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國際生物谷總體發展規劃(2013-2020年)》經市政府公報正式公布實施。根據該規劃,深圳國際生物谷發展藍圖及路線圖清晰可見:深圳國際生物谷以壩光為核心啟動區,地域范圍覆蓋東部沿海大鵬、鹽田及坪山地區;到2020年,成為國際領先的生物科技創新中心、全球知名的生物產業集聚基地,生物產業增加值達800億元。
《規劃》確定了國際生物谷的近期發展目標:到2020年,深圳國際生物谷科研、教育、產業、生活等軟硬件設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成為國際領先的生物科技創新中心、全球知名的生物產業集聚基地;生物產業增加值達800億元,形成顯著的引領示范效應;建立全球最大的基因診斷平臺、生物樣品和細胞庫;集聚10家以上高水平醫學機構、3家以上特色學院,新建3家以上國家級研究平臺;探索建立中國生物科技聯合高等研究院;初步形成系列化、可推廣的新一代生物科技人才培養機制與規范化的教學體系,具有每年生物科技及相關領域百名博士、千名碩士的培養能力,在站博士后400名以上。
在地域范圍方面,深圳國際生物谷以壩光為核心啟動區,覆蓋東部沿海大鵬、鹽田及坪山地區。壩光核心啟動區近期可建設用地面積約6平方公里。
在對外交通方面,《規劃》提出要加快建設若干交通設施,連通鹽壩高速,構建北連廈深鐵路坪山站,西通軌道八號線和葵涌生活配套區,南接大鵬濱海旅游小鎮,市外對接惠州、汕頭和香港的立體交通網絡。
在市政基礎設施方面,《規劃》提出要推進葵涌環城西路、葵涌環城東路、葵壩路(葵壩通道)、鵬壩路(鵬壩通道)等外部主要道路建設,建設通用機場、碼頭,構建區內綠色環保交通網絡。
如何處理好開發與保護的關系,是許多市民關心的問題。對此,《規劃》提出堅持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在維持原生態環境的基礎上,加強生態廊道與網絡的建設,建設銀葉樹林、古荔枝林等自然保護帶、生態濕地公園,保護典型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拯救珍稀瀕危物種。開展灣區岸線綜合修復治理和古村落保護。建立大氣監測、水環境監測、近岸海域環境監測、碳排放檢測等環境監測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