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開幕的2013深圳物博會,已經成長為亞洲第一、世界第二的物流業盛會。在昨日人流如織的物博會現場,不僅UPS、DHL這樣的國際巨子并肩爭雄,怡亞通、騰邦物流、飛馬、朗華等一批深圳本土崛起的供應鏈管理企業也群起爭鋒,展示影響全球物流業的“深圳勢力”。
將生意嵌入世界500強機體
供應鏈,鏈接什么?說得通俗些,就是物流企業圍繞世界巨頭的采購與分銷,提供從國際采購、進出口通關、物流加工、倉儲、保稅物流、代付貨款、庫存管理,到虛擬生產、流程外包等諸多服務。眾多深圳供應鏈管理企業就這樣把自己的生意牢牢嵌入了思科、GE、IBM、飛利浦等世界500強企業中。
“在上海云集著飛利浦、西門子等世界500強的中國總部,然而這些外資巨頭的物流外包招標,應標者60%來自深圳。”市交委物流處負責人告訴記者,深圳供應鏈管理企業已經成為中國現代物流業的領軍群體。
一家企業就是一個行業小巨人
憑借供應鏈管理,騰邦代理紅酒從國外供應商到國內采購商中間的一切采購服務,包括通關甚至資金墊付和回款。“我們把紅酒的進口鏈條拉短,重點是建立一個展示和交易平臺,讓供應商與采購商近距離接觸,只要確定合作意向,中間環節完全不用操心。”騰邦集團董事黃鏡愷表示。
而由于供應鏈管理企業對產業上下游的深度整合,也創造了自身日益龐大的業務量。“我們1997年成立時,業務量還只有不到5億元人民幣,而2007年上市時,這一金額達到了170億元,今年更有望超過450億元。”怡亞通相關負責人表示。而像這樣年業務量動輒過億元的情況,在我市供應鏈管理企業中已屬常態。
連接產業上下游的“金鏈條”
創新舉措使原本“喝油冒煙”、“跑馬圈地”的物流業變得不同凡響,物博會上,深圳供應鏈管理企業令全球業界刮目相看。
“深圳供應鏈管理企業體量龐大,對產業上下游承接和拉動效應明顯。” 深圳市物流與供應鏈管理協會秘書長鄭艷玲說,目前許多世界500強和國內知名企業均與深圳供應鏈管理企業有深度合作,而這些供應鏈管理企業又將接到的運輸、倉儲等業務分包給下游企業,從而為行業帶來集約效應。
由此帶來物流行業運作效率可觀的改善。記者采訪了解到,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例是衡量現代物流運作效率的國際通行指標,2009-2012年期間,深圳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例由15.10%下降到14.31%,較全國領先近4個百分點,運行效率已接近中等發達國家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