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深圳工業總會供應鏈委員會、上海大學需求鏈研究院主辦,深圳市中興供應鏈有限公司、前海供應鏈研究院(籌)承辦的2014中國供應鏈計劃與庫存管控論壇于7月11日在深圳市深航國際酒店隆重舉行,本次論壇以“需求、計劃、庫存——供應鏈協同運營”為主題展開,近150位從事供應鏈相關工作的業界精英到場參加,盛況空前。該論壇的協辦方集中了多家供應鏈領域的專業機構,包括E2OPEN、深圳市程曉華企業咨詢有限公司、LLamasoft、派程軟件、深圳市微優微(VUV)科技有限公司以及深圳市維贏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深圳特區報、深圳新聞網、深圳商報、深圳晚報、萬聯網、深圳工業網等眾多媒體對本次論壇進行了專業報道。
據本次論壇的總負責人深圳市中興供應鏈有限公司戰略規劃總監王福壽博士介紹,企業界對這次難得的行業高端交流活動很重視,共有中興、華為、美的、艾默生、Intel、、TCL、創維、耐克、邁瑞、Infor公司、OPPO手機、延鋒偉世通、無限極、維他奶、國民技術、嬌蘭佳人等80余家國內外知名企業參會,而且很多是企業供應鏈相關業務的高層領導、業務專家。
會議活動現場
張正華博士首先介紹了與會的特邀嘉賓,中興通訊高級顧問馬慶魁先生、深圳工業總會常務副秘書長李云超先生。中興供應鏈公司董事總經理湯紅順先生致辭中表示,供應鏈計劃是供應鏈的全局控制和指揮中心,而庫存周轉也是國際知名企業供應鏈管理中的一個重要指標。現在很多本土企業發展很快,但利潤反而在下降,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問題就是庫存管控不夠科學,占用了過多運營成本。因此,深圳市中興供應鏈有限公司聯合深圳工業總會成立了深圳工業總會供應鏈委員會,目的在于“傳播供應鏈專業知識,提升企業供應鏈管理水平”。最后,湯總期待本次論壇能夠引起業界的企業家、專家對計劃和庫存管控的重視,使企業更加穩健發展!
深圳市中興供應鏈有限公司總經理湯紅順先生在致辭
上海大學需求鏈研究院院長高峻峻博士為論壇致辭。高院長首先表示了感謝承辦方深圳市中興供應鏈有限公司對本次論壇的辛勤付出,并闡述了自己對需求鏈的理解。上海大學考慮到企業未來的發展趨勢,于2009年成立了需求鏈研究院,目的在于建立一個產學研的平臺,致力于向企業推廣和應用供應鏈管理的模式、技術、方法和工具。需求鏈研究院通過大量的調查研究,認為供應鏈的發展分為4個階段:1)效率型供應鏈;2)可靠型供應鏈;3)柔性化(或者是快速響應)供應鏈;4)需求鏈。就是說在供應鏈滿足了高效、穩定、快速響應的標準后,一個延伸的發展必然是對市場趨勢的捕捉和預測。由此而帶來的,必然是企業在組織架構、流程、運營等方面的全面轉變。高院長表示,上海大學需求鏈研究院將提供相應的培訓、咨詢服務,并將輸出一些行業指導性的書籍。最后,她期待本次論壇有更多思維的碰撞,結出更多真知灼見的果實。
上海大學需求鏈研究院院長高峻峻博士在致辭
【需求預測篇】
本次論首位演講嘉賓是上海大學需求鏈研究的客座教授和首席顧問趙玲女士,她跟大家分享了《供應鏈中的軟風險——需求預測》。趙老師在SAP有6年研究需求預測的經驗,她系統化、深入地了研究了需求預測,不僅是一個研究者,同時也是一個實踐者。趙老師認為,中國經濟從過去的供不應求,到現在的充分競爭的買方市場,對需求管理所體現的軟風險是很多制造企業都沒有意識到的。其實全面地去看供應鏈,包括需求與供應鏈,供應鏈所注重的庫存管控問題,是一系列的硬風險;而需求計劃,則是一系列軟風險。而庫存實際是計劃、執行得出的一個結果,一個表象。當預測、計劃、流程、執行都沒有問題的時候,庫存就可以安然無憂了。而在實際中,企業的軟、硬風險很難規避,體現在工作中的原因有兩點:1、活在當下,僅對本季度內的數據進行管理和負責,沒有一個整體的預測,到了后面就無法控制;2、勇當救火英雄,當預測、計劃、執行環節出現問題,個人充當救火英雄去解決問題,的確很能體現個人成就感,但這樣無法給企業創造更多利潤。趙老師認為,需求預測很有價值,因此企業要設置需求預測經理這個職位,由他來推動、主導整個模塊,并輸出給供應鏈總監,從而引導供應鏈的執行。對于本地化的預測數據,趙老師提到,在國內的預測數據不能完全按照統計技術得出的結果去執行,也要根據多年的研究結果進行人為的修正,才能達到較好的準確性。在分享之后,現場的參會嘉賓與趙老師通過問答進行了互動,討論了企業從傳統管理模式轉型過程中所需要重視的改變。
上海大學需求鏈研究院首席顧問趙玲女士在分享需求預測經驗
【S&OP產銷協同篇】
第二位嘉賓是飛利浦照明中國有限公司前亞太區供應鏈總監Philip Wang,他分享的題目是《項目配置型業務如何執行S&OP及產銷協同》。他表示此次分享主要是針對于工業類企業,尤其是配置類、項目類業務如何去做S&OP。首先,Philip為我們展示了一些飛利浦做的專業照明案例,如浦東國際機場、北京現代的旗艦店和教堂等案例。這類項目的特點是:1)極大的不穩定性,在投標前就要做很多的工作,而在最后投標結束之前都無法確定訂單。2)產品定制化、交期緊,經常出現投標一結束就要求下禮拜或者兩禮拜后交貨,而且還可能要求產品根據整個工程進度進行配置,并提供一些配件和配套服務,這對供應鏈的管理要求是非常高的。具體到實際操作的S&OP來說,一方面信息的透明度不夠,很多公司的S&OP模式在初期調研過程中得出的數據輸出是不能夠全面體現在項目的預測中的,數據到達供應鏈環節的時候是一個孤立的計算結果,無法滿足實際項目的需求,一旦到了工程落實階段,就會出現很多問題。第二方面,信息的處理速度不夠,這些公司的需求預測反饋到供應鏈環節的周期過長,導致無法及時、快速地響應需求的改變。隨后,Philip為我們分享了飛利浦照明的一個實踐:首先,要求銷售直接把所有的項目以及所做的所有進度都輸入在系統上,并隨時保持更新,這樣使得銷售的信息可以共享給供應鏈。供應鏈在收到這些信息后,會每周進行對比、分析處理,并依次與供應商進行互動。這樣的實踐是更偏向于策略層面的。第二個層面來說,因為銷售、業務、供應鏈都分擔不同的責任,如果大家各搞各的一套,不利于整個公司的協同,所以要把公司所有部門統一成完整的一個形式,建立一套基于網絡的項目管理系統。Philip認為,供應鏈對不同的項目進行風險管理,從表征上看每個項目都有不同,但是回到產品大類和關鍵步驟上,都有一些基本規律,所以就出現了項目數據和歷史數據交叉結合的情形。而在預測這塊兒,就要結合項目本身的細節,合并之前的數據來做出預測,并在訂單之前就開始一些工作。但這樣做,就可能產生風險,比如料來了,但是訂單沒有拿到,同時,也要考慮到如果訂單來了無法按時交單所產生的罰款或對戰略客戶的影響。考慮到所有這些因素去做一個綜合的風險管理,具體在發現風險、量化風險、定制方案、減緩風險這四個方面。
飛利浦照明前亞太區供應鏈總監Philip暢談S&OP
【供應鏈優化篇】
隨后,LLamasoft(智模軟件)中國區首席顧問岳仍鵬先生為我們分享了《通過供應鏈規劃與優化快速實現潛在效益》。岳總主要闡述了怎樣通過供應網絡優化、需求分析和安全庫存優化以及分銷網絡布局優化進而將供應鏈優化的效果體現在KPI上,像ERP那樣實施好幾年,見效大但是需要很長時間;而從這些點去著手進行優化,見效很快而且是可以量化的。岳總為我們展示了兩個案例,通過對供應鏈網絡的分析進行優化,借助全局化的產能布局使得供應鏈成本得到了巨大的節約,而且整個分析、調整的過程是相對簡單的,不需要非常長的運算。隨后,岳總簡單介紹了LLamasoft公司,全球供應鏈25強中70%的企業都已經是LLamasoft的客戶,全球企業百強中有40%是使用LLamasoft的技術和解決方案進行優化的,包括一些知名的快銷品、時尚行業、服裝、工業等客戶。
Llamasoft中國區首席顧問岳仍鵬先生在演講
【供應鏈協同篇】
下午的論壇,首先由E2OPEN大中華區總裁Allen Chuang開場,他跟我們分享了《信息化如何促成全產業鏈供應鏈的協同》。Allen表示供應鏈的管理是離不開信息化的。在目前的環境下,很多業務都是外包出去的,更多的第三方物流和復雜的渠道,使得整個供應鏈的響應速度十分緩慢。而為什么產銷協調這么困難?市場變化大,生命周期越來越短,由于溝通、協調的不足和風險性,使得每個環節的人都沒有信心,因此都在為自己的周期爭取空間,就逐步增加了供應鏈的響應周期。因此信息化是十分重要的。IBM之前曾經做一個調研,大概有三四百位供應鏈高管參與,大家認為供應鏈的國際化是最難的,因為一走出中國,很多信息都不清楚了,對當地的法規不清楚、稅法不清楚,市場不清楚,從客戶那里得到信息又很難,使得一切結果都有不確定性。談到協同,Allen認為首要需要做的是信息交換,包括訂單、庫存、物流、預測等等。這些數據在交互、處理的過程,如果是人工來做,可能是需要兩周左右的時間,但面對生命周期不斷減少的產品,這是無法留住客戶的。因此協同不僅僅是信息的交互,而且是需要有更及時的信息傳遞,一切是有預測有計劃地進行,而不是在不停救火。在協同實施的過程中,信息化能夠以比人工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來實現與客戶、供應商的協同,并通過動態的信息交互,來推動客戶的需求合理化以及供應商的服務水平提升。最后,Allen簡要地介紹了一下E2OPEN,該公司主要研究跨企業供應鏈協同,有500多家直接客戶,大多是各個行業的知名國際公司,這些客戶的供應商、工廠、第三方物流商、下面的渠道、客戶等等都在整個云上面去做協同,迄今為止全球共有近6萬家企業使用E2OPEN的供應鏈協同平臺。
E2OPEN大中華區總裁Allen分享供應鏈協同之道
【庫存控制篇】
庫存控制是企業普遍面臨的難題,大家都在苦苦追尋解決之道。前偉創力全球物料總監、埃森哲大中華區供應鏈咨詢總監程曉華先生用生動幽默的語言跟大家分享了他在制造業庫存控制技術和策略方面的經驗。程老師首先給大家舉了三個現象,其一是為什么很多企業發展越大,死的越快;其二是采購的物品為什么該來的不來,不該來的都來了;最后一個是過量生產。國內的很多企業重視兩端,最終導致企業只開花不結果,銷售額越來越大,而資金流卻很難維持。供應鏈解決的一個根本的問題就是幫助企業轉型,提高現金流。有很多董事長、企業家都在說自己所在行業不行,太傳統了,利潤太低了,而富士康、偉創力的利潤也是很薄的,但是可以轉起來,一樣成為世界500強,所以重要的不在于利潤率的問題,而是在于可不可以轉。當周轉率提升了以后,企業總資產就下降了,因為庫存是所謂的流動資產,這樣以來,成本得到了降低,利潤就得到了提升。確認了要提高周轉率后,就要看庫存到底在什么地方,程老師介紹,供應鏈就是做5個事情,計劃、采購、制造、交付、退貨,其實這些都是在玩庫存。比如說汽車廠商和4S店,4S店把汽車拉走以后并沒有立刻被買走,這還是一個庫存,只是轉移了地方而已。在生產方面,實際就是過量生產問題,產線為了提高產能,就只要有料就生產,最終也導致了庫存積壓。程老師從18年的供應鏈實戰經驗中琢磨出一套全面庫存管理TIM的模型,通過審核企業的10大核心流程和12張關鍵表格,能夠有效發現庫存管理的癥結所在。
全面庫存管理專家程曉華老師詳解制造業應如何控制庫存
【生產計劃篇】
另外一個話題是來自廣州松下空調器和松下萬寶壓縮機有限公司的周敏先生,他要跟我們分享的是《構筑柔性、高效的生產計劃系統、優化企業內部供應鏈》。周先生主要介紹了松下萬寶壓縮機有限公司的供應鏈運作體系。他表示,松下堅持客戶優先和成本最低的原則,優先滿足客戶的需求,并在選擇產線的整個過程中堅持成本最低的原則。同時,在供應鏈的管理上,周總認為系統只是一個工具,在一些主要業務和流程上要整理出一些核心,包括如何確保銷售預測的精度,然后大家整合起來去優化整個線條的運作。
廣州松下空調器和松下萬寶壓縮機有限公司的周敏在分享APS實施經驗
【圓桌討論】
隨后的時間,組委會安排了一個圓桌會環節來增強主講嘉賓與參會人員的互動。圓桌會由南京貝思格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總經理汪希斌主持,在他的專業引導下,參會的一百多位嘉賓圍繞如何打造端到端的供應鏈計劃與庫存管控體系進行了深入的討論和分析,大家關注的議題有供應鏈上的信息透明度,如何進行新產品預測,如何處理客戶訂單的優先級等等。通過臺上臺下的互動,不僅使參會嘉賓極大地開闊了思路,也使得大家得以有機會了解到其他行業的優秀實踐。
圓桌討論環節嘉賓與臺下觀眾互動交流
晚上,組委會為參會嘉賓準備了豐盛的晚宴,為大家提供了更多的相互認識與深入交流的機會。
期待明年的“2015中國供應鏈計劃與庫存管控論壇”,我們再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