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與深圳廣電集團《第一現場》欄目聯合以“我們與大海”為主題進行了三場直播。
據介紹,2019年深圳市海洋生產總值約2600億元,同比增長約8%,海洋生產總值占全市GDP總值約10%。海洋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增加值占海洋生產總值的比重大約為0.2%、30.6%和69.2%,呈“三二一”的穩定產業結構。2020年一季度深圳市新登記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7097戶,戶數同比上漲32.5%,其中海洋經濟新登記企業同比增長107.7%。
總體來看,2019年深圳市海洋經濟保持平穩較快增長,總量再上新臺階,產業結構不斷優化,以海洋生物醫藥業、海洋信息服務業等為代表的海洋新興產業快速成長,海洋經濟正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
為進一步展示深圳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探索進程和示范成就,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與深圳廣播電影電視集團就“推進深圳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除了海洋日主題直播活動,接下來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與深圳廣播電影電視集團還將合辦以海洋為主題的“輕綜藝”電視專題節目、錄制海洋產業專題紀錄片、開展深藍講壇、開啟首屆深圳大學生海洋知識競賽、開設海洋預報欄目,和深圳市民一起關心海洋、認識海洋、熱愛海洋,實現深圳的“人海和諧”,使“向海圖強”成為深圳先行示范的新高地、新經濟發展的新引擎、戰略發展的新機遇。
同日,廣東省自然資源廳發布《廣東海洋經濟發展報告(2020)》和《2019年廣東省海洋災害公報》。據悉,廣東海洋生產總值連續25年居全國首位。初步核算,2019年全省海洋生產總值在全國率先突破2萬億元,達到21059億元,同比增長9%。
在海洋經濟轉型升級方面,海洋第三產業比重同比上升0.5%。海洋旅游業、海洋化工業、海洋交通運輸業、海洋油氣業和海洋工程建筑業增加值分別達到3581億元、832億元、737億元、575億元和516億元。海洋高端裝備制造、海上風電等千億級海洋新興產業集群初具雛形,天然氣水合物勘探和實驗測試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2019年,廣東沿海海平面比2018年高26毫米。1980-2019年,廣東沿海海平面年平均上升速率為3.6毫米/年。
- 上一篇:多措并舉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
- 下一篇:今年前5月為企業減免稅款6.4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