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會員服務 > 資訊服務 > 深圳工業經濟 > 2013年第6期

    [本期聚焦]全國政協常委李毅中:深化經貿合作 厚植共同利益
    • 發布日期:2014-01-09 16:02:25
    • 來源:
    • 文字 〖

    4.jpg

    各位嘉賓,上午好!

    “海峽兩岸及香港經貿論壇”是一年前在香港首次成功舉辦后,我們新老朋友在深圳又一次匯聚,廣泛深入探討兩岸三地經貿合作。我謹代表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向與會的各位嘉賓、各位朋友表示熱烈歡迎和衷心感謝!借此機會,我想講三點意見:

    一、近年來兩岸三地經貿合作獲得新進展、新成效

    一年來,兩岸及港澳地區經貿關系發展迅速。CEPA和ECFA的進一步簽署和實施,為大陸和臺港澳地區的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大陸與臺港澳地區貿易再創新高。2012年,大陸與臺港澳地區的貿易額達5133.8億美元,約占同期大陸外貿總值的13.28%。其中大陸與港澳臺地區的出口額為3648.2億美元,占大陸出口額的17.6%,進口額為1504.2億美元,占大陸出口額的8.27%。

    二是香港作為內地企業上市平臺和國際融資渠道的作用進一步發揮。截至2013年7月底,在香港上市的內地企業有747家,占香港上市企業總數的47.4%,占港股總市值的55.8%,內地企業成交金額占整體股份成交金額的73.8%。

    三是香港日漸成為中國企業揚帆海外的門戶和樞紐。截止到今年9月,大陸累計實現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4608.6.億美元,遍布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很大部分是在香港和通過香港向海外投資完成的。目前投資香港的中資企業達3375家,資產存量已超過香港投資內地的企業資產存量。

    四是CEPA和ECFA框架下貨物貿易成果顯著。通過十年的開放,內地與港澳已實現貨物貿易自由化。截至2013年7月底,超過524億港元的港產貨品,享受零關稅優惠進入內地,節省關稅超過36億元人民幣;2004年至今,澳門以零關稅輸往內地的貨物已達1億澳門元,關稅優惠金額近3500萬元人民幣。今年1月起,ECFA早期收獲計劃項下貨物全部實現零關稅。自2011年1月實施以來至今,臺灣享受稅收優惠貨物總額達177.1億美元,減免關稅約10億美元。

    當前,全球經濟正在發生深刻的變革,國際金融危機深層次影響持續顯現。發達經濟體總體低速復蘇,道路艱難曲折。新興經濟體增速減緩,下行壓力加大。美國量化寬松政策的出臺和退出預期,增加了世界經濟走勢的變數。全球需求結構再平衡的調整正在深化。美國等發達國家采取“再工業化”、“本土回歸”和促進出口戰略拉動就業和投資。新興市場國家則致力于調整結構,由注重初級產品出口向延長產業鏈、提高產品附加值、注重內需轉變。全球范圍內圍繞市場、資本和產業轉移的競爭將愈加激烈。這些變化將對大陸與臺港澳地區經濟發展產生重大影響,面對諸多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加強協同發展,尋找新的增長點尤顯重要。

    5.jpg

     

    二、大陸經濟正處于重要的發展轉型期

    經過30多年的發展,大陸經濟總量躍升至全球第二位,已成為全球最大的貿易國和工業品制造國。大陸經濟增速近來出現放緩態勢,有利于集中力量轉方式、調結構,推進工業轉型升級,有利于減緩對資源環境的壓力,總體仍在預期之內。但也要看到長期積淀形成的深層次問題和結構性矛盾尚未化解,在新形勢下又遇到新情況、新變化。產能過剩,內需不足,外需不振,流動性緊張,資源環境約束強化,實體經濟“脫實向虛”,部分企業生產經營困難,企業和地方負債率高,財政金融領域存在潛在風險等問題都制約著經濟的發展。未來的增長必須以提高質量和效益為前提,必須以資源節約和生態環保為支撐,必須以科技力量為動力。剛結束的中國共產黨十八屆三中全會對推動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部署。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當前我們正學習、領會和貫徹落實三中全會精神,加快推進“轉方式、調結構”,促成從經濟大國到經濟強國的第二次轉型,經濟發展將更加注重質量和效益。通過產業升級、結構調整和改革潛能的不斷釋放,激發各類市場主體發展的新活力,為經濟長期可持續發展挖掘潛力和創造動力。為此,在深化改革的大格局下, 謝謝!工業經濟要著重抓好以下幾件事:

    一是堅持創新驅動,推動科技成果的產業化。發達國家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在70%至80%,而大陸僅為31.6%。到2020年基本實現工業化的關鍵是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提高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加快科技創新,加強產品、品牌、企業組織、商業模式創新。要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在“用”上狠下功夫,推動科技成果產業化、資本化。相關部委正在醞釀創新驅動發展的有關政策,完善科技創新政策環境,支持和引導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不斷增強企業創新動力和活力。

    二是改造傳統產業與培育新興產業并重。采取包括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內的先進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加快淘汰落后產業,積極推動兼并重組,抑制和化解產能過剩,有序推進產業轉移,提高產業整體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同時,積極培育發展新興產業。注重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的互動融合,拓展產業發展空間,帶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大力推進制造業和的智能化、數字化、網絡化和服務化,增加附加值,改善優化工業經濟產業結構。

    三是節能降耗、減排治污,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推進工業的綠色、低碳轉型。資源環境是制約大陸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矛盾,解決節能環保問題,是大陸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環節。在工業經濟領域,要抓好化石能源的合理開發、科學利用,新能源的培育發展,提高資源產出率,實現能源的潔凈化;加大節能環保關鍵技術攻關,加快技術改造和環境治理,發展綜合利用和循環經濟,提升行業技術經濟指標水平;營造綠色消費政策環境,釋放節能環保產品、設備、服務的消費和需求,形成對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的有力拉動。

    四是進制造業服務化,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發揮工業主導作用,帶動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的同步發展是大陸新型工業化的時代特征。其中,大力推進制造業服務化是二產帶動三產的重要手段。要鼓勵和引導制造業圍繞產品功能擴展服務,搞好售后服務、全壽命周期服務、專業服務、增值服務。通過分離、外包,創新產業模式,大力發展包括信息服務在內的生產性服務業。大陸移動互聯網發展迅猛,新興信息消費領域的服務和產品快速增長,已出臺促進信息消費擴大內需的若干意見及重點措施,信息消費將成為拉動經濟的新增長點。

    三、兩岸三地都面臨著經濟結構調整與產業轉型的壓力,要實現共同繁榮的愿景,應提升合作方式進行,進一步推動資源整合和制度性合作,形成協同發展的多贏格局。

    第一,繼續擴大在貿易、服務、產業等方面的開放力度。ECFA早期收獲中806項產品已經全部實現免稅,內地已對所有產自香港的產品實施零關稅。我們之間的服務貿易也在不斷擴大,產業合作成果也不斷持續。相對于兩岸三地的經濟規模和市場需求,合作還有很大的增長潛力。進一步增加和擴大服務貿易項目、內容,尤其是產業合作方面,希望能進一步商談擴大開放的行業和領域,如石化(精細化工)、機械、汽車、電子信息等行業開放力度。

    第二,共建項目,聯合開拓國際市場。大陸和港澳臺分布于不同的產業端。進入國際市場時,有效的分工和協作可使資源更有效利用,避免自相競爭。在一些重點產業,兩岸三地可共建項目,取長補短,聯合組團,合成一體走向國際,以期產生更大的能量。未來兩岸三地企業要攜手一起開拓世界市場,在市場、品牌、技術、人才互通等方面找到突破空間,將對方的優勢充分融入自己的產業鏈條中去,將互利多贏的效果不斷放大。

    第三,在技術標準、科技進步、市場信息等方面加快交流合作。技術標準與專利是產業發展核心競爭所在。希望兩岸三地盡快在相關行業制定和實行共同技術標準,及時開展技術交流,通過相應的合作機制,針對行業共性技術開展技術合作和新產品研發,發揮各自的技術優勢,互通有無,取長補短。兩岸三地還可在分享海外經濟信息,共同到海外尋找資源等方面合作,以降低采購成本維護資源市場的穩定和發展。

    第四,優勢互補,積極促進兩岸三地服務業的合作。大陸計劃到2015年使服務業在經濟中所占比重從2010年的43%增至47%。到2020年,由于工業化的拉動,特別是生產性服務業要有更快發展,市場空間巨大。香港具備現代服務業的完善系統,在融資、保險、會計、法律等各方面都能適應企業發展需要。臺灣生產性服務業和高端服務業發展水平高,在信息技術服務、金融、科學研究、技術服務業等領域具有明顯的比較優勢。三地服務業發展水平處于不同階段,加強合作可為服務業發展注入更多的活力。

    當前,我們面臨的外部和內部經濟環境均已發生重大變化,彼此之間既有深度合作又存在橫向競爭的關系。在座的企業家們是兩岸及港澳地區經貿關系發展的見證者,也是受益者和創造者。我們深信,通過機制創新和制度創新,大陸與港澳臺構建的“互補、互助、互動”的合作模式,必將在經濟共融中創造出更加矚目的成效。

    謝謝!

    6.jpg

     

部分會員網站

久久99精品九九九久久婷婷,精品国偷自产在线电影,欧美人成人亚洲专区中文字幕,欧美一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亚洲成aⅴ人网站 | 亚洲综合另类欧在线美 | 亚洲图揄拍自拍另类图片 | 午夜在线视频国产五月天 | 日本中文子幕亚洲乱码 | 久久系列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