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報首席記者 袁靜嫻
在法國戴高樂機場,中集天達技術團隊全球首創的四輪登機橋,成功打開了大飛機登機橋的新市場;在廣東徐聞,深圳優艾智合自主研發的智能輪式巡檢機器人正在海上風電場海上升壓站“站崗”,這是我國海上風電領域首次引入的自主移動巡檢機器人……
在深圳,除了大疆、比亞迪、邁瑞等“全球銷冠”,還有很多術業有專攻、極具創造力、能在制造業細分領域遙遙領先的“隱形冠軍”。這些中小企業中的“小巨人”,正憑借“專精特新”扭成一股勁兒,成為厚實深圳新型工業化后勁的新生力量。
深圳有752家國家級“小巨人”
在今年7月公布的第五批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公示名單中,深圳共有310家企業通過審核,新增數量全國第一。截至目前,深圳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已累計達到752家,提前并超額實現了2025年深圳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達到600家的目標。
縱觀深圳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752家企業大部分屬于制造業企業,專業程度高、創新能力強,在制造業的核心基礎零部件、先進基礎工藝、關鍵基礎材料等多個重要領域各顯神通,又高度協同。
在某全球知名晶圓廠的晶圓無塵車間中,優艾智合自主研發的17晶圓搬運機器人搭載軟件業務系統,在實現晶圓盒無人化轉運和精準上下料的同時,減小無塵車間污染風險,提升良品率。
優艾智合正是第五批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之一。根據高工機器人產業研究所發布的《2022年度中國市場復合機器人出貨量Top5》榜單,優艾智合位列2022年全球復合移動機器人年出貨量第一。
深耕專業領域、聚焦關鍵技術
作為產業鏈供應鏈的重要節點,深耕專業領域、聚焦關鍵技術的“小巨人”企業,正成為深圳經濟韌性的重要支撐,發揮著“補短板”“鍛長板”“填空白”的關鍵性作用,一邊持續耕耘國內市場,一邊在國際市場上大放異彩,成為推動新型工業化的重要力量。
中集天達是登機橋領域的“世界冠軍”,目前國內市場占有率超90%,歐洲登機橋六成是“中集制造”,全球市場份額繼續保持著第一。中集天達已為五大洲80多個國家和地區超過380個機場提供了超過8500座登機橋,服務于天津濱海機場、香港啟德機場、廣州白云機場、法國戴高樂機場等。
據統計,深圳的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年平均研發經費為3339.19萬元,研發強度為7.63%,高于全國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平均水平。專精特新“小巨人”市場占有率高,掌握關鍵核心技術,質量效益優,擁有各自的“拿手好戲”和“拳頭產品”,甚至是行業內的“單項冠軍”。
比如,一臺小小的掃地機器人,如何才能在清掃過程中有“眼”又有“手”,不至于“橫沖直撞”?答案是給機器人造“芯”。成立于2014年的深圳歡創科技,自研的芯片將激光雷達成本降低40%,讓掃地機器人從此有了“芯”大腦。2021年,歡創科技賣出了超百萬個激光雷達,客戶包括小米、石頭、追覓等掃地機器人頭部公司。
從“單兵作戰”變成全鏈提升
“小巨人”大擴容、高創新的背后,與深圳對專精特新企業的培育息息相關。
2019年,工業和信息化部啟動“專精特新”小巨人培育計劃。為鼓勵和幫助企業走“專精特新”道路并做大做強,深圳先后出臺了《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辦實事清單(第一批)》《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管理實施細則》《進一步支持中小微企業紓困及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等舉措,為專精特新企業創造良好環境。目前,深圳已初步形成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創新型中小企業的“金字塔”式培育梯隊。
鐵軌“小巨人”科安達是一家專業從事軌道交通產品研發、生產、銷售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019年入選了首批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同年在深圳完成新三板上市。
“良好的營商環境是‘小巨人’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推力。”此前,深圳科安達有關人士向記者表示,近年來科安達一直得到深圳市政府的扶持,除了專精特新項目和科創項目的補貼外,還在房租、稅收等方面給予實實在在的優惠。
數據顯示,2022年,深圳規上工業總產值45500.27億元,連續4年居全國城市首位;全口徑工業增加值11357.09億元,總量首次居全國城市第一;新增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產品)20家,連續兩年全國第一。
如今,越來越多的“小巨人”企業,從“單兵作戰”變成全鏈提升,促使深圳制造業迸發出更強的競爭力和生命力,以新生力量厚實新型工業化后勁。
- 上一篇:中國專精特新“小巨人”與德國“
- 下一篇:創新能級不斷提升 “小巨人”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