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綜合報道 在日前召開的全市質量大會上,作為全市最高質量榮譽的深圳市市長質量獎舉行了隆重的頒發典禮。2012、2013年度市長質量獎單位分布于各行各業,其中,宇龍計算機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獲得“2013年度市長質量獎(大獎)”,比亞迪汽車工業有限公司、深圳市福田區紅嶺中學獲“2013年度市長質量獎提名獎”; 深圳工業總會、深圳市地鐵集團有限公司(運營分公司)、深圳市晨光乳業有限公司、深圳華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永豐源實業有限公司、中航物業管理有限公司榮獲2 013年度市長質量獎鼓勵獎。周大福珠寶金行(深圳)有限公司、深圳華僑城大酒店有限公司獲“2012年度市長質量獎提名獎”。 深圳市信利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深圳致君制藥有限公司、深圳清華實驗學校、深圳市寶安區中醫院、深圳市華測檢測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和順堂醫藥有限公司榮獲2 012年度市長質量獎鼓勵獎。深圳市市長質量獎作為一項政府主導下的質量進步工程,在樹立質量標桿、推廣最佳實踐,對于全面提升企業發展質量方面,具有重大意義。
從上世紀中期至今,全球約8 0個國家和地區先后設立了國家質量獎,創造出眾多經濟奇跡。2004年的深圳,正面臨著入世過渡的戰略轉型期,客觀地說,深圳經濟的總量規模已居國內前列,但距離高端經濟中心城市和國際性城市還有較大差距,表現在世界級企業還不多、國際型管理人才較匱乏、代表后工業化深度的企業總體管理運營水平還不高等。迎接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機遇,深圳亟須加快結構轉型。為提升企業的管理水平和城市競爭力,深圳市委、市政府借鑒發達國家經驗,決定設立市長質量獎。作為政府質量宏觀管理的引導政策,市長質量獎的現實意義更加凸現:將豐富企業創新實踐,帶動各類組織管理創新的規模化、高端化開展;將加速國際化城市建設,幫助企業在全球化視野和思維框架下,重構管理運營模式,拉近與世界級企業的距離;通過培育更多的卓越型企業,更能整體提升城市競爭力和市民生活質量,為和諧深圳、效益深圳塑性。
企業是創造深圳質量的主力軍,是深圳質量長遠發展的源泉和動力。從2004年起,深圳即在全國率先實施“市長質量獎”質量獎勵政策,引領企業追求卓越質量,建成政府質量獎勵體系,首創“區長公共服務質量獎”。至2012年,累計有華為、中興、招商銀行、康佳、創維等16家單位獲獎,年復合增長率平均達到11.88%。
適應深圳質量大發展需要,2012年市政府修訂《深圳市市長質量獎管理辦法》,實現了“擴展評獎面、擴大授獎面、評定推廣一體化建設”辦獎戰略調整,建立了市長質量獎大獎、提名獎、鼓勵獎三層架構,率先將教育、醫療衛生、社會組織等公共服務部門納入評選范圍,并實施市長質量獎推廣計劃。制度創新成效很快顯現,申獎數量和覆蓋行業均較之前有較大幅度提高,并首次有深圳工業總會、紅嶺中學、清華實驗學校、寶安區中醫院等4家社會組織或公共服務組織獲獎,在全國亦屬首創。在全國亦屬首創。申獎組織作為一個群體,在文化引領、系統創新、以人為本、高效運營等方面特征明顯,體現了市長質量獎“以內生能力驅動可持續發展”價值導向。
如今,“深圳質量”理念已成為全市上下的廣泛共識,“崇尚質量、追求卓越”成為各行各業工作的方向和目標,“實現有質量的穩定增長、可持續的全面發展”成為全社會的共同追求和行動,為深圳有效應對外部環境挑戰和轉型升級的內在壓力,推動發展質量的全面提升和發展方式的加快轉變,實現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