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10月16日,全國社會組織黨的建設工作座談會在京召開。上溯1個月,9月,中辦印發《關于加強社會組織黨的建設工作的意見(試行)》。社會組織黨建,作為兩新領域的“另一翼”,經歷了全國層面的調研、出臺文件、高規格會議,一場大幕又將拉開。全國黨建研究會非公專委會會刊《黨建》今年第10期報道了我市社會組織黨建工作經驗,現予全文轉載。
成立社會組織黨委、實現三個全覆蓋
深圳:燎原計劃
《非公黨建》記者 張越
9 月28 日,在深圳市社會組織總會官方網站上,掛出了有3 名以上黨員尚未成立黨組織的部分深圳市級社會組織共196 家,有1至2名黨員的部分深圳市級社會組織共269 家。兩天后,一條“深圳市社會組織黨委決定面向社會公開招聘1 名黨建工作專職組織員”的通知出現在了網站首頁。
深圳,中國改革開放的“窗口”和“試驗田”。
在這不到2000 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超過9000 家社會組織在運營、發展、壯大,為市民和社會提供多樣且專業的服務。
有媒體撰文稱,34年后,也就是到2049年新中國成立100周年的時候,深圳特區擁有的社會組織總數將達30萬家以上,不僅登記類型更加多樣,而且運營理念和模式超乎想象。到那時,深圳市社會組織的總資產將達1.5萬億元以上;每年接受的社會捐贈額達當年GDP的2%,且個人捐贈占50%以上;全市社會組織專職從業人員將占服務業從業人員總數的30%以上。
面對這樣的發展趨勢,深圳市委于社會組織黨建的關切顯而易見,雖然目前社會組織黨建所攻克的難題與整個深圳市社會組織基數之龐大、情況之復雜相比仍是星星之火,但只要開始,就意味著機遇。
2015年8月12日,隨著深圳市委“兩新”工委《關于同意成立中國共產黨深圳市社會組織委員會和紀律檢查委員會的批復》的下達,深圳市社會組織黨委應聲落地,它的任務,是依托市民政局直屬的社會組織管理局,統籌抓好全市的社會組織黨建工作。
一向以“敢為人先”著稱的深圳,早在1996年就成立了個協黨委、市律協黨委,在社會組織黨建這一領域中起步早、經驗多。
從2003年成立市委“兩新”工委開始,深圳市各級黨組織在社會組織黨建工作上的大膽創新,包括“條塊聯動、歸口分級”的管理模式、“單位組建、龍頭牽引”的覆蓋模式、“民主選舉、民主管理”的驅動模式、“以點帶面、互促共贏”的作用發揮模式、“財政主導、各方支持”的投入保障模式。
2013年,深圳市委組織部、深圳市黨建研究會通過調研提出了深圳社會組織在黨建工作體制機制上存在的問題,并提出要“建立更高規格的社會組織黨建工作領導體制”作為解決措施之一。
如今成立的深圳市社會組織黨委無疑是對這一設想的最好回應,而深圳市委組織部曾經提出的“建立健全條塊結合、全面覆蓋、運作高效、協調有序的社會組織黨建工作格局”的期待,也變得越來越觸手可及。
目前,剛成立不久的深圳市社會組織黨委直接管理基層黨組織284個,黨員4100多名。黨委根據深圳社會組織發展和黨建工作的實際制定了社會組織黨建工作“燎原計劃”,通過“燎原計劃”,深圳市社會組織黨委2015年將新組建行業協會商會黨委3個、黨支部30個;2016 年,新組建黨委5個、黨支部100個;到2016年底前,全市有3個以上正式黨員的社會組織實現黨的組織全覆蓋,不足3名黨員的社會組織實現黨的工作全覆蓋,使黨的建設在社會組織中從“星星之火”走向“星火燎原”,以最短的時間實現社會組織黨建“三個全覆蓋”。
□鏈接
深圳經驗
近年來,深圳各級黨組織始終堅持以改革創新精神加強社會組織黨建工作,在黨的領導體制、管理模式、組建方式、黨內民主、投入保障等方面進行了大膽探索,本刊整理出當中最具有實戰操作性的內容,以便各地在開展相關工作時借鑒參考。
驅動模式——民主選舉、民主管理
一是在黨組織班子換屆選舉中推行“公推直選”,選好社會組織黨組織“帶頭人”。深圳在社會組織黨組織開展黨組織領導班子換屆選舉“公推直選”的試點工作,采取組織推薦、黨員聯名推薦和個人自薦的方式推薦候選人,由全體黨員直接參與選舉產生黨組織領導班子,大大提升了黨內選舉的競爭性,激發了黨員的主體意識,也留住了優秀人才;
二是試點黨代表“公推直選”,選好社會組織“代言人”。在2010年深圳市第五次黨代會上,選取市律師協會黨委和市注冊會計師行業黨委等單位開展黨代表“公推直選”試點,從候選人推薦、代表圈選到黨代表正式選舉,全程實行公開透明、競爭擇優的“海選”,由1400多名黨員“一人一票”
選舉產生了4名市黨代表。在取得經驗的基礎上,“試水”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在社會組織中的“海選”,共有6名律師、4名注冊會計師通過公推直選當選深圳第五屆政協委員;
三是設置黨組織“候補委員”,選好社會組織黨組織“接班人”。創新實施候補委員制度,在黨組織選舉時就設置了候補委員,若屆中出現委員空缺,可以把候補委員直接遞補為委員,既簡化程序節約開會成本,又保證了黨組織班子的穩定和工作的連續性。
作用發揮模式——以點帶面、互促共贏
一是發揮“服務器”作用,在行業黨組織建立“兩代表一委員”工作室、行業訴求中心,搭建地方黨委與行業對話的平臺,幫助解決行業的困難和問題,推動行業健康發展。貨柜車司機黨組織將政府的扶持政策等傳遞給物流企業,向政府反映司機的合理訴求,成功化解30多起行業性問題;
二是發揮“助推器”作用,引導社會組織黨員和從業人員模范遵守行業規范,以良好的職業道德服務會員、服務群眾,提升行業服務水平。市律師協會黨組織在創先爭優活動中,發動黨員律師深入基層廣泛開展“法律進社區”、“義務法律援助”活動;市注冊會計師行業黨委在本行業中組織開展不正當交易行為自查自糾工作,凈化行業環境;
三是發揮“穩定器”作用,帶動社會組織黨員和從業人員參與志愿服務、參與社會公益、參與社會建設,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出租車行業黨員組建“愛心車隊”,市人才交流中心聯合黨委第8支部對西藏進行“技術扶貧”;
四是發揮“融通器”作用,以社會組織黨建工作為重心,在非公企業黨建、社區黨建等基層黨建的不同領域中找準結合點,探索各基層黨建工作的融會貫通和資源共享。深圳市信息無障礙研究會、鄭衛寧慈善基金會與殘友集團構建“協會+基金會+非公企業”的“三位一體”黨建模式;潮商商會
黨委將8 家會員企業黨組織、100 多名黨員納入管理,以商會黨建工作帶動非公企業黨建工作,更好地發揮商會組織服務會員企業、黨組織黨員服務企業和社會組織發展的作用。
投入保障模式——財政主導、各方支持
深圳按照財政撥一點、黨費給一點、黨員捐一點“三個一點”的原則,建立以財政補貼為主、其他來源為輔的黨建經費保障制度。
一方面,把社會組織黨建經費列入市、區財政預算,按照一定標準劃撥黨員活動經費。另一方面,從1998年開始,對社會組織黨組織上繳的黨費實行全額返還制度,作為社會組織黨組織活動經費的補充。同時,爭取社會各界對黨建工作的支持,籌集資金建立社會組織和非公企業黨內關愛扶助金,還有一大批社會組織負責人劃出專項資金、提供活動陣地對黨建工作予以支持和保障。
- 上一篇:中國共產黨統一戰線工作條例(試行
- 下一篇:深圳社會組織黨建工作簡報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