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經濟動態 > 經濟瞭望

    支持實體經濟是解決就業之本
    • 發布日期:2013-06-18
    • 來源:金融時報
    • 文字 〖

    盡管年初至今公布的一系列經濟指標顯示,中國經濟發展總體平穩,但不可否認,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并存,其中畢業大學生就業難就是挑戰之一。此前的數據顯示,今年高校應屆畢業生接近700萬人,各地大學生就業率僅有四成或五成,簽約率低于往年同期,就業壓力明顯增大。

    大學生就業何以成了難題?畢業生數量較多是一個方面,但肯定不是主要原因,當前大學畢業生就業困難,很大原因在于實體經濟滑坡低迷所致。一方面,部分制造業產能過剩,開工不足,這導致既有員工就業出現問題,新增需求特別是高端需求更是萎縮。另一方面,新興產業投資動能乏力,吸納高端勞動力與人才的能力沒有相應增長。可以說,正是當下經濟形勢發展不理想,實體經濟乏力,下行壓力較大,高端人才需求不旺,才出現了大學生的“滯銷”困局。

    就業是民生之本,是社會發展之基,也是國家發展之要。要解決就業問題,從根本上來說要靠發展,也就是要牢牢把握實體經濟這一堅實基礎,在發展中解決就業市場的問題。因此,金融業要支持就業,緩解大學生遭遇的“最難就業季”,就應當大力支持實體經濟,充分發揮金融宏觀調控作用,通過信貸杠桿、資本市場、保險市場等合力作用,穩定經濟增長,增加就業崗位。

    支持實體經濟,解決就業問題,金融業要發揮金融杠桿作用,穩定經濟增長,促進結構調整。從宏觀經濟格局看,中國經濟在今年一季度以“弱復蘇”開局,PPI的連續下降顯示出實體經濟疲弱態勢還在延續,而5月份匯豐PMI指標創出新低,進一步表明中國經濟目前仍處于震蕩整固階段。在這樣的背景下,要千方百計擴大就業,就要在堅持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和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同時,通過穩定經濟增長和調整經濟結構增加就業崗位。要繼續實施和用好穩健的貨幣政策,穩定貨幣環境,引導信貸資金更多流向實體經濟和薄弱環節,穩增長、調結構;銀行業要牢牢把握實體經濟這一根本,在風險可控前提下,大力扶持小微企業和新興戰略產業發展;資本市場要按照穩中求進的總體要求,充分發揮直接融資作用,為實體經濟發展“輸血”,促進產業結構調整;保險業要把握當前經濟特點,以杠桿作用撬動經濟發展。

    支持實體經濟,解決就業問題,金融業必須大力扶持服務業發展。中國經濟未來發展的動力,在于強大的內需潛力,而擴大內需的最大產業支撐是服務業,服務業中的絕大部分屬于實體經濟,是最大的就業容納器和創新驅動器。但世界銀行的數據顯示,中國服務業容納的就業人數還不到總就業人數的40%,遠低于美國的80%以及馬來西亞等亞洲國家。金融業要支持實體經濟解決就業難題,就應當在積極支持高技術產業和先進制造業發展的同時,把推動服務業發展作為產業結構調整的戰略重點,大力扶持服務業。從服務發展角度看,傳統服務業為就業提供大量崗位,新興服務業如研發、信息、物流等為經濟發展增添動力。因此,金融業要不斷完善扶持服務業發展的政策體系,在支持傳統服務業發展同時,通過金融杠桿引導新興服務業更好發展,讓這一“最大就業容納器”作用充分發揮。

    支持實體經濟,解決就業問題,金融業要積極進行服務方式創新和產品創新。一方面,要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大力支持服務業發展,金融業還有很多“瓶頸”需要突破。比如小微企業或者是服務業中不少企業固定資產很少,按照傳統信貸模式大都不符合發放信貸資金的要求,如何創新服務方式和推出新產品,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另一方面,當前大學生選擇自主創業的人很多,金融業對此也已經有了一些創新嘗試,比如不少金融機構推出的大學生“創業貸”、大學生“村官貸”等模式,這些產品通過創業帶動了就業,發揮了“四兩撥千斤”的效果。下一步則是如何將這些創新“升級”,更有針對性和普遍性地支持就業與創業,在這些方面,金融業要做的“功課”顯然還很多。

    實體經濟始終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可提供大量的就業崗位。金融業必須以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充分認識支持實體經濟是解決就業之本這一本質,努力提高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和水平,為化解當前就業難題發揮金融的強大力量。

部分會員網站

久久99精品九九九久久婷婷,精品国偷自产在线电影,欧美人成人亚洲专区中文字幕,欧美一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亚洲免费无l码中文在线 | 亚洲欧美综合久久久久久小说 | 色天堂在线观看 | 亚洲中文字幕精品四区 | 色一情一乱一伦一区二区三区日本 | 在线人成免费视频69国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