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衛計委主任蔡立21日與媒體記者暢談深圳醫療衛生全面深化改革情況時表示,深圳國際醫療城、質子治療中心、轉化醫學中心、綜合性干細胞戰略資源庫等一系列重大項目規劃都已進入研究論證階段,與國家腫瘤中心、哈佛醫學院等國內外知名院校和科研機構合作辦醫項目都有望在深圳落地。深圳正通過實施“名醫、名診所(科)、名院”工程,通過“嫁接”優質醫療資源,向國際化區域醫療中心“華麗轉身”。
已為恒大哈佛醫院挑選備選地
12月4日,哈佛大學醫學院與恒大集團共同對外宣布:雙方將在中國共同成立哈佛醫院。消息一出,眾人關注。恒大哈佛醫院究竟會落戶在哪個城市,引起了眾多猜測。
在全面深化改革情況通報會上,蔡立透露,恒大與哈佛方面均有意將醫院選址深圳。目前,深圳已挑選了一塊地供備選。蔡立表示,對于恒大哈佛醫院,深圳采取了“一事一議”的方式力爭其落戶。
據統計,2013年底,深圳共有非公立醫療機構2442家,占全市醫療機構總數的77.6%。這一比例,全國領先。但深圳在非公立醫療機構發展上還將快馬加鞭,2013年11月出臺了全國首創全過程鼓勵社會資本辦醫的新政《關于鼓勵社會資本舉辦三級醫院的若干規定》,從土地、人才、稅收、補償機制、社保政策等多個方面扶持社會資本高起點辦醫。
蔡立表示,市政府的這一規定是針對“十二五”期間在華為、沙井、平湖和龍城片區新建的4家三級醫院。今年,市衛計委一方面積極推動有關部門加快土地整備,使醫療用地盡早進入招拍掛程序,另一方面著力完善相關實施細則,加強對社會辦三級醫院辦醫主體的資格審查,加快政策落地。
更關鍵的是市衛計委要將這一規定實現“普惠”,覆蓋各級各類民營醫療機構。蔡立說,引導社會資本發展高端醫療,重點舉辦兒科、婦產、精神衛生、腫瘤、傳染病、老年護理、康復醫療、中醫等專科,發展醫學檢驗中心和影像中心,引導非公立醫療機構向規模化、多層次方向發展。
每百個醫生有1個多點執業的
市衛計委副主任許四虎表示,截至2013年底,深圳已有280多名醫師成功申請多點執業。按照類型劃分,第一類是醫院與醫院之間簽訂多點執業協議的,占了170多名;第二類是退休醫師多點執業,一般是從公立醫療機構向非公立醫院機構流動,有106名。
2013年7月,深圳衛生行政部門向省衛生行政部門報送《深圳市醫師多點自由執業實施細則》,但由于種種原因暫時“擱淺”。“深圳多點執業改革沒有暫停。”許四虎表示,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允許醫師多點執業”,深圳醫師多點執業熱情迸發,申請人數明顯增加。“現在全市注冊醫師有2.8萬名。”許四虎說,深圳每100個醫生就有一個是多點執業的。
促進公立醫院與民資合作
華大基因、賽百諾……這些土生土長的深圳醫藥科技企業,也將成為深圳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借力點。深圳將搭建公共運行、檢驗檢測平臺,筑巢引鳳,讓國際、國內知名專家、醫療機構聚集發展。蔡立說,這就是以生物治療、生物診斷為主的深圳國際醫療城的藍圖。
蔡立透露,在保證公益性的前提下,深圳公立醫院也將探索建立混合所有制或公辦民助的辦院形式。在一些專科建設上,嘗試采用資金或技術入股方式,促進公立醫院與民間資金、人才技術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