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門品牌的塑造是一個系統工程,對于當前木門行業的態勢,建材市場的行情,如何用盡可能少的錢塑造品牌是木門企業夢寐以求的事。非常時期需要非常手段。只要木門企業愿意努力,完全是可以用低成本塑造品牌。那么究竟如何實現以低成本來塑造品牌呢?
一、社會責任法則
木門品牌在塑造過程中需要肩負起社會責任,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品牌健康成長、基業長青,才有可能實現超低成本的品牌運作。社會責任是個比較籠統的概念,大而廣,很難界定清楚。某種意義上社會責任從屬于道德范疇,古人說:“民無德不立,政無德不威。”有德,是修養,是文明,是基石;無德,是無信,是卑鄙,是自滅。我們稱之為社會責任法則。
木門企業想以低成本塑造強勢品牌首先就應該肩負起社會責任,接受社會對企業良知的檢測。
二、泰山法則
無論木門企業最終采用怎樣的品牌策略,都必須保證品牌塑造過程的可控性,包括投入資金的可控性、人力資源的可控性、產品和服務質量的可控性等等,這些要素缺一不可,以保障品牌塑造的穩健性。我們稱之為泰山法則。反之,如果不遵循泰山法則,產品和服務質量就有可能在品牌知名度快速上升、銷量急劇攀升的情況下失去控制,其導致的后果將不堪設想。
木門企業在資金緊張、競爭壓力大的情況下,在塑造品牌時就要學會有效掌控資源,合理利用資源,使品牌穩健發展。
三、全員品牌管理法則
品牌的根本要素是人,一個成功木門品牌的塑造不是一個人、一個部門或一個品牌策劃機構能夠獨立完成的,它需要木門企業全體員工的參與,要求全體員工都必須有強烈的品牌意識,并有意識的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維護品牌形象,為品牌大廈的建設添磚加瓦,我們稱之為“全員品牌管理”法則,簡稱TBM法則。反之,如果不遵循TBM法則,員工為品牌建設添磚加瓦就無從談起,甚至會存在一部份人不停地“偷磚竊瓦”,挖“品牌建設的墻角”。如此一來,不僅造成木門品牌資源的極大浪費,也大幅增加了木門品牌塑造的成本。
木門企業在塑造品牌時應該動員全體員工維護企業及產品品牌,同時要把自己當成企業品牌的一部分,全民動員,把自己打造成企業的金字招牌。
四、水滴石穿法則
一個木門品牌要在一定區域內為消費者所熟悉,就不可避免的要做好品牌傳播工作。但是,品牌傳播不僅需要時間的積淀,更需要木門企業有足夠的資源做支撐,如人力資源、物力資源、財力資源、賣點資源、消費者心智資源等等。于是,一些受到資源約束的木門企業,就很難做好品牌傳播工作,甚至不知該如何下手。解決問題的關鍵是一點一滴地積累資源,實事求是的運用資源,避免弄虛作假帶來的損失,將最終打破資源的限制,成功實現品牌傳播。我們稱之為水滴石穿法則。
反之,如果我們不遵循水滴石穿法則,靠制造虛假背景,編造權威信息等,謀求品牌塑造上的“一夜暴富”,那么必然會受到相應的懲罰。
五、“品牌典故”法則
“品牌典故”借指品牌在其誕生和發展過程中發生的可以直接彰顯品牌特征的標志**件。品牌典故經常被用來表現一些廣泛而深刻的主題,如海爾砸冰箱事件已經成為中國企業注重質量的一個最典型的事件,并因此成為無數大大小小的媒體、書刊、高等院校的“經典案例”。“品牌典故”的主要作用在于其可以快速向該大眾傳達品牌特征,強化大眾對品牌的認知,而且由于品牌典故的生動性、趣味性、唯一性和傳奇性,能夠產生品牌自己開口說話的局面——大眾輕松記住并主動傳播,獲得大量的免費傳播機會,大幅降低品牌傳播成本,有效推動品牌的廣泛傳播。
木門企業應該從企業各方面進行挖掘,留意觀察,學會找“品牌典故”、制造“品牌典故”,使“品牌典故”推動品牌長期發展。
六、“活廣告”法則
木門企業里所有可能與客戶、潛在客戶以及社會公眾發生關系的員工,都可以說是企業品牌傳播過程中的重要媒體,他們傳播著企業的“鮮活形象”,因此我們稱之為“活廣告”,例如,企業家、人力資源部經理、銷售人員、新聞發言人、售后服務人員、保安、清潔工等等都是企業重要的“活廣告”。在木門品牌傳播過程中,這些“活廣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對木門企業的品牌形象有著“生殺予奪”的大權。
因此,在日常經營中,木門企業必須精心打造自己的“活廣告”,這樣不僅可以避免“活廣告”對品牌形象的傷害,減少負面傳播對品牌美譽度的沖減作用,更重要的是可以充分發揮每一個“活廣告”的正面傳播作用,從而有效地降低品牌傳播的成本,進而降低品牌塑造的成本。我們稱之為“‘活廣告’法則”。
木門行業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勞動密集型產業,若企業的每個員工都能提高自身素質,能讓自己代表公司品牌形象,企業將會獲得大量免費的品牌傳播機會。企業員工是木門企業品牌傳播的富裕資源,木門企業應該在塑造品牌時將品牌意識灌輸給每個員工。
七、一箭多雕法則
一箭雙雕用來比喻做一件事達到兩個目的。借用這個成語,我們提出的一箭多雕法則主要是指,木門企業的品牌傳播行為要達到多個目的,而不只是傳播品牌名稱。唯有這樣,木門企業才能夠真正充分的利用資源,大幅降低品牌塑造的成本。
木門企業在品牌塑造手法上一定要創新,要使策劃事件能對企業產生多種效果。“以一當十”,最大限度降低塑造成本。
- 上一篇:企業的品牌定位原則(二)
- 下一篇:商務部:三個方面加強中國外貿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