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期2天的二十國集團(G20)財長及央行行長會議23日在澳大利亞悉尼閉幕。會議主要討論了當前全球經濟形勢、長期投資、全面增長戰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改革、金融部門改革以及國際稅收合作等問題,并發表了聯合公報。G20輪值主席國澳大利亞國庫部部長霍基主持會議。中國財政部部長樓繼偉和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出席了會議。
會議積極評價中國等新興經濟體繼續穩定增長,發達國家經濟有所改善,但同時指出全球經濟遠未實現強勁、可持續、平衡增長,仍面臨市場需求疲弱、增長率偏低等諸多挑戰。
聯合公報說,與會成員承諾爭取在未來五年內將G20整體GDP由目前預測水平提高2%以上。據悉,這是G20首次為實現經濟增長提出具體目標。
周小川在發言中介紹了當前中國經濟金融形勢,指出2013年中國經濟增長有所放緩,GDP實現同比7.7%的增幅,略低于近10年以來平均水平;CPI增長為2.6%,低于此前預期,特別是與其他新興市場相比情況較好;新增就業人口1300萬,也是令人鼓舞的數字;隨著結構改革的推進,服務業在GDP中權重超過了制造業。中國政府將按照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承諾繼續推進結構改革,創造經濟增長內生動力。
周小川強調,中國將致力于平衡GDP增長、結構改革和穩定之間的關系。7%—8%的增長速度不僅適合于中國,也有利于促進全球經濟增長,使全球環境更可持續。
樓繼偉表示,中國制造業占GDP比重最高曾達到將近60%,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超過50%,這是不可持續的,帶來了環境污染、產能過剩的問題。2013年這個比例降下來,服務業比重達到46%,超過制造業,這是合理回歸。與此同時,2013年中國經濟增長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仍然將近30%,大大高于中國占全球經濟規模的比重,發揮了超過中國經濟規模的帶動力。
此次會議旨在為實現全球經濟的持續復蘇和增長作努力,并為在今年11月中旬舉行G20領導人峰會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