企業跨境發行綠色債券,探索綠色金融產品的跨境轉讓。建設國際領先的金融科技創新中心和產業集聚區,推動大灣區在金融科技成果轉化、人才交流、資源共享等方面的合作。
四是建設金融安全示范區。掛牌成立前海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前海金融風險防控中心,以及互聯網金融安全技術工信部重點實驗室前海實驗基地;與中央網信辦、深圳證監局等合作,以“前海鷹眼系統”、私募平臺三期等為載體,推進監管科技應用;探索構建“金融監管沙盒”,開展以合作監管與協調監管為支撐的綜合監管;設立國家首個信用經濟試驗示范區,利用跨部門信用大數據開展監管和風險防控。
- 上一篇:《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宣
- 下一篇:胡潤發布2019全球富豪榜 馬云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