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中國傳統大型超市受到電子商務大展宏圖布局的沖擊,經歷市場風風雨雨洗禮之時,中國小型零售店的興起意味著什么?
深圳百果園產業開發有限公司商品中心總經理朱啟東在近日召開的PMA第五屆國際果蔬聯誼大會上,通過生動實例為來賓答惑解疑。
回顧2016年商業大局,屬于“十三五規劃”開局之年,國家宏觀經濟運行進一步調整,經濟增速放緩,在水果領域,朱總用了“冰火兩重天”來形容
一方面是眾多企業在國家經濟結構性調整的大環境下采取收購、并購、重組等抱團措施避寒。另一方面,政府、國民對農業的關注提升,眾多資本以不同形式流入果品行業。
同大型超市傳統“大而全”市場策略恰恰相反,水果專營店以及生鮮賣場等在滿足消費需求、增加消費者的粘性,獲得品牌長期穩定的增長方面倒是有其獨到之處。更為專業化的水果專營店的經營模式和理念使得百果園在業內獨樹一幟。
雖然市場洗牌危機四伏,百果園卻在2016年取得了令行業內外矚目的成果。朱總帶來的數據顯示,僅去年百果園全國新開門店數達到387家。截止2017年2月份,百果園在中國12個省市地區28個城市內開設有專營連鎖店,門店數超過1700家。去年全年銷售超5.6億美元,年增幅超過30%。
展望未來,朱總說,百果園的“志向”是在2020年,店數超萬家,采購總額達到41億美元。其中,海外直采占比能達到32%。
為此,近幾年,百果園積極加強國際采購拓展以滿足日益擴大的消費群體和他們更為高標準的需求,把本來被視作為食品中的奢侈品的進口水果“平民化”。讓高端品質進口水果真正進到中國百姓的千家萬戶。
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水果分會的數據顯示,我國2016年進口水果達到392萬噸,進出口水果總金額達到百億級別美金,僅次于糧油和肉類等。
“隨著國內開放的進口水果國家和品種日益增多,人們的選擇也更加多樣。如最近幾年開放的加拿大藍莓、美國草莓都陸續開始瞄準中國6、7月份的市場空檔。原來的進口水果主要通過各大批發市場進入中國市場,但是這幾年無論是線上平臺和線下連鎖都在積極探索產地直供的模式。”朱總說道。
百果園就在努力嘗試這種產地直供新模式,目前已經和18個國家建立了貿易伙伴關系。仍然在上下求索的百果園積極嘗試引進新的進口水果品種,如美國的脆甜蘋果、以色列蜜柑、南非的黑提等新奇果品以饗國內消費者。同時,還定期舉辦水果節推廣活動,2016年就陸續開展了泰國水果節、智利櫻桃節。
但是,由于各需求方都在嘗試繞過批發市場直接從終端尋找貨源,勢必導致對終端的需求更加個性化,這就對國際采購提出了挑戰。他說,許多現有產地包裝廠往往習慣于原有的批發市場模式,不愿在國際采購中嚴格按照市場反饋的需求和標準調整。
“這期間產生許多困難和發展瓶頸。但是我們一直不懈努力,通過磨合和溝通解決問題,以確保進口水果的品質、新鮮度等。”朱總說道。他還說,希望在2020年成為百果園“大豐收”之年:通過產地直采,并深入終端合作,打通上下游,打造一條穩定的從產地到終端的價值鏈。
- 上一篇:企業要“和”也要“合” | 探訪
- 下一篇:貝加爾:至誠服務,力爭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