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特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2年11月28日訊(深圳特區報記者 吳德群)深圳擁有雄厚的工業經濟基礎,梯次型的現代工業體系,華為、比亞迪、中集集團、TCL華星、創維等一大批龍頭企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連續3年居全國大中城市首位……
深圳工業不斷加快轉型升級,邁向高端,特別是先進制造業已經成為這座全球制造業重鎮的亮麗名片。今年1-10月,深圳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2%,以新能源汽車、計算機、通訊以及電子設備制造業等為代表的先進制造業表現亮眼,繼續保持領跑態勢。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
深圳全面系統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以實體經濟為本,堅持制造業當家,不斷增強深圳制造業全球競爭力,建設強大的制造能力、創造能力、要素整合能力和完善的生態系統,為建設制造強國展現深圳擔當、作出深圳貢獻。
“雁陣”梯隊 深圳制造領跑全國
從最初的加工貿易代加工,到自創品牌的傳統制造,以及不斷邁向高端的先進制造,深圳經過40多年創新發展,工業經濟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
目前,深圳工業形成了以電子信息產業為核心,機械裝備、傳統優勢產業、電力和石油開采業為輔的五大行業板塊。2021年,作為深圳工業第一支柱產業的電子信息制造業,占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近六成,產業規模約占全國六分之一;全市37個工業大類行業中,超八成工業行業實現正增長。
戰略性新興產業不斷做大做強。2021年,深圳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1.2萬億元,占GDP比重提升至39.6%;先進制造業、高技術制造業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分別達67.6%、63.3%;數字經濟產業快速發展,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占GDP比重達30.6%。
工業規模與效益穩步提升,經濟社會發展貢獻突出。近年來,深圳工業增加值連續突破8000億元、9000億元、10000億元大關,不斷躍上新臺階,占GDP比重超過三成,對經濟增長平均貢獻率高。
深圳企業競爭力持續提升。全市規上工業企業達1.3萬家,數量居全國大中城市前列,培育形成了以華為、比亞迪等世界500強企業,中集、中興、創維等中國500強企業,以及大疆、奧比中光、云天勵飛等眾多創新型企業為代表的“雁陣”企業梯隊。
在這些企業中,涌現出了一批專業化程度高、創新能力強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涵蓋了核心基礎零部件、先進基礎工藝、關鍵基礎材料等多個重要領域,是深圳制造業的杰出代表。深圳一直不斷完善專精特新企業培育梯隊,提供優質服務,推動中小企業走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發展之路。
2022年,深圳新增制造業單項冠軍20個,累計達67個,位于全國大中城市前列;新增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75家,新增數量居全國大中城市第二位,總數達442家。
攀向高端 先進制造提升含金量
“我們公司訂單飽滿,產能充足,走俏市場。”深圳市艾比森光電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說,該公司為卡塔爾世界杯8座球場提供總面積近2000平方米LED球場屏,讓世界看到“深圳制造”。
從比賽場館建造、LED球場屏,再到看臺座椅、LED燈桿屏,“深圳智造”在國際賽場嶄露頭角,成為本屆世界杯上耀眼的“深圳元素”。
這些技術產品,只是深圳制造的一個側面。事實上,深圳手機、電腦、高端顯示屏、無人機、新能源汽車、登機橋等技術產品,早已遠銷全球。
目前,深圳大批先進制造業企業,不斷加大投入,主動擁抱5G+工業互聯網,合力推動深圳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深圳制造不斷邁向高端,先進制造成為深圳一張耀眼名片,驅動制造業轉型升級、結構優化、效率提升,提高深圳工業產品附加值,以及工業經濟和GDP的含金量。
今年1-10月,深圳規模以上汽車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12.1%,專用設備制造業增長4.9%,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長3.8%。主要高技術產品產量延續快速增長態勢,其中,新能源汽車、充電樁、5G智能手機、民用無人機產量分別增長212.7%、124.4%、35.4%、31.4%。
一批重大產業創新平臺載體,為深圳先進制造注入澎湃動能。2018至2021年,深圳連續4年獲國務院“促進工業穩增長和轉型升級、實施技術改造成效明顯地方”督查激勵;國家高性能醫療器械創新中心、國家5G中高頻器件創新中心、國家超高清視頻創新中心等3個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先后落地深圳。
提前布局 穩住制造業基本盤
穩住制造業基本盤,深圳不遺余力。今年,深圳出臺“20+8”產業集群政策,培育壯大20個戰略性性新興產業集群,前瞻布局8大未來產業,增強實體經濟發展后勁,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和產業創新高地,到2025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將超過1.5萬億元,成為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主引擎。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郭萬達表示,深圳出臺的“20+8”產業集群政策,以及5個“30條”一系列經濟政策措施,形成強力“組合拳”,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穩住制造業基本盤,確保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提振市場主體信心。
更重要的是,深圳長遠謀劃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有助于提升現代產業體系的核心競爭力,體現出深圳作為經濟中心城市在全國經濟穩增長和加快建設制造強國這一大局中的使命和擔當。
規劃目光高遠,措施腳踏實地。目前,深圳圍繞“20+8”產業集群,建設20大先進制造業園區,按照集中連片、產住分離的原則,在寶安、龍崗、龍華、坪山、光明、鹽田、大鵬新區、深汕特別合作區合理劃定先進制造業園區,總規劃用地面積約300平方公里,按照啟動區、拓展區、儲備區有計劃釋放工業用地面積約60平方公里。
作為20大先進制造業園區之一的新橋東先進制造項目現場,一片火熱建設景象。項目建成后,將提供約160萬平方米廠房、100萬平方米研發用房、160萬平方米的居住和商業配套空間,將建設為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的全球標桿產業園,打造為創新、創業、創投“三創結合”的先進制造業園區。
今年以來,一批重大工業項目相繼動工、投產,深圳制造業生機盎然。深汕比亞迪汽車工業園二期、華潤微電子深圳12英寸集成電路項目、貝特瑞4萬噸硅基負極材料擴建項目、邁瑞醫療器械標桿制造基地等先進制造業項目相繼開工,夯實深圳先進制造根基。1-10月,深圳制造業投資增長23.2%,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增長24.0%。
面向未來,深圳堅持制造業立市之本,把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實體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培育若干具有世界級競爭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搶占未來產業發展先機,提升現代產業體系競爭力,打造引領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源,為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提供有力支撐。
- 上一篇:惠及百萬家企業 穩住工業“壓艙
- 下一篇:規上工業總產值十年翻一番 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