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第六屆五洲工業發展論壇在深圳紫荊山莊隆重舉行,以“智能制造引領提升工業發展質量”為主題,國家相關部委領導、兩院院士、著名學者、知名企業領袖及媒體記者等400余人出席系列活動,深入研討智能制造的機遇、挑戰與實現路徑等相關議題,探求智能制造在中國制造大格局中的引領模式。
五洲工業發展論壇是立足深圳,延及粵港澳,帶動國內企業與國際先進技術對接的政府、企業及專家學者共商工業發展的高層對話平臺。本屆論壇由深圳市提升企業競爭力戰略咨詢委員會、深圳工業總會協同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工業工程分會、中國經濟時報聯合主辦,廣東省人民政府參事、深圳工業總會執行主席王肇文主持。
廣東省人民政府參事、深圳工業總會執行主席王肇文主持論壇
深圳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高自民出席并致辭。他表示,受王偉中書記和陳如桂市長的委托,代表深圳市委市政府對本屆論壇的召開表示誠摯的祝賀!深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制造業發展,制定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及未來產業發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出臺“中國制造2025深圳行動計劃”,大力發展高端制造、智能制造。今年前3季度,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達5680億元,同比增長9.7%,完成工業投資595億元,同比增長55.8%。目前,深圳正加快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先行區和國際科技產業、創新中心,重點扶持智能制造,進一步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創新發展。
深圳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高自民致辭
聯合國海陸絲綢之路城市聯盟理事長梁丹,以色列駐廣州總領事館總領事南可安,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中國南南工業合作中心主任郭力等也分別致辭。
嘉賓致辭
聯合國海陸絲綢之路城市聯盟理事長梁丹:
十幾年前我們介紹深圳的時候,需要說深圳是毗鄰香港的城市,現在在歐洲,即使8人的小公司也想與深圳拓展業務,深圳已經走向世界。與此同時,也有越來越多的國家主動將自己納入“一帶一路”倡議范圍,共建新的人類和平與繁榮。從這里出發,將影響世界。
以色列駐廣州總領事館總領事南可安:
隨著十年簽證的實施,中以兩國的交流越來越密集。以色列的先進制造業發展,經歷了從低技術到高科技再到全球化的過程。愛因斯坦說,創新和發明的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但從經驗來看,要取得成功還需要有膽量。我們有家以色列公司開發了一個世界上最先進的系統,叫“移動的眼睛”,在廣州的試點中成功防止了50%的車禍發生。以色列已與中國建立了以科技創新為國家戰略的新型合作伙伴關系。
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中國南南工業合作中心主任郭力:
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是聯合國發展系統中唯一從事工業可持續發展的專門機構,提出全球包容和可持續工業發展的理念,并納入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的議程。深圳企業具有與生俱來的開創精神,應該在新一輪的工業轉型和變革的浪潮中努力向前脫穎而出。
深圳市先進制造業聯合會揭牌儀式
作為本次論壇的重要環節,現場還舉行了盛大的深圳市先進制造業聯合會揭牌儀式。深圳工業總會先進制造業研究中心專家代表、暨南大學電氣信息學院院長屈挺表示,智能制造已經成為我國先進制造業發展的重點方向,深圳占據全國制造業的高地,先進制造業研究中心會成為我國先進制造業的發展支持。中心承載非常重要的使命,將通過全新的機制,整合專家的思想經驗成果集成,發揮最大的效應。
暨南大學電氣信息學院院長屈挺發言
精彩專題演講
01石耀東:中國智造的系統性變革——從理念到行動
智能化是中國制造業由大變強的機遇與必由之路,推進智能化變革可以從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來展開,在宏觀層面上需進行系統性框架設計,微觀層面上,自下而上推進網絡世界與物理世界的聯結,完成價值鏈的再造與商業模式創新。智能制造的發展使工業經濟的形態和體系發生系統性的變化,生產者和消費者的信息不對稱將會越來越減少,用戶的直接體驗就變得越來越重要。我們要塑造好的產業生態群落,鼓勵創新,培育和發展更完滿的價值網絡。
02謝建民:先進制造業發展相關扶持政策解讀
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深圳梯次型現代工業體系基本形成,2016年制造業實現稅收收入1143.8億元,是我市稅收第一大行業。市政府扶持政策涵蓋了先進制造業多個產業領域、多個產業維度,包括每年50億元新興產業專項,首次入選的世界500強企業,一次性給予3000萬元獎勵等等。下一步將從加大用地保障、引進重大項目、鼓勵創新等方面,推動深圳制造業向高端發展。
03簡水生:全光交換是互聯網的一次革命
當前互聯網進入爆炸式發展時期,但現有路由器打包技術已不能滿足寬帶容量的需求,日益嚴峻的網絡犯罪和黑客攻擊,也迫使各國發展更安全的網絡體系。全光交換網不需要光電變換、不需光延時、不需要路由器(可解決路由器后門的問題),可提高網絡的安全性,使網絡成為有警察的國度,同時通過的信息量極其巨大,可節省大量的能源。全光交換網不僅能為我國國防信息安全奠定基礎,而且為3D裸眼攝像技術、遠程控制、遠程操作創造了條件,無人采煤、遠程醫療等將成為現實。
04孫峰:數字化企業邁向工業4.0之路
西門子長期占據制造業的高端,針對不同行業提供數字化的端到端解決方案,稱之為數字化企業的套件,質量的管控、能耗的管控以及柔性生產以及工業安全、網絡安全的全套客戶追求的點,都能夠通過企業的數字化來實現,帶給客戶最顯著的價值就是生命周期的縮短。同時實現不同的數字化雙胞胎,包括產品、生產流程與設備雙胞胎,現實生產與數字控制平行運作,與數字化套件一起構成整個全生命周期的數字化模型。工廠自動化程度每年在不斷提升,目前已經達到75%的自動化程度、24小時交付和快速響應,將來人員需求會越來越少。
05齊二石:智能時代的企業轉型升級與管理創新
從美國、日本、德國制造業轉型升級規律來看,精益管理在智能時代尤為必要。技術創新+管理創新+人=生產力創新(效益提高),“管理者是不能進口的”,以本土化工業工程(IE)支持的精益管理方法和技術體系,是現代制造的基礎和臺階。富士康的工業工程體系把生產系統打造高效率低成本生產線,另一家中國公司通過優化生產,標準日產能提高240%,人工效能也提高,產值提高12.5%,利潤提高230%,人均工資42.1%,加班時間下降83.1%。但是領導掛帥推進是必須的。
06吳光權:智能制造在航空工業中的應用與發展
當前數字、協同、精益已經成為國際航空制造企業的共同發展特征,波音公司20多年前就建立了移動式裝配式生產線,實現了全球協同??湛凸就ㄟ^統一的IT架構,統一的IT工具,高效協調了跨地域不同國家、不同企業的工作,實現全球化的技術支持服務。中國航空工業智能制造發展迅速,復雜裝備運行協同模式初見成效,全三維模型開始成為制造裝配的依據。整個產業鏈的設計最先進,但是整個航空的生態圈并沒有完成,所以我們還需要在這些方面補課。
07林雪萍:歐盟制造、德國工業4.0與中國制造轉型升級
大家已經越來越認識到工業4.0的國家屬性,即具有德國品牌、國家營銷的成分,“中國制造2025”借鑒它提出自己的規劃。當前,世界制造業在各國GDP占比除了韓國外都在下降,制造業對于勞動力的吸引力也在下滑,這是不爭的事實。中國要發展新動能,也需要培養新工人,即新藍領。中國智能制造包含了自動化、信息化的要求,但要避免人工智能掩蓋工業工程與精準管理的重要性。
平行論壇
作為本次論壇的重要組成部分,兩大平行論壇同期舉行,來自SMC中國公司、航盛電子、富士康集團、浙江工業大學、中山大學、北京津發、上海纖科、中國一汽、涼山現代房屋建筑公司等企業代表、專家學者、風投精英,分別聚焦“工業工程與智能制造”、“智能制造裝備與技術”主題,展開深入交流探討。
A工業工程智能制造
主持人
屈挺(暨南大學電氣信息學院院長)
演講嘉賓
馬青海
SMC中國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日本產業訓練協會TWI、企業班組長技能訓練授證講師
魯建廈
浙江工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浙江省機械工程學會物流工程分會副理事長
汪玉春
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黨委書記、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工業工程專家
任俊照
達晨創投有限公司智能制造南方總經理、達晨智能基金合伙人
楊洪
深圳工業總會主席團主席、深圳市航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總裁
李晚華
上海纖科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
B智能制造裝備與技術
主持人
段鷹(重慶大學工業工程系副主任)
演講嘉賓
卓漢逵
中山大學數據科學與計算機學院、先進網絡與計算系統研究所副所長、廣東省杰出青年
李國民
富士康科技集團經理
韓雪松
深圳市東方富海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合伙人
黃勇
涼山州現代房屋建筑集成制造有限公司總經理
趙起超
北京津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共和國工業發展巨匠、深圳工業總會最高顧問林宗棠,廣東省政府參事、深圳市政協原副主席張效民,深圳市政協原副主席周長瑚,深圳市政協原副主席廖軍文等領導出席了本次論壇。
論壇花絮搶先看
- 上一篇:“院士講壇”簡水生開講 全光交
- 下一篇:金劍豈能沉埋?走進礪劍防務與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