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參事,中國品牌建設促進會名譽副理事長張綱:尊敬的林宗棠部長、尊敬的李灝老書記,各位領導同志們朋友們,大家下午好,非常高興我再次來到深圳,參加第四屆品牌建設高端論壇暨第十一屆深圳知名品牌發布儀式,首先我對獲獎企業表示衷心的祝賀,借此機會我想就品牌培育建設的主題與大家做進一步的交流,所謂進一步,因為去年我站在這個講臺上,我曾經談過一些認識,我的老領導葛志榮先生叫我談新認識,對我勉為其難,我想時間在一步步往前走,我們對品牌的認識也在不斷地發展,我想最近我一些思考和遇到的問題和大家做交流,供大家參考。我想交流四個觀點:
一、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更加聚焦品牌,去年我在這個論壇上曾經講過什么是品牌,品牌的內涵包括什么,品牌凝聚的質量、創新、信譽、服務和文化等多重要素,知名品牌是質量可靠性、品種適應性、技術先進性、服務優良性和文化先進性的集中體現,好的品牌植根于消費者心中,產生巨大的市場價值和影響力,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特別在高終端產品中,20%的強使品牌占據了80%以上的市場份額,品牌是市場通行證,是競爭的新優勢,是爭奪的制高點,品牌經濟既以品牌為核心,推動資源、資本、技術、人才等生產要素配制的發展已經日趨成熟。世界各國在經濟發展的關鍵時期,都把品牌建設放在了重要的位置,剛才顧委員長特意講到了德國,我不想重復,實際上主要的工業國家,無一例外把品牌都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在國家層面上加以推進,比方說美國,不僅通過質量促進方案,而且通過購買美國貨而誕生了蘋果、微軟等全球高科技品牌,在日本它的品牌文化已經融入到經濟社會的各個方面,日本的前首相曾經在訪問中國時自豪的說,索尼是我的左臉,松下是我的右臉,以企業品牌為樹立國家的形象,意大利在時裝家具制造方面,針對這些行業,屬于勞動密集型,門檻低,容易被模仿的特點,意大利政府將制造業品牌作為一個整體篇章作包裝、宣傳推廣,并設立專門機構保護,在韓國更是成立了總統府直屬的工作機構,整合國家資源,打造國家品牌形象,有效改變本國產品在全球消費者心中的廉價形象,培養了三星、現代等一批韓國品牌。因此在商品消費進入品牌消費的現階段,創建品牌并不斷提升品牌價值的影響力已經成為必爭之地。
近些年來,中國的品牌建設取得了長足進步,但總體來看,與發達國家存在很大差距,2013年盡管有96家企業進入財富世界500強排名,但美國福布斯公布的一百強企業中沒有一家中國品牌,發達國家知名品牌對GDP貢獻率達到66%,我國僅有18%,這些充分反映出我國品牌的弱視地位,很大程度上也說明中國產品處于大而不強。
二、呼喚強大的知名品牌,近些年我國經濟總量已經世界第二,中國制造遍布全球市場,但眾所周知,我國制造業仍處于大而不強的狀況,比美國德國日本低10到15個百分點,我去年1月份開始,參加了國家重大的戰略咨詢項目,叫制造強國戰略研究,這個研究中有一個難題,就是研究一個國家的質量水平,而且要具有可比性,到今年前不久,終于產生了一個能夠為大家形成共識的指數,叫質量水平指數,它反映的是國際貿易中有關質量缺陷的通報數、召回數,這是一個負相指數,世界平均為1.0,美國日本德國近十年來在0.2到0.5之間,而中國雖然日趨好轉,但仍然在2.5到2.9之間的高位徘徊,制造業綜合指數,中國目前尚處于第三方陣,與發展國家存在較大差距,主要是創新能力薄弱,知名品牌匱乏,下面我講兩個例子,來談談國家品牌的影響。
去年六月份我們到三一重工去集體考察,三一重工的領導們向我們講了一件事情,盡管在全球競標的時候,標書的評分中一般都設有制造國家的評分項目,盡管三一重工是工程機械領域的世界知名品牌,但由于缺乏強大的國家品牌支撐,而多次競標失利,昨天還在郵件上給我發送各種案例,一個企業的品牌是世界中標,但不等于這個世界著名品牌一定能贏得大家對你的信任,我今天主要講企業品牌和國家品牌也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我再說一個例子,最近歐洲一個會在討論一個經濟領域的法律,對此德國有不同的意見,他認為我無論在哪個國家制造,如果我用的是德國的原材料,德國的零配件,德國的工藝,甚至引入德國的管理模式,在關鍵的環節上還有德國工程師,他認為應該標注生產于德國,我理解德國反對的根本原因是他擁有影響力極大價值極高的領導品牌,如果不標志德國制造必將大幅度降低其價值。我們到世界各國采購消費品的時候,經常會看到中國制作,上面有其它品牌,但我們不一定都那么高度關注,關注的是哪一個國家制造,中國的制造到現在仍然沒有改變我們價廉低的聯系。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把工作著力點放到提高質量和效益上,品牌意味著更優的質量,更強的技術,更好的服務,必然帶來更大的影響,更好的效益,更廣的市場,如果30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們創造了世界驚嘆的中國速度,面向未來,我們更需要以創新和質量為核心要素的中國制造的國家品牌。
今天我想給大家交流的第三點,用系統工程的理念推進品牌建設,質量強國的重要標志之一就是要形成一批擁有國際知名品牌和核心競爭力的現代企業和產業集群,推動品牌創建是一項重大的工程,系統的工程,毫無疑問,企業是品牌創建的主體,無論是產品品牌、企業品牌、產業品牌,還是區域品牌、城市品牌,乃至國家品牌,企業活動總是處在不可取代的主體地位,發揮著極為重要的基礎作用。因為下面我們還有一批企業家們,將要發表一些重要的觀點,我今天在這里主要就品牌創建的國家治理和社會環境談一點認識,我國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越來越重視品牌的戰略作用,研究制訂政策,營造創建環境,激勵品牌成長,加強人才培養,為我國促進品牌建設取得了一定成效。政府有關部門,特別是質檢、工信、工商、農業等部門作出了積極探索,同時一批與品牌建設相關的社會組織應運而生、瞬勢發展,承擔起歷史使命,比方說中國品牌建設促進會在三年前成立,又如深圳工業總會多年來持之以恒的促進深圳企業走品牌發展之路,可喜可賀,令人欽佩,我們看到了,品牌亞洲分論壇,把品牌建設放到了亞洲,乃至世界關注的高端論壇,但是我們清醒的看到,品牌建設仍處于起步階段,要改變制造大國,品牌小國的現狀,需要從國家發展戰略層面加強頂層設計,務實創新的推動,我認為,我們的國家在這方面還要進一步加大力度,主要有三條建議:
一、要研究制訂品牌發展的國家戰略,明確品牌轉型發展的戰略定位,選擇一批具有相對優勢的產業,整體設計,整體推進,率先創建國際知名品牌。正如林宗棠部長講話中對深圳提出希望一樣,我們也應該向全國提出期盼。
二、通過改革建立高效統一,協同推進的品牌建設體系,在這個問題上,現在仍然存在交叉重復,不協調不一致的地方。
三、加快創新政府、市場、企業、消費者共同作用的品牌與發展知識。
今天我想分享的第四點,深圳速度向深圳質量的全新跨越,引起了全國的關注,深圳市堅持深化改革,質量引領,創新驅動的發展思路,以打造深圳標準、鑄就深圳品牌、樹立深圳信譽貫穿為經濟社會的各領域,深圳的同志們,我曾經不止一次的講過,深圳質量已經深深地融入到深圳經濟社會發展的血液中,深圳的質量是以戰略和戰術相結合的質量,而是宏觀層面與微觀層面相融合的質量,質量成就未來已經成為深圳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幾年,尤其是今年許勤市長的工作報告,深圳充分體現了由質量的穩定增長,可持續的全面發展,展示出質量創新型優勢的階段性成果。深圳質量為深圳發展的核心理念,不僅體現在年輕而充滿活力的縮影,也是必經之路。許勤市長在今年工作報告上,特地說到一組用二代表的數據,他說深圳質量的實施,實現了新的跨越,經濟指標雙突破,人均GDP突破兩萬元,資源消耗實現雙下降,經濟效益實現雙提高,需求結構實現雙優化,城市功能實現雙躍升,2013年深圳市注冊企業60多萬家,擁有558個知名品牌,但其銷售額占全市38.23%,納稅總額達35.24%,城市品牌不斷孕育著產品品牌,反過來,產品品牌、企業品牌、產業品牌,又不斷量化到深圳的城市品牌,我們跟蹤深圳,研究深圳,總結深圳,學習深圳,最重要的一條,它走的是有質量的穩定增長,可持續的全面發展的品牌之路,我們由衷的希望,深圳市在這條道路上,走得更遠,更長,更具成效,向國人、世人全面展現出更具魅力的城市質量,中國現在已經是世界第二的制造大國,我們也要成為世界名列前茅的品牌大國,這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我們共同努力,創新進取,扎實工作,為實現這一偉大夢想而努力奮斗,謝謝大家!
- 上一篇:[指導點評]葛志榮:質量的關鍵就是
- 下一篇:[指導點評]梁丹:提升貿易能力最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