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翻修后的經濟社會理事會會議廳一角。
8月流火,在紐約聯合國總部會議室走廊,扎根聯合國60年之久的歐洲知名品牌貝拉(Brahler)會議設備正被打包裝箱,較大型設備則直接當成古董擺設在不同角落。會議室里面,會議設備全部均換成了來自深圳的TAIDEN品牌。
30位國內智能建筑和聲學領域專家見證這歷史一刻:聯合國會議系統一期工程交付使用,來自深圳的中國會議系統成功“換崗”取代歐洲品牌。聯合國會議管理部專家馬克在接受本報獨家采訪時表示,聯合國總部所有會議室都將采用中國深圳TAIDEN(臺電)品牌產品,新設備技術全球領先,“中國創造”讓聯合國進入了無紙化會議時代。
翻修會議室選擇深圳品牌
2007年,聯合國總部宣布翻修,從而誕生迄今為止全球最大的會議工程訂單——包括聯合國大會廳(大會堂)、秘書處大樓和會議廳大樓內各個規格的會議室,全部會場的會議討論、同聲傳譯、電子表決設備總數超過10000臺,其中還有100多個同聲傳譯翻譯間、200多個翻譯臺,向全世界廠商招標。
2011年4月,深圳臺電公司應邀到聯合國總部作產品演示。臺電公司派出8個人技術團隊前往聯合國總部,現場演示了全部采用國際標準的TAIDEN全數字會議系統、數字紅外同聲傳譯系統,以及全球獨創的無紙化多媒體會議系統。演示非常成功,得到聯合國總部技術官員的高度評價,成功躋身最后競標行列。在最后的比拼中,聯合國總部提出近乎苛刻的技術、可靠性要求,面對多家來自歐洲的強勁競爭對手,臺電技術遙遙領先,最終以較高價格奪標。
根據合同約定,深圳臺電用3年時間獨家為聯合國總部包括聯大會堂、安理會會議廳在內的所有會議廳堂,提供會議討論、同聲傳譯、電子表決等全部會議系統設備。在萬眾矚目的聯大會堂,全球各國的首腦、政要所發言、聆聽、投票表決使用的會議系統將全部是“深圳制造”。
無紙化會議技術全球領先
在聯合國安理會會議廳,記者看到環形會議桌上熟悉的“CHINA”臺標,旁邊TAIDEN字樣會議系統內嵌桌面,拉出一個白色的罩形耳機。罩上耳朵,就可以聆聽到中文翻譯了。
馬克介紹說,這是全球最先進的會議場所,會議顯示、表決全部采用臺面顯示屏,整個會議徹底告別紙時代。除聯大會堂外,聯合國總部所有會議無需擴音,使用系統自帶小喇叭可以聽到柔和自然的聲音。罩形耳機能很方便地聆聽會議同傳翻譯,又方便與身旁的助手交談和溝通。出席會議的代表坐下后用IC卡簽到,桌子上的電子名牌會自動顯示與會者國家和名字,此讓聯合國制作、安放紙臺標的50多個員工“下崗”,整個會議監控管理從幾百人精簡到10多人。
在聯合國經濟社會理事會會議廳,馬克介紹了主席臺安裝的TAIDEN無紙化多媒體會議終端。該系統帶觸摸屏的會議單元,可以看到申請發言代表的相關信息。TAIDEN無紙化多媒體會議系統終端在集成了視頻顯示、視頻對話、視頻攝像、指紋識別等多功能的觸摸屏上,從資料查閱、講稿導讀到會議記錄,與會者全都與紙張“告別”。
深企快速研發響應獲取信賴
“這不是簡單設備安裝,大部分設備均要定制,我們看到深圳臺電的快速技術研發響應,這是選擇中國品牌的重要理由。”馬克表示,聯合國總部工程第一期包括安理會會議廳、托管理事會會議廳、經濟社會理事會會議廳、安理會小型磋商室、聯合國新聞發布廳、第一、二、三大型會議室和第九、十小型會議室共10個會議室的會議系統,大部分都是按需定制產品,均得到深圳臺電的快速響應,保證了聯合國整體翻修沒有因為會議系統而被拖后腿。
“中國工程師的響應水平甚至超出我們預期,不管節假日,只要我們提出要求,均能在最短時間得到解答,并拿出成熟的方案,這是其他品牌無法實現的事情。”馬克說,聯合國會議量大,整個會議操作系統管理非常關鍵。如會議管理操作員要負責麥克風、攝像機、投影儀、表決電子牌、同傳、遠程視頻會議等多個環節,當時急需一套完整的數字化管理設備。當把要求向臺電發送后,不到一個月臺電就設計出了非常個性化的會議管理軟件,以及全球首創的一套會議專用數字調音臺。在臺電的快速推進下,現在包括聯大會堂在內的第二期8個會議廳的臺電會議系統設備也已全部交付,正在安裝中。
因為采訪機緣的巧合,聯合國總控制室大門第一次向中國記者敞開。很難想象,管理上百個會議室的聯合國會議主控室只有10多平方米大。記者見到了為聯合國工作了30多年的資深工程師尼克先生。他見證了聯合國會議從傳統技術到數字技術時代的轉變歷程。尼克對深圳產品豎起了大拇指:“有了這些設備,不用這么多工程師去維護了,我也可以安心退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