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中國經濟新動能,共話先進制造新未來

第七屆五洲工業發展論壇在深隆重舉行

  • 來源:
  • 2018-12-17 19:15:38

微信圖片_20181217112200.jpg

12月13日,第七屆五洲工業發展論壇在深圳馬哥孛羅好日子酒店隆重舉行,以“先進制造業在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中的機遇和挑戰”為主題,國家相關部委領導、著名學者、知名企業領袖及媒體記者等600余人出席系列活動,圍繞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實現路徑,特別是新形勢下的先進制造業發展新趨勢,新舊動能轉化等議題,探尋中國經濟結構調整優化新動力。

25.jpg

本屆論壇由深圳工業總會主席團主席、深圳華制智能制造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夏妍娜主持。原航空航天工業部部長、深圳工業總會最高顧問林宗棠,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常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原部長、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會長李毅中,市政府副市長王立新,市人大原常務副主任、市政府原副市長郭榮俊,廣東省政府參事、市政協原副主席張效民,廣東省政府參事室特聘參事、市政協原副主席周長瑚,市政協原副主席、深圳知名品牌評價委員會主任、深圳工業大獎獨立評審團主席廖軍文,市經貿信息委主任賈興東,市政府發展研究中心黨組書記、主任吳思康,廣東省政府參事、深圳工業總會常務主席王肇文,市質量創新社會組織聯合黨委第一書記郭曉渝,市經貿信息委新興產業處處長王志毅,福田區經促局副局長溫建國,羅湖區經促局副調研員戴澤樺,深圳商報編委魯軍,深圳廣電集團財經頻道總監周玉國等領導和嘉賓出席了本次論壇。

2.jpg

深圳市政府副市長王立新在致辭中表示,得益于改革開放政策,工業從最初的“三來一補”不斷轉型升級,發展成為全球制造業重鎮。目前,深圳非常重視實體經濟,今年以來相繼出臺支持制造業、實體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助力工業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事實上,深圳制造業正向高端邁進。統計顯示,今年前10月,深圳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7107.17億元,同比增長9.0%。其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長13.8%,專用設備制造業增長10.7%,汽車制造業增長17.2%,醫藥制造業增長24.1%。值得一提的是,深圳先進制造業和高技術制造業非常亮眼,增加值分別為5060.19億元和4707.56億元,分別增長12.4%和13.0%,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分別為71.2%和66.2%,同比分別提高1.5個和1.6個百分點。

3.jpg

聯合國海陸絲綢之路城市聯盟理事長梁丹表示,她親眼見證了深圳市的發展,從2000年之時,大多數外國人都不知道深圳是個什么樣的地方,到今日成為一個就算不說,外國人也想到這里來創新創業的國際都市。深圳的工業發展,不僅走過了傳統的工業發展道路,而且進行了非常好的結構調整,原來的“三來一補”變成我們今天要討論的先進制造業,這個結構的轉變是非常震驚的。而且我們也在中國每年的報告里面提出要進行產業結構調整,這個在深圳不僅實現了,還得到了全世界的認可。

4.jpg

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中國南南工業合作中心主任郭力表示,聯合國工發組織與深圳的合作一直十分緊密,十多年前就與深圳市政府合作,依托大型企業設立了深圳國際能源與環境技術促進中心,與深圳工業總會多年來保持了良好的合作關系,為深圳企業開拓國際市場提供了一定的幫助。本屆五洲工業發展論壇對分析在當今復雜多變的國際環境下中國先進制造業發展所面臨的新趨勢新格局新挑戰,他表示非常期待。

5.jpg

作為本次論壇的重要環節,現場還隆重舉行了第四屆“深圳工業大獎”啟動儀式。林宗棠、李毅中、王立新、梁丹、郭榮俊、廖軍文、賈興東、吳思康、王肇文、王忠宏、魯軍、周玉國共同啟動第四屆“深圳工業大獎”評選活動。深圳工業大獎是在全球經濟持續發展的背景下,從深圳實際情況出發,旨在激勵工業界創優爭先而設立的專門獎項,率先在深圳工業界建立“深圳質量”樣板企業,充分發揮深圳工業在打造“質量強市”中的主體作用,營造實體經濟健康發展的良好氛圍。

論壇現場各位重磅嘉賓進行了精彩的演講:

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常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原部長、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會長李毅中:把握規律、推進變革,實現工業高質量發展

6.jpg

李毅中表示,應把握規律、推進變革,實現工業高質量發展,科學把握一二三產協調發展,防止和糾正“脫實向虛”。他特別提到,珠三角制造業是構建粵港澳大灣區的物質基礎和經濟支柱,香港、澳門、廣東產業優勢互補,其中深圳制造業全國領先,先進制造業、高技術制造業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大。他建議,深圳應加大制造業有效投資力度,對傳統制造業進行新一輪技術改造,吸引和培育高端制造業,建設國際知名制造業強市。

中國經濟時報社社長、黨委書記、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王忠宏

7.jpg

王忠宏表示, 十九大報告提出的關于中國制造業的高質量發展,目的是提高創新力和競爭力。在大的背景下,中國制造業企業要高端發展,就必須順應潮流,把握新時代制造發展三大趨勢: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帶來了50年不遇的歷史性機遇。

·中國消費結構升級、中產階層的大量興起,需要制造個性化、定制化和高端化產品。

·傳統生產方式難以為繼,必須制造業升級,從中低端向中高端攀升。

同時要堅持新發展理念,把貫徹國家戰略與實際緊密結合起來。王忠宏提到,這兩年在調研企業中發現,盡管現在工業下行壓力很大,但也有一些隱形冠軍每年保持20%-30%的增長率,很多都是在國家倡導的行業里,跟國家戰略是結合起來的。

深圳市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黨組書記、主任吳思康: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提升深圳城市競爭力

8.jpg

吳思康從地域的角度對深圳營商環境和政策作了系統的解析。他表示,在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發布的《2018年中國城市營商環境評價》報告,深圳排名第一位的原因是深圳城市軟環境、市場環境、生態環境指數、基礎設施環境、社會服務環境等優勢突出,其中,深圳的投入更加靠近技術研發,所以GDP增速一直保持強勁的動力,在很小面積的情況下保持強勁的增長。其次是深圳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的創新舉措取得了成效,改革的效果獲得國際的認可。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產業布局研究室主任李曉華:新工業革命與我國先進制造業發展

9.jpg

李曉華表示,先進制造業的特點是技術先進、先進制造業技術的壟斷性、擁有很高的附加價值、在環境方面會更加友好,對資源的消耗、排除程度都比較低,其數字化、智能化、服務化是制造業發展的重要趨勢。對于中國制造業來講,中國制造業有一個其他國家都不具備的優勢,就是創新型制造優勢,它有幾個特點:第一個是完善的產業配套體系,第二個是比較強的技術創新能力,第三個是快速商業化的能力。

工業4.0研究院院長胡權:先進制造業的經濟學命題

11.jpg

胡權表示工業4.0研究院把第四次工業革命定義了三大高度化:高度網絡化、高度自動化、高度數字化。以自動化來看,自動化發生的邊界是在工廠,而數字化大部分發生的邊界是企業,網絡化會更加給我們提供想象空間和價值重構的可能性,主要是發生在產業生態。中國制造業企業的戰略選擇通常有三種:制造企業、技術服務商以及互聯網企業。制造企業大部分采用高度集成的方式,技術服務商追求的是技術服務化,而互聯網企業喜歡做平臺,因為有網絡效應。制造企業核心價值是生產系統,技術服務商是解決方案,互聯網企業是平臺服務。

中國軟件評測中心主任助理、工信部智能制造測試驗證與評價重點實驗室主任安琳:制造業升級的智能化路徑

11.jpg

關于制造業升級與智能化,安琳希望傳達一個理念:制造業從誕生之日起就一直在升級,現在智能化是它的一個手段。推動制造業發展要么是技術的發展,要么是管理創新的驅動,或者是兩者相結合,形成典型模式的驅動,造成組織模式和組織力的全新模式。從這個角度來講,“技術+管理創新”的這種模式,在不同行業有不同的角度解讀,這些解讀角度如果放在一個大的歷史進程下就是制造業的智能化升級。那么本質上要解決的其實很簡單,就是要解決發展質量要進一步提升的問題。怎么做?通過敏捷制造和精益制造。而對于大部分的國內企業而言,技術的創新是需要積累的,管理的創新可能有望在短時間內見效,所以智能化升級在提高企業的敏捷和精益,這兩個很大程度上偏向于管理創新。

西門子(中國)有限公司工業4.0項目總監陳江寧:寶武西門子數字化實踐到人工智能思考

12.jpg

陳江寧認為一個工廠實現智能制造最主要的三個方向,一個是改變設計過程,一個是改變生產過程,最后一個是資產透明化管理,從設計、研發、制造、服務到銷售是一樣的。陳江寧表示,他在跟寶鋼溝通的時候,認為在實體工廠,在目前的階段還是按照目前的結構和架構去運行,這樣的成本是最有效的,只是在虛擬空間里通過大數據云的方法能夠有效地收集數據去分析、優化、校核,把一個企業從事后轉到事前,這樣對他的成本是最低的。對于一個已有的設備,它有一個數字化的外殼,表述它所有的屬性是數字化,通過無所不在的網絡可以進行分析、校核,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三者是有迭代關系的,不可能任意組合,這是不現實的,必須得先有數字化才能再到網絡化,再到智能化。

大族激光智能裝備集團華南銷售總部總經理張煒:大族激光智能制造探索與實踐

13.jpg

智能制造的三大戰略計劃的核心,就是工業互聯網+智能制造。智能制造或制造業如何和工業互聯、萬物互聯連接,與金融相結合?立足于激光智能裝備的思考,張煒認為要從批量化向定制化,從單一化向多品種化發展,周期要變得敏捷,更新一定要快,大眾化向高端化發展。“人造小太陽”ITER項目是通過激光解決核心部件,通過這個技術工藝瓶頸之后,“人造太陽”的技術利用核聚變,可以用小小的媒介介質就可以通過核聚變,給一個城市供應一個月的電力。ITER項目就是為了解決能源問題,會把人類帶到一個全新的領域。如果有足夠的電力,就可以模擬光照,使得農作物加速1倍、2倍甚至數倍的生長,到時候解決了糧食問題,所以電力、能源是未來的核心問題。

深圳中集天達空港設備有限公司董事長鄭祖華:中國空港—從國內領先到全球領先

14.jpg

鄭祖華通過分享企業成長的過程給大家帶來一些啟示。由于行業的特性,想要做到世界第一的門檻很高,怎么做到前沿領先?經過風風雨雨的鄭祖華認為:技術投入是最重要的。中集天達從模仿一直做到技術領先,現在的專利在全球行業中比其他的加起來總數還要多。鄭祖華說,“我們在一些新技術的應用方面采用彎道超車,從過去我們是模仿者,到現在是領先者。我們最大的教訓是要全方位遵守知識產權,鼓勵所有的工程師把好的想法記錄下來,調動所有人重視知識產權。我們的專利到全球布局,我們到哪里競爭就到哪里去申報專利。”保護專利,是中集天達從模仿走到中國第一,從中國第一走到世界第一的重要法寶。

中南創投基金總裁劉杰:從投資人視角看中國智能制造發展機遇

15.jpg

投資人會怎么樣看中國智能制造?劉杰表示:還原。對于投資人來說,投資項目的第一個過程首先是還原,把它還原到商業模式的本質是什么,把本質了解清楚了以后再考慮前面一系列的定語。中南創投基金的投資理念可以用三個關鍵詞代表,以事為先、以人為重、從1到N。以事為先就是賽道的選擇,以人為重就是對人的分析,從1到N帶來的是預期的實現和兌現。投資是一個選擇的藝術,投資人做的事情其實就是要把手中的錢做最優化的配置。在賽道里面選擇哪些賽手作為投資人的押寶對象,主要有五個要素:企業家創始人的特質、專注的團隊、位于第一梯隊、高成長性以及情懷。

鼎捷軟件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俊杰 :穩敏雙態IT,實現數智工廠

16.jpg

對于制造業來講怎么樣進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過程?張俊杰從IT的角度給我們講述了智能制造和智能工廠的應用,從智能制造未來的驅動力來看,信息技術現在是指數級增長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在普遍應用,智能工廠基礎信息高度互聯、生產數據是實時的,可存儲的數據具備數據分析、數據挖掘,可以自優化工藝流程,同時幫助企業做科學的決策,智能制造的核心是數據驅動。

德中工業4.0聯盟知識產權委員會委員、藍海優利創始人李自軍:科技領先型企業技術戰略的規劃與實施

17.jpg

李自軍從戰略的角度為我們分析了企業如何創造核心競爭力。李自軍認為戰略規劃可以理解成是看路的,因為企業里面很多產品開發是埋頭拉車,但是很多企業可能是有看路的,可能是沒有看路的,或者看的也不夠成體系。如中興事件,讓我們意識到原來我們在技術上與其他國家還有這么大的差距,還會被別人卡脖子。對企業來講,可能往前看未來3-5年的技術戰略是比較重要的。而技術戰略就是技術創新,怎么保護技術創新?專利是最為重要的保護創新。李自軍認為,應用層和平臺層是高價值專利主要的來源。

18.jpg

對話論壇由深圳報業集團副總編輯、深圳商報負責人丁時照主持,鵬鼎控股(深圳)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沈慶芳,深圳工業總會主席團主席、深圳連碩自動化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楊婭,深圳市航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李國兵,深圳市洲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袁道仁,欣旺達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研究院院長廖妍共同對話,聚焦“新舊動能轉換,促進產業轉型”展開深入的交流探討,思想的火花在此綻放。

26.jpg

中國企業智能化道路任重道遠,從認知、升級到進化的每個階段都必須走得踏實有力。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滴水成河,聚沙成塔。我們在相信通過各位企業家的共同努力,中國先進制造業的發展一定會更上一層樓。至此,第七屆“五洲工業發展論壇”全部議程已圓滿結束。此次論壇對推動深圳工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必將產生積極的影響,以推動工業化進程為己任的深圳工業總會將會不斷努力,把“五洲工業發展論壇”打造成深圳建設國際化城市的又一符號。

五洲論壇logo.png

“五洲工業發展論壇”(Worl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Forum)是立足深圳市、延及粵港澳,帶動國內企業與國際先進技術對接的,政府、企業家、專家學者共商工業發展的高端對話平臺!本屆論壇由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深圳市人民政府指導,由深圳工業總會、深圳市提升企業競爭力戰略咨詢委員會、中國經濟時報、深圳商報、深圳廣電集團財經生活頻道等機構聯合主辦。

久久99精品九九九久久婷婷,精品国偷自产在线电影,欧美人成人亚洲专区中文字幕,欧美一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视频 | 日本亚洲欧洲中文字幕 |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卡√ | 日本久久综合视频 | 精品久久综合婷婷网 | 尤物视频在线观看卡不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