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監會網站日前披露了福建安溪鐵觀音集團股份有限公司IPO申報稿,若叩關成功,“安溪鐵觀音”將成為A股市場上首家純正的茶葉上市公司。不過細研其申報稿,公司或存在著異地擴張及品牌管理的風險。
申報稿顯示,安溪鐵觀音報告期內業績快速增長的動力主要來自福建省內市場和全國加盟店銷售方式;而公司募投項目的重點,卻是在異地大舉擴張自營店,其策略值得進一步論證。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安溪鐵觀音”作為證明商標有220家企業使用,作為地理標志有100家企業使用,一旦同名產品出現惡性事件,或給福建安溪鐵觀音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帶來嚴重的品牌管理風險。
預披露材料顯示,安溪鐵觀音擬發行2290萬股,擬募集資金1.57億元,其中2710.66萬元用于祥華茶園建設項目,6499.09萬元用于安溪茶廠精制茶生產及技術開發中心擴建項目,另外6509.86萬元用于安溪鐵觀音營銷網絡建設項目。
從業績來看,安溪鐵觀音報告期內增長確實相當可觀。公司2009年至2011年的營業收入分別為9097.91萬元、16767.83萬元和22653.68萬元,近兩年年增長率分別為84.30%、35.10%;2009年至2011年的凈利潤分別為1774.71萬元、2629.11萬元和4889.38萬元,近兩年年增長率分別為48.14%、85.97;這些業績主要源于福建當地市場和加盟商的貢獻。
據披露,公司2009年至2011年來自于福建地區的營業收入比例分別高達53.97%、48.20%和46.39%。加盟店在2009年至2011年實現的銷售收入占總銷售收入的比例分別為49.35%、55.13%和53.65%;而直營店同期實現的銷售收入占總銷售收入比例分別為9.33%、9.34%和14.50%。
按公司計劃,安溪茶廠精制茶生產及技術開發中心擴建項目建成后將新增年加工1000噸精制茶的生產能力,其中大包裝凈茶600 噸,小包裝茶400噸(清香系列280 噸、韻香系列15 噸、濃香系列90 噸、陳年系列15 噸)。營銷網絡建設項目擬在漳州、廈門以及上海、廣州、鄭州、合肥、濟南、武漢、長沙、重慶、西安等全國部分城市設立9個子公司、9 家旗艦店和18家直營專賣店;其中,每家子公司面積為300平方米,包括營銷中心,物流中心含辦公及后勤,9 家合計2700平方米;每家旗艦店營業面積為300平方米,9 家合計2700平方米;每個直營專賣店面積為150平方米,18 家合計270平方米。項目建成后,年銷售小包裝茶400噸。
申報稿顯示,對于安溪茶廠精制茶生產擴建項目建成后形成的400噸小包裝茶,公司擬將通過專賣店、直銷等營銷渠道實現銷售;并提出其重要營銷策略是進一步增加專賣店數量,完善營銷網絡。由此來看,安溪鐵觀音將新增400噸小包裝茶的銷售基本是“鎖定”在外埠市場。
對此,公司亦承認,在福建、廣東傳統消費以外的區域,若客戶對鐵觀音的消費偏好與口味沒有逐步改變或者接受程度緩慢,則將影響公司市場的擴張和盈利的提升。由此來看,公司異地擴張消化產能的風險不可謂不大。
從以往的上市公司案例來看,IPO后大舉拓展直營模式的效果并不太好,羅萊家紡2月份曾公告,公司IPO募投的直營連鎖建設項目進展緩慢,兩年完成率尚不足兩成,擬延期2年。
公司品牌管理的風險則源于“安溪鐵觀音”既是證明商標,又是地理標志。
盡管目前安溪鐵觀音已獲得證明商標和地理標志的使用資格,但“安溪鐵觀音”證明商標注冊人為安溪縣茶業總公司。目前安溪縣茶業總公司已授權約220 家企業使用該證明商標,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已批準約100 家企業使用安溪鐵觀音地理標志產品專用標志;若行業內的其他企業出現侵權行為或發生食品安全事故,將會導致市場對安溪鐵觀音這一證明商標和地理標志的信任度、忠誠度、認知度下降,整體需求萎縮,給公司銷售帶來不利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