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深圳發布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上半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6297.60億元,同比增長6.3%。從主要指標看,深圳經濟運行整體回升向好,呈現穩健韌性與活力。
“深圳GDP增速從2022年上半年3.0%,到2022年全年3.3%,再到2023年上半年6.3%,深圳經濟穩健前行、持續向好的趨勢已經形成。”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副院長劉國宏表示。
工業“穩定器”筑牢基本盤
今年以來,深圳按照中央和省委的部署,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謀定全年經濟“施工圖”。扎實推進“雙招雙引”、重大項目投資、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國內外市場開拓、培育壯大市場主體、促消費等各項經濟工作,加快打造更具全球影響力的經濟中心城市和現代化國際大都市。
深圳堅持工業立市、制造業當家,持續提升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確保“基本盤”的穩定。上半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9%,增速較1-5月提升1.4個百分點。
深圳經濟向實向高的趨勢日趨明顯,尤其是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成為亮點。半年報顯示,深圳主要高技術產品的產量持續快速增長,其中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產量分別增長170.2%、32.6%。
去年以來,深圳規劃布局了“20+8”產業集群。由于新能源汽車、光伏、儲能等市場需求旺盛,上半年我市智能網聯汽車集群增長50.6%、新材料集群增長22.2%、新能源集群增長20.1%、高端醫療器械集群增長13.5%。同時,工信部近日公示了第五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深圳有310家企業上榜,新增數量全國城市第一。加上現有的442家,“小巨人”總數達到752家,居全國大中城市第二位,實現進位趕超。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出臺,民營經濟發展備受關注。早在今年2月,我市召開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及行業協會座談會,釋放強烈信號,加快推動民營企業實現更好更快發展。民營企業是深圳工業、創新及經濟發展的生力軍。剛剛公布的《財富》中國企業百強榜單上,8家上榜的深圳企業有5家是民營企業。截至2022年底的最新數據表明,深圳民營企業超過237萬家,占全市企業總量97%,民營經濟占GDP比重為55.9%,民營企業進出口占全市外貿62.1%,貢獻稅收占比約70%。
企業保持旺盛生命力,離不開科技創新的驅動。深圳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促進技術、資金、數據、空間等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企業也專注核心技術,拿出“十八般武藝”。科技創新引領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在新能源汽車、新型儲能、醫療器械、人工智能、合成生物、集成電路、工業軟件、低空經濟、醫藥等領域發力,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四鏈”深度融合。
1-5月,深圳PCT國際專利申請量5751件,居全國大中城市首位;全市專利授權量10.31萬件,居全省首位、全國前列。截至5月底,全市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26.42萬件,同比增長21.76%;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達149.6件,約為全國平均水平(25.5件)5.9倍。深交所科技成果與知識產權交易中心掛牌運作,累計服務各類科技成果、科研資源和科技企業項目900余項,金額合計2.31億元。
齊心合力把工業支柱建得越來越高,越來越壯。深圳大力推進先進制造業園區土地整備和“工業上樓”項目,全力做好企業全周期服務。同時,各區各部門用心用情深入開展“我幫企業找市場”等行動,搭建政府和企業常態化溝通平臺,著力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
投資“加碼”培育發展后勁
投資不僅拉動當下經濟增長,更為未來發展奠定基礎,彰顯各方對經濟前景的信心。
深圳堅持大抓項目、抓大項目,努力爭取每一時間段都有一批項目在談、一批項目簽約、一批項目在建、一批項目完工投產,更好發揮有效投資的關鍵性作用,支撐經濟高質量發展。
上半年,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3.1%,增速較1-5月提高0.7個百分點。其中,工業投資增幅達47.5%,工業中的制造業投資更是增長54.2%。
“每一分投資,既是對當前經濟增長的實質性貢獻,更是未來經濟增長的潛力和源泉。這么大力度的工業投資,將來可能就是一個個新的經濟增長點。”劉國宏說。
金融機構持續加大對制造業和“20+8”新興產業的支持力度,護航實體經濟。6月末,深圳制造業貸款余額1.34萬億元,同比增長26.27%;制造業中長期貸款占比61.30%,比年初上升3.9個百分點;戰略性新興產業、科技型企業貸款同比分別增長54.53%、35.52%,均大幅高于各項貸款平均增速;數字經濟核心產業貸款規模突破1萬億元,同比增長22.68%。
重大項目當好“火車頭”。1月29日,深圳市高質量大會即開工首批266個重大項目。今年深圳共安排重大項目841個,年度計劃投資2813.5億元。1-6月,全市累計完成投資1530.6億元,同比增長17.0%,累計投資進度54.4%。
6月30日,深圳2023年第三批新開工項目集中啟動,294個新開工項目總投資約3144.3億元。在不遠的未來,市民家門口將有一批學校、醫院、商場“上新”,軌道規劃線路數量及里程將再創新高。
各重大項目建設現場如火如荼:軌道交通五期15號線正式開工建設;深圳灣超級總部基地B塔項目樁基工程開工,未來將打造粵港澳大灣區超級塔標桿;深圳金融文化中心項目正加速推進,地下室結構施工已完成70%;地鐵8號線二期工程完成列車熱滑試驗,市民年底有望乘地鐵去小梅沙看海。
政府投資發揮出帶動作用和杠桿功能。民間投資持續跟進,企業紛紛加碼布局。
據統計,今年我市重大項目投資中,社會投資類項目在年度計劃投資中占81.7%。前5個月,全市民間投資增長20.6%,且投資領域和范圍不斷拓寬。
制造業依然是民間投資的重點領域,帶動資源要素不斷匯聚。僅第三批新開工項目中,就涉及產業領域項目34個,總投資約925.3億元,包括比亞迪儲能產業園、深圳能源-西門子能源合作產業園等。
精準發力旺人氣促消費
消費活則經濟活,消費興則城市興。積極擴大國內需求、發揮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的基礎性作用,對穩增長大局意義非凡。
今年以來,深圳持續發力促消費,推動住宿餐飲、批發零售、文體旅游等行業快速復蘇。上半年,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000.02億元,同比增長11.5%。分消費類型看,商品零售增長10.9%;餐飲收入增長16.6%。
“半年的‘社銷零’突破5000億元,我印象中這在深圳是首次。今年深圳提出全年‘社銷零’1萬億元的目標,我持樂觀態度。”國家高端智庫CDI研究員宋丁說。
提振汽車、家電電子產品、家居等大宗商品消費。在促汽車消費方面,深圳優化了汽車限購管理,放寬了非深戶籍人員申請新能源小汽車增量指標條件,同時著力提升充電設施保障能力,上半年新增充電樁6.7萬個。在“一攬子”政策提振下,上半年全市汽車零售額增長12.3%,其中新能源汽車零售額增長73.1%。
推動體育休閑、文化旅游等服務消費。上半年,深圳成功舉辦了迎春花市、光影藝術季、燈光秀、深圳馬拉松等文體活動,“i深圳”APP一鍵預約體育場館超過1600所,發放逾800萬元體育消費券;旅游市場加速復蘇,推出旅游住宿“聯游套票”、A級景區門票優惠、旅行社獎勵等,來深游客迅速增加,上半年機場旅客吞吐量、鐵路客運量分別增長1.6倍、1.5倍。
在餐飲及商業市場消費方面,深圳上半年發放1億元餐飲數字人民幣紅包,推出汽車補貼等各級促消費政策。各大傳統商圈紛紛煥發出新的活力,前海山姆、深業上城老佛爺百貨等新的大型商業場所也迎來“開門紅”。
香港居民紛紛來深消費休閑。深港恢復正常通關,跨境消費人氣一天比一天旺。在深圳各個商圈,餐飲、服裝訂制、休閑等消費服務受到香港消費者喜愛;深港游客雙向奔赴,深圳市民對赴港參加香港書展等消費也同樣興趣十足。
隨著線上線下加速融合,越來越多的消費新業態、新模式、新場景出現。“618網上購物節”帶動各平臺銷售快速增長,全市網上零售業務形勢喜人,上半年限額以上單位通過互聯網實現的商品零售額增長32.5%。各種特色商圈、夜間經濟街區變成“網紅地”,首批市級示范特色商圈(步行街)和夜間經濟示范街區也脫穎而出。
火爆的人氣、火熱的交易,今年深圳會展業“出圈”。數十場行業大展和高端論壇輪番在深圳上演,頻頻傳遞行業發展新風向,激發經濟發展新動能。全球客商云集深圳,下訂單,結識客戶,尋找商機;深圳產品“賣全球”,創造多贏局面。統計顯示,上半年深圳三大專業展館共舉辦展會79場,展覽面積437萬平方米,比去年同期分別增長6.9倍、6.5倍。橡塑展、禮品展、工業展、文博會、漁博會等展會,更是出現展位要“搶”、觀展要“擠”、展銷兩旺的場景。
外貿結構優化輻射力增強
作為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重要節點,深圳今年以來堅持高質量發展,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深度參與全球產業分工和合作。在全球需求萎縮、外貿難做的不利情況下,深圳的外貿“成績單”依然亮眼。
上半年,深圳外貿出口額達10478.82億元,同比增長14.4%;進出口總額增長3.7%,增速高于全國及全省平均水平。整體看,深圳進出口保持平穩增長趨勢,呈現出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的特點,外貿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特別是6月份,全市進出口3229.7億元,增長5.3%,外貿進一步趨穩向好。
貨如輪轉,“兩港”繁忙。因應貨物進出口的持續增長,深圳加快拓展外貿貨運通道。上半年,深圳港新增8條組合港航線,累計開通35條組合港航線;深圳機場新開倫敦、巴黎、列日、圣保羅、達沃等5條國際貨運航線,加密4條國際貨運航線,國際及地區航點達到35個。
深圳外貿輻射能力持續增強,大宗商品貿易能級擴容。今年,電子元器件和集成電路國際交易中心正式揭牌,上半年累計實現交易額245.75億元。年初,華南地區首船國際航行船舶保稅LNG加注在鹽田港落地,至6月底,天然氣貿易量達75.5億立方米,貿易額約205.5億元。
從分項數據看,深圳的貿易結構正不斷優化,“新三樣”電、光、鋰產品出口414億元,同比增長63.9%。其中,太陽能電池出口13.9億元,增長31.8%;鋰離子蓄電池出口319.4億元,增長36.3%。
從企業屬性看,民營企業進出口規模不斷壯大,成為外貿增長主要推動力量。以中小企業為主、充滿活力的民營企業隊伍不斷擴容,上半年全市民營企業進出口1.07萬億元,增長9.2%,占比64%,拉動同期深圳外貿增長5.6個百分點。
經濟上半年回升向好,下半年更需穩扎穩打、乘勢向上。近日召開的市委常委會會議暨市委財經委員會會議強調,將圍繞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和構建新發展格局戰略任務,真抓實干、埋頭苦干,不斷推動經濟運行持續好轉、內生動力持續增強、社會預期持續改善、風險隱患持續化解,盡最大努力爭取實現全年最好成果,充分發揮經濟大市挑大梁的作用,為全省全國發展大局作出更大貢獻。
- 上一篇:《財富》中國500強發布 深圳8家
- 下一篇:深圳堅持工業立市、制造業當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