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聯合會執行副會長、中國企業新紀錄審定委員會常務副主任馮并:
積極自主創新 應對金融危機
首先,祝賀深圳工經聯舉辦的第七屆“深圳企業新紀錄”的頒獎典禮的隆重舉行。深圳市企業新紀錄活動已開展了七屆,七年來共有371家企業創造了968項“深圳企業新紀錄”,其中376項被審定為中國企業新紀錄,居全國大中城市首位,這是同深圳在中國城市創新位列三甲的地位相一致的,也同深圳榮獲聯合國“設計之都”的稱號是一致的。爭創“企業新紀錄”活動,已成為深圳推動自主創新、展示創新成果的重要平臺,這是令人振奮的事情。
在12月2日召開了第十三屆中國企業新紀錄發布大會上,中企聯發布了509家企業創造的1303項新紀錄成果,這些成果包括了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和文化創新的各個方面。在會上王忠禹作了重要講話,強調了幾個問題。
一是企業自主創新的重要性。企業自主創新不僅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根本路徑,是國家競爭力提升的源泉,是國家自主創新體系完善的核心和基礎,是造就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引領產業興盛的世界級企業的有效途徑,同時也是應對當前金融危機的重要手段。
二是我國企業自主創新的成效與面臨的主要問題。成效有四個方面:
首先是自主創新領域越來越寬。重點行業自主創新一直領先,帶動相關行業,自主創新成果不斷涌現。重點行業包括能源資源和環境保護技術產業、裝備制造業、信息產業、生物技術產業、空間產業和海洋技術產業等等。在這些重點產業的帶動下,一些產業技術水平開始向國際先進技術水平邁進。
其次是企業自主創新自覺性越來越強。開始了從“拿來主義”向“長期機制”的轉變,企業自主創新群體正在出現,一批創新基地、創新園區和創新型城市,如北京、上海、深圳、蘇州、青島、寧波等,正在成為企業自主創新強大的推動者和組織者。
第三是企業自主創新水平迅速提升。一些本土企業擁有了接近同業跨國公司的研發能力,一些本土企業擁有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在一些領域里取得了世界領先的研發成果。
第四是技術創新與制度創新、管理創新、文化創新開始協調發展。但也存在一些問題,一是研發機構組織化水平偏低。企業自主創新組織保障能力偏弱,成為影響我國企業自主創新的重要制約因素。二是企業在國家創新體系中的主體地位還不夠突出。據國際研究報告,中國有望成世界頭號專利大國,1012年將超過日本,但16%來之學術界,而美國是4%,日本是1%,所以企業主體地位未突出。主要是企業研發投入與產出雙重不足,這是影響我國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提升的兩大短板。企業研發投入水平與世界級大企業相差依然很大,這也是我國500強企業雖大但不強的主要癥結。三是企業家創新意識不夠強,員工全員創新積極性尚未有效發揮。企業家在企業自主創新中的主導作用尚未有效體現,還缺乏將全員創新積極性挖掘和發揮出來的有效激勵機制。四是自主創新“后發優勢”還需要進一步發揮。重引進、輕消化吸收在創新,技術引進支出與消化吸收支出平衡,影響著我國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形成和積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引進技術的項目總和總支出可能比日本和韓國的之和還要多,但用于消化、吸收的費用與日本差了100倍。我國企業主要技術水平差距大,導致企業跟風模仿。
當前我國企業自主創新已進入了新階段,特別是在我們這次應對金融海嘯的過程中,看到了我們所受的影響更多的是在世界經濟方面。因此,我們宏觀上、投資上能采取一些有利的措施,但更重要的是依靠我們企業技術自主創新、管理創新和文化創新。深入學習科學發展觀,使科學發展成為推動企業自主創新的核心戰略理念應當是我們共同努力的方向。
一要加大研發組織創新投入,進一步鞏固企業自主創新的第一主體地位。自主創新是一種長期行為,需要長時間資金的投入、人力資源投資和連續規劃,需要核心管理人員犧牲短期利益來獲得自主創新的長遠利益。因此,加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首先必須不斷健全和提升企業自主創新組織機構及其管理水平,使企業研發資本性投入獲得持續增加,從而推動我國企業自主創新活動由被動變為主動,由依靠政策變為自主決策,在新起點上促進我國企業創新體系發生質的變化。二要營造自主創新企業的集聚優勢,形成自主創新的企業群體。三要落實企業自主創新的人格承擔,進一步發揮企業家在企業自主創新活動中的核心作用。企業家主導企業成長機制,并能將經濟資源從生產力和產出較低的領域轉移到較高的領域。實踐表明,創新離不開市場開拓意識強烈的企業家。企業家是主導整個創新過程的靈魂。進一步明確企業家在企業自主創新中的核心地位,既是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提升的重要條件,也是我國優秀企業家群體成長和企業家職業的重要標準。我們必須建立必要的激勵機制,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和自主創新的理念,使自主創新成為企業家的本能、職業習慣和職業精神。
當前,企業自主創新也是我們應對當前金融危機的重要途徑,最近習近平在廣東講,企業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要加大自主創新力度。吳敬璉2月4日在香港參加紀念中國改革開放30周年活動時也講,應對金融海嘯,短期推出4萬億刺激措施,長遠則要推動產業創新。鄭必堅也在內地的論壇上講,中國需要進一步解決生產力,其中就包括創新活力。最近中央支持自主創新的投資計劃已經下達,總盤子是16個億,包括知識創新三期工程,國家創新工程實驗室的建設改造,高科技示范項目,下一代互聯網,以及公共創新平臺建設等。許多地方政府也出臺了有關政策,比如安徽將在政府采購中優先選擇自主創新產品,這都會對中國的企業自主創新起到巨大的政策導向作用。希望我們能夠把握走勢,把握機遇,在自主創新中做出更大的貢獻。也希望深圳在企業自主創新中做出更大的成績!希望明年的新紀錄發布出更多的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