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進制造這件事情,從工業4.0的角度來說,是從德國先提出來的。我們目前所處的是信息時代,最關鍵的就是數字化,把生產過程和市場的運作放到計算機里面去,形成可操作的緊密互聯的信息。”日前,德國中德工業4.0聯盟執委會主席周向前在五洲工業發展論壇主題演講中表示。
“在工業4.0中,我們遇到了很多困境?,F在中國勞動力成本的上升對中國制造業形成巨大的挑戰,這也使得我們世界工廠的地位遇到了挑戰。如果說什么叫4.0,簡單來說就是在德國能夠做出比中國更便宜的產品,這就是4.0的本質。”周向前說,“誰能創新誰就能夠做出比中國還便宜的產品,所以我覺得這個威脅是比較大的。”
周向前認為,在遭遇挑戰的同時,保持企業的個性化生產和精準生產非常重要。同時,可以通過大的4.0的概念,通過中國制造2025的概念,提出精細生產、精細測量和精細制造的課題,把這些技術集成進來。
“我們要追蹤的是量子科技,量子科技是什么概念?工業4.0大家認為非常重要,于是就有了中國制造2025。但是歐盟已經在2015年正式提出了量子宣言,盡管中國實現了衛星的量子通訊,但是我們怎么做量子器件,這個我們要有所落實。我們首先要做企業的孵化,圍繞企業的創新和企業的問題反過來進行研究和開發,使得第一批企業落地,包括壓印技術也好,防偽技術也好。”
“制造業是轉型升級中的關鍵,智能制造業是能牽動很多關鍵技術和領域的產業。我們要聯合目前歐盟提出來的量子宣言的成員,把聯盟的力量、研究所的力量和大學的力量結合在一起,緊接著再聯合企業的力量、聯合實驗室共建的力量,形成真正的高科技。也就是我們做一個產學研的時候,就有引進的機制,就有技術集成的機制,包括怎么樣做資本運作的概念,這些都將在我們這里得到實現。”
- 上一篇:吳忠:“一帶一路”為國際產能合作
- 下一篇:新保貴史:利用核心優勢進行差異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