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季加多寶中國好聲音在聚光燈下落下帷幕,而關于“加多寶中國好聲音”現象的討論卻才剛剛開始。作為中國好聲音的獨家冠名商,加多寶不僅成功逆轉了很多冠名品牌淪為炮灰的命運,更讓冠名由簡單的捆綁變為深度融合。
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加多寶是如何形成與中國好聲音的關聯記憶的呢?而“加多寶中國好聲音”作為一個獨立的品牌,又是如何潤物無聲的潛入消費者記憶中的呢?
構建記憶基石
“正宗”文化反哺中國好聲音
如今,搭乘娛樂節目快車的品牌營銷比比皆是,但不是所有的品牌都能夠找準品牌形象與娛樂快車的契合元素,從而構建起能夠撐起品牌聯想橋梁的記憶基石。
回顧兩季加多寶中國好聲音,華少在節目中不時穿插的“賣涼茶”口播秀無疑是最具全民關注的一個“梗”,不僅沒有引發觀眾的反感,反而成為吸引觀眾的一個娛樂性的看點。第一次,廣告成為了節目的加分項,不但不突兀,反而很融洽。
“正宗好涼茶”的橫空出世是對加多寶品牌的有力詮釋,而“正宗好聲音”的創新提出,也讓中國好聲音在記憶上和傳播上成為真正的音樂盛宴,源于加多寶的“正宗”文化在消費者的記憶中演變成加多寶與中國好聲音的共同特征標簽,品牌關聯由此建立。
豎起記憶堡
“加多寶中國好聲音”獨立品牌化
在第一季中國好聲音一鳴驚人之后,加多寶并未急于“透支”節目價值,追求短期的利潤最大化,而是以“培育”的心態投資中國好聲音,與節目制作方燦星、播出方浙江衛視通力合作將中國好聲音做大,并最終成為中國好聲音的最大贏家。
無論是前期的“唱飲加多寶·直通中國好聲音”活動,還是之后的“紅罐隨手拍”互動活動、“向正宗致敬”系列海報秀和微信好聲音等,頻頻的品牌動作和亮點的創意行動,實現對中國好聲音贊助資源的多重利用,讓觀眾對兩季好聲音的記憶實現不斷代的承接。
這些品牌的露出,都是巧妙而精致的,并非硬塞強加于消費者,在很多觀眾心中,加多寶贊助商的身份似乎不那么“搶眼”,因為“加多寶中國好聲音”已經融合成了一個品牌,大家已經忘記了需要把這二者分開對待。
構筑記憶屏障
記憶防線已建立,恐難突破
從消費者的記憶形成伊始,加多寶與中國好聲音就被綁定在了一起。經過了兩季節目的持續深化,正宗好涼茶,正宗好聲音已經在人們的記憶中被固化,在消費者的大腦中,加多寶中國好聲音這一獨立品牌已深入人心,形成了獨立的生命力。
看到中國好聲音,就會想到加多寶,不論明年加多寶是否冠名中國好聲音,都能夠實現與中國好聲音利益均沾。《定位》一書指出,“消費者對品牌的印象不會輕易改變,品牌形象一旦在消費者腦海沉淀下來,就會根深蒂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