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深圳市企業新紀錄審定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王肇文指出,我市開展“企業新紀錄”以來,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大大提高。
“企業新紀錄”提升了我市在全國的影響力
我市自2002年開展爭創“企業新紀錄”活動以來,三年共評出“深圳企業新紀錄”381項,其中135項榮獲“中國企業新紀錄”,居全國大中城市首位。2004年廣東省獲“中國企業新紀錄”54項,居全國各省首位,其中由深圳企業創造的35項,占64.8%。深圳市工業經濟聯合會也因此連續三屆榮獲“中國企業新紀錄”優秀組織獎。企業新紀錄是企業創新能力的反映,深圳經濟的活力就是來源于這批特別能創新的企業。
“企業新紀錄”推動企業形成了不斷突破自我的機制
深圳市珊星電腦公司就是一家在不斷爭創企業新紀錄的過程中,實現了超常規發展的典范。該公司2002年以來,積極參與申報企業新紀錄活動,2002年獲深圳市企業新紀錄2項,中國企業新紀錄1項;2003年獲深圳市企業新紀錄17項,中國企業新紀錄2項;2004年再次有11項刷新了自己創造的紀錄,并再創兩項中國企業新紀錄。今年又申報了13項刷新了2004年的深圳企業新紀錄,其中10項被推薦為中國企業新紀錄。目前該公司研發生產的塑料機械控制系統、變頻器、數控系統三大系列產品在工控領域廣泛應用,覆蓋國內60%的市場份額,向工控巨人企業的目標邁進。
“企業新紀錄”產生了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深圳地鐵公司在這方面體會頗深,該公司從2002年起連續三年在地鐵施工中共創造了11項“深圳新紀錄”和9項“中國新紀錄”。他們說是新紀錄托起了深圳地鐵人的地鐵夢,也為地鐵公司帶來明顯的效益。
“企業新紀錄”激發了企業自主創新的活力
企業新紀錄活動開展四年來,新紀錄項目數量逐年增加,內容不斷創新,質量不斷提高。從起始的企業注重產量、銷售額、規模大小為主,逐步轉向專利數量、技術水平、技術研發、自主創新能力為主方向轉變。
四年來深圳企業新紀錄數量分別為:2002年104項;2003年138項;2004年139項;今年符合條件的已有144項。
四年來深圳企業新紀錄中,反映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紀錄數量分別為:2002年28項;2003年46項;2004年56項;今年76項。占當年新紀錄項目總數的比例分別為:26.9%、33.3%、40.3%和52.8%。
四年來深圳企業新紀錄中,反映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市場開拓能力的紀錄數量分別為:2002年41項;2003年65項;2004年83項;今年95項。占當年新紀錄項目總數的比例分別為:39.4%、47.1%、59.7%和66%。
這個轉變是一個由量的變化,向質的方向的轉變。反映了深圳經濟增長方式的變化,反映了深圳發展以高科技產業為主導的經濟結構的變化,反映了企業由生產加工主導型向自主研發、品牌創造自主創新型的變化。企業新紀錄活動為“深圳加工”—“深圳制造”—“深圳創造”這個轉變過程起到了一定的引導、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