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電腦,滿屏幕的網商、020的字眼,好像到了不說這兩個詞都會隨時被同行嘲笑的地步,可見互聯網以及風頭正勁的移動互聯網帶動的效應是多么巨大,前幾天見到一個做傳統工業品的老板,喝茶聊天時他煞有其事的問:“我這個產品該怎么020啊,咱不能掉隊啊,幫忙想想辦法”,我問他“你懂020么?他支支吾吾半天說不懂,是看別人都說覺得有戲才想嘗試”,我當時腦海中就閃現出兩個詞,“知變、善變”。
知變善變,知變在前,善變在后,不知變,善變就無從談起了,知變分兩個層面,一個是知道(聽說)、一個是了解(明白),在互聯網思維風起云涌的時代,能同時透徹掌握知變兩個層面且能做到善變的傳統企業老板恐怕少之又少,大部分老板對互聯網的認識還只是停留在聽說或者跟風的狀態,形不成專業,更沒有形不成善變的氣候,舉個簡單的例子,企業網站建設在早期是不被老板們接受的,覺得虛無縹緲,中國人講求“不見兔子不撒鷹”,看不到穩妥的效益,老板不愿意多花一分錢,但看現在,無論是快消品還是工業品,無論是大企業還是小門頭,幾乎每企一站,毫無例外,建站潮流是因為他們都已經熟悉掌握網絡營銷,都明白電商模式了么?好像不是,還是隨眾心理居多吧,再加上一些網站建設公司賠本賺吆喝的超低價甩賣,促使老板們盲目建站,網站是有了,但是否能做到了解網站、熟悉網站、運用網站卻是到目前為止還在困擾著老板們的難題,更別提眼前的移動互聯網各種應用了,網站內容三年一更新,網站各欄目內容毫無原創,拼接硬湊,網站美工全無設計感,完全是模板式網站,不懂推廣,一年沒幾個點擊量,在這樣的現狀面前,我們是不是嗅到了“淺知變,不善變”的味道呢。
互聯網時代,帶給傳統企業的沖擊是巨大的,方方面面都有波動,從原來明顯的市場區域劃分及局限性到現在全球是一家的大市場現狀,從原來的消費者與企業極度的信息不對稱到現在信息爆炸式對稱,從原來傳統媒體廣告動輒幾千萬的投入到現在自媒體自宣傳的低成本高收益,從原來渠道招商、成本、管理的混亂難做到現在網商崛起、成本速降、管理簡化的順暢,從原來企業生產跟風產品到現在生產消費者參與設計的互動體驗式產品,這一系列的轉變,都是傳統企業在互聯網時代攫取到的寶貴理念,但在這大變革的背后,也依然充斥著浮躁的氣息,傳統的生產型企業與互聯網及移動互聯網的結合還處在磨合期的前半段,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很多傳統企業老板僅僅知道了互聯網很重要,但不明白如何運用互聯網這個載體進行品牌宣傳、產品交易、數據收集,急于求成的心理大行其道,我認為,當傳統企業對互聯網的認識還沒有從“知道”轉變為“了解”時,就更無從去談善變了,因此失敗者比比皆是,2010年9月,由山西煤商首期出資1億元建設的全國最大酒類零售網站——酒仙網。營運兩個月之后,時任酒仙網CEO葉曉麗交出了一張虧損980萬元的成績單而遭遇 “下課”。今年4月,酒仙網又獲得兩家知名國際風投2000萬美元的聯合注資,據酒仙網副總裁趙燕平透露,目前酒仙網仍未盈利。2010年,時尚服飾美特斯邦威旗下的邦購網上線,但誰也沒有意料到,在之后短短一年不到的時間,美特斯邦威發布公告稱,因盈利難以保障,公司決定停止運營電子商務業務,網購平臺交由控股股東打理。無論是資源配置、物流配送,還是營銷運營都無法適應邦購網的發展需求,特別是面對專業B2C的打壓,只有招架之功,根本沒有還手之力。無可奈何,邦購網只能在6000多萬白白打了漂之后于2011年10月黯然收場。這些傳統企業的網絡轉型,不成功的原因無非是不知變、不善變,不知自己的優劣勢、不知互聯網的特性、不善把握自身優勢與互聯網優勢結合、不善用互聯網優勢去彌補自身弱勢、更不善于以互聯網思維去操作互聯網平臺,用傳統思想去做互聯網,必敗。
在互聯網眾多特性中,解決信息流是第一位的,也便明顯的告訴我們互聯網原本持有的核心特性是渠道,是信息載體,是虛擬市場,現在提倡的互聯網思維并不是完全脫離了傳統產品或營銷概念,并沒有從4P等營銷理念中完全驅離出來,唯一的變化就是根據線上線下的特性進行的革新,傳統企業想要與互聯網結緣,必須先要知道她、了解她、熟悉她、掌握她,才能保證緣分的長久,沃爾瑪在美國的成功,核心在于信息化建設,全流程電子化管理,我們能從中看到讓互聯網在傳統企業的某一項上先開始發力,而不是把所有市場營銷精力全面轉移,保險且適合,更讓我們明白了練好內功對于網絡化轉型至關重要,通用電氣公司的高級經理人在收到董事長兼總裁杰克.韋爾奇的第一封電子郵件時肯定大吃了一驚。在過去幾十年間,韋爾奇一向習慣于使用紙和筆;現在,他開始通過電子郵件與同事們溝通。在公司內部的一個經理會議上,他呼吁公司向互聯網挺進,要求每一個業務部門建立自己的主頁。他說,互聯網是他的商業生涯中“最偉大的變革”。從這里我們也可以看出,互聯網之于傳統企業的滲透,不僅僅是建個網站這個簡單的表面行為,而應該是全民皆兵似的網絡普及,在國內很多傳統企業老板的年齡在40—60歲的位置,很多人還處在從不上網、從不網購的現狀,我們設想,假如企業老板都在骨子里都不了解網絡、不支持企業網絡化,隨便高薪聘請幾個網絡高手是無法推動企業網絡轉型的,因此,要想在互聯網時代順利轉型,先從老板思想的網絡化開始,再到中高層、基層,假如我們的企業的門衛都能清晰的講出我們企業的互聯網轉型,我相信這個企業的互聯網思維已經開始變得靠譜了。
假如把傳統企業在互聯網時代的應對劃分幾個層級,我認為有以下三層,最底層的是看不清、不屑一顧的不知變,第二層是搞不懂、濫竽充數的淺知變、不善變,第三層便是知變善變的變色龍型企業,能隨時代特性及氛圍的變化而變化,是所有企業學習的典范,在我國,從最初的中小企業積聚在最底層的排斥期,到現在進入第二階段的模糊適應期,傳統企業在掙扎中前行,隨著國家推動從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的戰略,傳統企業應該從原來只看訂單生產的井底看天,到現在走出井口邁步世界,打造屬于我們自己的大牌形象,中國錯過了世界經濟發展的多個變革機遇期,但眼前的網絡時代崛起,中國并沒有掉隊,甚至還將引領互聯網時代的潮流變革,作為國家經濟支柱的傳統企業,應該在此機遇下,推動企業在品牌打造、產品塑造、渠道拓展、平臺搭建、整合傳播等方面互聯網化,但前提是要做到在知變善變中變革,除此之外還要搞清楚一點,企業的核心是產品,品質問題不僅不會因為互聯網的到來而變得不重要,甚至會變得極度苛刻,在信息極度對稱的情況下,再靠老一套的低端產品加高檔包裝蒙騙消費者的現象將很難再有立足之地了。
都說不以結婚為目的的談戀愛是耍流氓,我認為,不以知變善變為基礎的傳統企業網絡化轉型是自找死路,互聯網是社會發展、經濟發展過程中的產物,它能幫助人們生活更方便,幫助企業研發、溝通、交易、售后更簡便,成本更低,它并非遙不可及,傳統企業應該像交朋友一樣,去接觸它、了解它、熟悉它,以便于長久相伴,就像存活了兩億年的鱷魚一樣,它是水陸兩棲,多一項技能,便是多一種生存的可能,與它相比,它恐龍時代的鄰居們早就玩完了,互聯網時代,傳統企業不必驚慌,記住知變善變,方能始終。
- 上一篇:李光斗:“不在狀態就換人”
- 下一篇:丁舉昌:稻盛和夫的“活法”到底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