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毅中在五洲工業發展論壇發表了題為《改造提升傳統行業,培育發展先進制造》的主旨演講。李毅中指出,我國工業經濟當前正處于“舊力漸弱,新力將生”的交替期,傳統產業推動力不足,急需轉型升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技術制造業總量尚小,需要大力加快培育發展。新興產業和傳統產業是我國經濟行穩致遠的兩臺發動機,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加快發展新興產業要同時發力。
李毅中表示,傳統產業的技術改造和加快發展新興產業應同時進行,以盡快形成新的增長極。他表示,在政府采用財政貼息、加速折舊、支持傳統產業技術改造的基礎上,企業應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提升技改新水平。加強研發設計投入,推進研發成果的轉化;對達標綠色低碳、提質創優,全面提升技術經濟指標;整合生產要素,提升全要素生產效率;淘汰落后的生產方式,創新企業管理模式,提升資本質量與增值能力。
李毅中強調,新興產業在發展中要掌握必須的核心技術、關鍵技術,抓好科技攻關;既要發揮企業主體作用,也要發揮政府的組織引導作用。制定好實施好全國、地區、行業規劃,實現“差異化”發展。 并且需從實際出發,科學制定實施各類經濟政策和市場規劃,適時制定發布標準規范,盡量采用國際標準;改革阻礙新興產業發展的不合理體制機制。發展新興產業,改造提升傳統產業互為促進。傳統產業為發展新興產業提供了技術、裝備、人才、品牌和市場, 新興產業的新技術新產品接入傳統產業,推動了更新換代。
李毅中強調,“中國制造2025”的主線是“兩化”深度融合,主攻方向是智能制造,“互聯網+”是重要行動路徑。他指出,德國工業4.0提出了工業智能化的新概念,值得中國借鑒。企業內部運用物聯網實現物理單元和智能控制和組合, 全社會運用工業互聯網實現產業的互聯互通互動,從而社會資源得到優化組合。
李毅中表示,網絡經濟、實體經濟的融合表現為行業、企業的融合。至2020年,我國將基本實現工業化,“互聯網+制造業”更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制造業將會向著智能制造和社會化服務型制造的方向發展。他指出,培育智能制造要掌握五個關鍵點:數字化研發設計、產品質量、制造設備數控化、 制造過程智能控制和企業變制造廠為智能工廠。 他表示,實現社會化服務型制造要運用工業化互聯網發展監測維護、售后服務,實現產品全壽命周期服務。發展智能物流、電子商務、降低成本、擴展市場。“用戶”參與產生眾包、眾創、眾籌、眾投等新業態。提供研發設計、信息軟件、綠色環保等社會服務為用戶提供整體解決方案。
- 上一篇:深圳市副市長陳彪蒞會講話指出
- 下一篇: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王忠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