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業發展的過程中,如何盡可能地提高員工收入和福利水平,一直是企業家們很關心的問題,并作為每年企業工作的重要指標。經過努力,10年來三角集團員工的平均收入年增1000元以上,達到了12000元。同時,企業先后投資5000萬元用于建設員工宿舍樓、電影院等后勤福利設施使員工能夠安心工作。這也正是老總丁玉華“動靜管理理論”中“靜”的一部分,即企業要為人才盡力提供一個靜態的生活和工作環境,尤其是優厚的設備、物質條件和“公正、公開、公平”的人文環境,以免除員工的后顧之憂,于“靜”中求“安”。
那么三角在人力管理上又“動”在哪里呢?丁玉華非常喜歡引用一句古語:“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就是企業要打破人們過去因循守舊靜止不前的惰性,竭力為人才提供寬松的動態事業環境。比如注重在每一階段都對各項任務提出新指標、新要求;每年都要出臺新的管理舉措,讓每個人既有壓力也有動力,既有危機感也有自豪感實現“在開放中調整,在調整中提高”。
為此,丁玉華在三角集團內部專門實施了一種“利益臺階機制”,以調動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丁玉華形象地稱之為“放蘋果”:在不同的崗位或同一崗位的不同級別設置不同的臺階。每個臺階上都擺放“蘋果”,臺階越高,“蘋果”越大。同時,每個臺階上“蘋果”的大小都是公開的。如今,三角的中層骨干已經可以拿到10萬(去年是8萬)的年薪,如果各方面評議也比較好,還另有幾萬元的獎勵。而另一端,年收入最少的,卻只有一萬多元。
除了“蘋果”,“臺階”本身也是動態的,目的是“人用其才,能效其位,位盡其功”。三角集團對專業技術人員的評選,采取每兩年進行一次復評,不搞終身制;對管理干部,實行“年薪+獎勵”的分配辦法,以增強他們的危機感和責任感,今年又對各部門的第一責任人進行施政演說考評,作為調整干部的一個依據;對一線員工則采取“五星級”制,每年以對硬性量化指標的完成情況來決定工資和獎金。
在三角,你聽不到“破格”這個詞,因為在這里,所有崗位實行的都是競爭上崗。每當出現崗位缺員,三角集團都采用公開招聘和公開考評來擇優錄用。僅去年,三角集團就有63名年輕人才被選拔到技術、財務、營銷等管理崗位;同時,幾年來也有多名干部和技術人員在考核后進行了轉崗,其中還有18名科級以上的干部在末位淘汰中被解聘。通過競爭,目前三角集團中35歲以下的大學生已經占到了企業中層干部的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