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300個省市綠色經濟和綠色GDP指數》報告11月30日在京發布。深圳繼去年之后,再次以明顯的分數優勢位居榜首。排在前十位的城市還有三亞、海口、廣州、廈門、北京、長沙、東莞、東營和成都。
報告由北京工商大學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北京智能經濟研究院院長季鑄教授主持發布,自2007年以來已是第7次發布。來自聯合國環境總署、國家發改委、商務部、國家發展戰略專家委員會、北京大學、社科院等單位的專家學者出席發布會,并就報告提出的問題進行了研討。
報告顯示,目前中國不但面臨生產過剩、經濟增長放慢等問題,同時面臨生態環境危機。目前中國資源環境效率和綠色經濟發展水平仍然較低,面臨新的“生態革命”。按照31個省市及自治區統計的綠色GDP為93197億元,只相當于其名義GDP521441億元的17.87%,還有至少82.13%的提升空間,中國提升綠色經濟發展水平的空間巨大。
報告分析認為,深圳依靠科技創新,綠色經濟發展取得較大進展。深圳萬元GDP碳排放量處于全國領先水平,在全國低碳試點城市中排在前列。此外,深圳重點發展生物、互聯網、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和文化創意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形成了新的低碳經濟增長點。
昨天同時發布的《中國300個省市城市管理與人居環境指數》報告,按照效率、和諧、持續三維坐標,從經濟效率、結構效率、社會效率、人員效率、發展效率、環境效率六個方面對中國300個城市管理與人居環境進行指數評價排名。深圳僅次于北京排名第二,上海、海口、三亞、廈門、廣州、天津、中山、珠海等城市躋身前十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