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0億元,這是天貓“雙十一”網購狂歡節剛剛創下新的銷售額記錄。據悉,昨天整個淘寶加天貓的在線商品數超過14億件,相當于1000個義烏小商品城的總量。阿里巴巴的數據顯示,“雙十一”網購狂歡開始的頭六分鐘,阿里巴巴旗下各購物網站的成交金額突破人民幣10億元(約合1.6億美元)。去年購物開始后過了37分鐘才突破這一水平。小米公司稱“雙十一”網購狂歡開始三分鐘該公司就售出11萬部新款米3手機以及11萬部紅米手機,成交金額約人民幣1.78億元。該公司在天貓的網店一個小時內成交金額就達到人民幣3億元。
“雙十一”當天進賬350億元!依托大數據與O2O的天貓,正以一場破紀錄的購物狂歡,顛覆傳統零售業、改變著中國人的消費方式。
“雙十一”購物狂歡的傳統始于2009年,當時阿里巴巴旗下天貓(Tmall)網站上的27個商家在這個原本平淡無奇的日子提供了促銷折扣。自此之后,11月11日成為中國每年中最大的網絡購物日,活動規模現已堪稱全球之最。
如期而至的“雙十一”,節節攀升的銷售額,不斷刷新的各項紀錄,都在提醒著人們這一“人工”造就的購物節,給消費者帶來了深遠的影響。
到底是什么造就了350億元這個新的記錄呢?
如今,企業正面臨著一個新的營銷時代:信息傳播從少數人掌握話語,信息嚴重不對稱的金字塔式的“全景監獄”結構,變成了人人都是信息源,輿論圍觀的體育場式的“共景監獄”結構。寡頭傳播的時代瓦解,取而代之是公民傳播時代。由此也帶來了消費者消費行為的巨大改變,從AIDMA(注意,興趣,欲望,記憶,行動)模式轉變為AISAS(注意,興趣,搜索,購買,分享)模式。在新的市場環境下,好產品不愁賣的產品本位營銷方式已經一去不復返,傳統的廣而告之和王婆賣瓜式的營銷正日漸式微,如今的營銷更強調營銷的粘性和消費者的參與度,以及在紛雜的信息中引發消費者關注的吸引性。可以說,新時代的營銷是一場爭奪消費者注意力的眼球大戰。
那么,該如何在被信息填滿的消費者腦袋中成功占領一片領地?有這樣一則笑話:
布什說:“我們準備干掉4 000萬伊拉克人和一個修單車的。”
CNN記者:“一個修單車的?!為什么要干掉一個修單車的?”
布什轉身拍拍鮑威爾的肩膀:“看吧,我都說沒有人會關心那4 000萬伊拉克人。”
這個有點冷的笑話,說明了一個道理:公眾的注意力總是被不同尋常的事情所吸引。事件營銷,就具備這樣的力量。
事件營銷的劃分有許多方式,依據事件題材可分為:政治營銷、戰爭營銷、名人營銷、美女營銷、爭議營銷、新聞營銷等。這里我們依據事件營銷引起注意的方法,將其分為搭車營銷(也稱借勢營銷)、公益營銷和自駕營銷(也稱造勢營銷)。
搭車營銷
搭車營銷是指當一些重大事件發生時,企業憑借自身產品與事件中的某個相關點之間的聯系,以新聞由頭為廣告商機,借助媒介的強大宣傳攻勢,展開廣告戰,使受眾在關注新聞事件的同時,由于連帶效應記住與之相關聯的產品或品牌。這一策略是企業在實施事件營銷過程中運用最為廣泛的。其實質就是搭載一輛引人注目的豪華跑車,借以贏得消費者的注意力,從而進入消費者的意識。
現如今信息量之大遠遠超過了消費者的需要,因而他們往往會根據自己的理解與認知在心中編織成一張張過濾網,許多信息根本無法進入消費者的視野。而重大事件是消費者普遍關注的,搭乘重大事件的順風車,不僅能順利進入消費者的視野,其注意力也會被放大。“能讓幾億觀眾看到我們的產品或品牌,我們花的錢就值了。”這是許多企業在開展事件營銷中常說的一句話。也正是看到了事件營銷中的無限商機,越來越多的企業參與進來,但卻降低了重大事件營銷的成功率。因而在選取重大事件作為事件營銷的順風車時要特別注意策略。
首先,產品與事件之間要找到一個契合點。既讓人覺得理所當然,又記憶深刻。如果不考慮契合度,生搬硬套,結果會南轅北轍、事與愿違。
其次,企業在事件營銷中要想達到效果最大化,就一定要具備最快的反應速度,否則“吃別人嚼過的饃”就索然無味了。伊拉克戰爭爆發的當天,統一潤滑油“少一些摩擦,多一些潤滑”的廣告就開始在中央電視臺播出,與全國觀眾期盼和平的心態產生了強烈的共鳴,一舉成為消費者心目中的大牌滑潤油。堪稱典范的還有可口可樂。2003年8月3日,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新會徽揭曉時,它已在同一時間推出100萬罐印有奧運會新會徽的限量紀念罐,并以最快的速度在北京長安街上發布了祝賀廣告。
公益營銷
公益營銷,是指企業積極投入各種公益事業、社會活動中,以提高企業的美譽度和品牌形象的營銷傳播活動。
公益事業、社會活動等,因為涉及公眾的利益,與消費者的生活相關,所以比較容易引起消費者的注意,尤其是與人民生命財產相關的突發事件,更令人備加關注。此時,企業若能積極地站出來,承擔起企業作為一個社會組織的責任,必能贏得消費者廣泛的關注,同時獲得消費者的好感。使消費者在這種情感認同中接納企業的產品和品牌,其意義是在消費者的心目中積累品牌資產,一旦他們有相關消費需求,品牌資產的力量就會凸現出來。
我們要注意的是,公益營銷并不能全面代替企業的社會責任。作為一個社會體,企業還是應該無條件地承擔其社會責任,若只是以此為由頭欺騙消費者,必然會自食惡果。例如,“詐捐門”,給當事人帶來的名譽損失是難以估計的。企業還是要踏踏實實地做好分內的事情,消費者可能被騙一時,卻不會被騙一世。不要等到被揭了老底,才追悔莫及。
自駕營銷
“自駕營銷”,通俗來說,就是企業“沒事找事”,想辦法制造新聞,以達到借媒體傳播廣告信息的目的。
自駕營銷所策劃的事件由于是“量身定做”,所以不必擔心契合度的問題。但是要注意事件的新聞價值。如果事件本身不具備新聞價值,這輛“車”上承載的廣告信息再多,也無法開進消費者的心里。
想要策劃成功的自駕營銷,要首先把握新聞的規律,然后要學會判斷事件是否具有新聞價值,最后還要協助媒體把新聞事件傳播出去,以達到廣告效果。
所策劃事件的新聞價值,決定了廣告信息能否成功傳播,并吸引到消費者的注意。所謂“新聞價值”是指構成這條新聞的客觀事實適應社會的某種需要的素質。一次成功的自駕營銷必須包含下列四個要素中的一個(重要性,接近性,顯著性,趣味性)這些要素的含量越高,則新聞價值越大,營銷成功的概率也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