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廣東前三季度經濟發展“成績單”出爐。前三季度,廣東實現地區生產總值96161.63億元,同比增長4.5%,經濟運行呈現持續恢復發展態勢,主要指標穩定增長。一、二、三產分別增長4.8%、4.0%、4.8%。對照GDP增長5%以上的全年目標,廣東前三季度4.5%的增速,意味著在今年第四季度,廣東更加要堅定信心、鼓足干勁、奮力沖刺。
透過近期公布的一些經濟數據指標,可以看到廣東經濟的韌勁。比如,工業用電量等實物量指標穩步回升;工業投資、制造業投資均實現了兩位數增長。其中,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先進制造業投資的增長勢頭強勁。此前公布的外貿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廣東外貿規模穩中有增,9月創年內單月新高。
多位專家在受訪時表示,廣東完成全年目標雖面臨挑戰與壓力,但也有較堅實的發展基礎支撐;廣東對制造業尤其是先進制造業等領域的持續發力和布局,有望轉化為經濟發展的充足后勁。
壓力如何轉化為動力?中山大學嶺南學院教授林江認為:“廣東經濟外向型特征顯著,要保持外貿回穩向好的勢頭,帶動制造業轉型升級、加快發展,由此提高居民收入,拉動消費增長。這是廣東經濟恢復穩定增長的關鍵。”
工業投資增速強勁
在產業轉型“陣痛”中孕育希望
整體來看,前三季度廣東經濟運行呈現“企穩恢復、回升承壓”的增長態勢。作為觀察經濟運行態勢的重要窗口,廣東實物量指標已有穩步回升的跡象。前三季度,廣東工業用電量增長5.8%,增速比上半年加快0.8個百分點。
工業是廣東經濟的頭號支柱產業。長期以來,廣東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對廣東GDP增長發揮著關鍵支撐作用。今年前三季度,廣東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99萬億元,同比增長3.1%,增速比上半年加快0.6個百分點,已連續5個月回升。
“隨著全年經濟增長目標的臨近,廣東面臨更為緊迫的挑戰。”廣東省社科院財政金融所副研究員李禮分析指出,“前三季度,第二產業增加值增速表現相較于第一、三產業稍顯遜色。廣東需要在固定資產投資、重點工業生產領域中尋找機會,在高技術制造和先進裝備制造等新興領域加大投入。”
今年以來,廣東工業投資增速強勁,在高技術制造業、先進制造業方面的投入持續加大。到今年8月,廣東工業投資已連續32個月保持兩位數增長。此外,廣東工業技術改造投資展現出強勁的增長態勢。“技術改造是一項長期的工作,反映在經濟增長上會有一定的滯后性。當前的技改投資,可以說是為廣東經濟的后續增長積蓄實力。”林江表示。
盡管投入不一定馬上有產出,但透過今年以來的經濟數據,可以看出廣東在積極培育新能源、先進制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方面蓄力已久,推動全省新動能發展呈現出良好勢頭。
前三季度,廣東先進制造業增加值增長4.5%,先進裝備制造業增長6.4%;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3%。新能源汽車、集成電路、光電子器件、太陽能電池產品產量分別增長91.8%、17.0%、15.0%、10.7%。
這在外貿數據中也有鮮明的體現。今年前三季度,廣東電動載人汽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出口分別增長了4.3倍、20.6%、29.6%,集成電路增長了24.4%。
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院院長羅志恒認為,在全球經貿環境的劇變中,廣東加快了產業轉型升級的步伐。“盡管面臨著復雜嚴峻的外部局勢,以及制造業成本上升的國內環境,但廣東經濟在產業轉型的‘陣痛’中孕育希望。整體來看,廣東制造業正向價值鏈高端攀升。”羅志恒說。
人流、貨流回暖
接觸性聚集性服務業增速較好
結合前三季度的全國經濟數據來看,消費已成為支撐宏觀經濟回升向好的主要拉動力。在最火“五一”、暑期、中秋、國慶等多個節假日帶動下,廣東人流、貨流持續回暖態勢。前三季度,全省貨運量增長3.8%,增速比上半年提高0.2個百分點;客運量則增長了65.6%,鐵路、民航完成客運量分別增長91.5%、114.5%。
隨著“煙火氣”逐漸回歸,今年以來,廣東的服務業也穩定恢復,餐飲、出行等接觸性聚集性服務業呈現出較好增速。
統計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廣東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8%。其中,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增長8.7%;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增長7.3%。消費方面,前三季度廣東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51萬億元,同比增長5.4%。基本生活類商品零售保持快速增長,升級類商品需求持續釋放。
廣東深入實施“百千萬工程”,也進一步激發了鄉村地區的消費潛力——與城鎮消費品零售額增長4.9%相比,鄉村消費品零售額增長9.7%。
前三季度廣東居民收入名義和實際增速分別為4.8%和4.2%,低于全國的6.3%和5.9%。對此林江認為,從外貿進出口、產業到居民收入、消費,是一個傳導鏈條,“貿易好了,制造業等產業發展實現更大增長,居民‘錢包’鼓起來,才能拉動消費。當然,在外部需求不足的大背景下,這一傳導鏈條的恢復仍需要一個過程。”
企業堅定選擇廣東
前9月全省新登記經營主體比增25.10%
前三季度,廣東居民消費價格保持總體穩定。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0.6%,漲幅比上半年回落0.2個百分點;9月,CPI上漲0.4%,漲幅與上月持平。
同期,廣東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同比下降1.2%,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指數(IPI)下降2.1%;9月,PPI下降1.1%,IPI下降2.6%。
PPI指數的變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總需求仍然不足,可能影響企業的預期與信心;但從另一項指標——經營主體的增速,可以看到大量企業“用腳投票”,依然堅定選擇廣東的信心。
截至9月底,全省登記在冊經營主體1766.31萬戶,同比增長10.32%。1—9月,全省新登記經營主體240.33萬戶,同比增長25.10%,增速較去年同期提升32.99個百分點,新登記數量和同比增幅均為近五年最高。截至今年10月12日,全省實有個體工商戶突破1000萬戶,同比增長12.46%。
“廣東個體工商戶發展實現量質齊升,個體工商戶經營活力有所提升,穩就業、保民生、促消費的作用進一步彰顯。”省市場監管局有關負責人表示。
“經營主體的增長速度較快,這與廣東整體經濟發展態勢和強大韌性息息相關。”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員王鵬表示,數據增長的背后,是疫情后全國經濟環境整體恢復向好,廣東的民營經濟基礎較為雄厚,并出臺一系列政策優化營商環境、提振市場信心。
王鵬建議,未來要繼續發揮好民營企業在支撐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在支持中小企業創新發展、傳統企業數字化轉型升級方面,廣東仍要持續發力。”
羅志恒分析認為,對于全國而言,三季度經濟加快恢復,經濟下行壓力最大的時刻已經過去;而對于廣東來說,仍應密切跟蹤房地產銷售和投資、居民消費、出口、工業生產等指標。
“這些領域也是廣東穩增長政策發力的重要抓手。”羅志恒建議,廣東應堅持以實體經濟為本、堅持制造業當家的理念,通過汽車、生物醫藥、新一代信息技術等高端制造業的高速發展,對沖房地產開發投資的下降;在需求方面,則應通過提高居民收入、促進消費增長,疊加產業轉型升級帶來的制造業投資高增,也有助于彌補房地產開發投資下滑所形成的需求缺口。
- 上一篇:深圳標準國際化水平走在全國前列
- 下一篇:1-9月深圳技術裝備進口擴大 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