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由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與臺灣工商協進會、香港中華總商會共同主辦,深圳工業總會承辦的“海峽兩岸暨香港經貿論壇”上,兩岸三地專家學者及知名企業負責人圍繞創新經貿合作機制等主題進行深入交流。
全國政協常委、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會長李毅中發表主旨演講時指出,繼續擴大在貿易、服務、產業等方面的開放力度,共建項目聯合開拓國際市場,在技術標準、科技進步、市場信息等方面加快交流合作等,對發展大陸和臺港澳地區經貿合作有著積極影響。
深圳市副市長陳彪到會祝賀致辭時指出,當前大陸經濟正加快推進“轉方式、調結構”,而臺灣和香港也都面臨著經濟結構調整與產業轉型的壓力。面對新形勢,攜手應對共同的機遇和挑戰,加強協同發展,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尤顯重要。
近年來,兩岸三地經貿合作獲得了新進展。李毅中介紹,大陸和臺港澳地區貿易再創新高,去年大陸與臺港澳地區的貿易額達5133.8億美元,約占同期大陸外貿總值的13.28%。香港作為內地企業上市平臺和國際融資渠道的作用進一步發揮,截至今年7月底,在香港上市的內地企業有747家,占香港上市企業總數的47.4%,占港股總市值的55.8%,成交金額占香港整體股份成交金額的73.8%,香港日漸成為中國企業揚帆海外的門戶和樞紐。截至今年9月,大陸累計實現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4608.6億美元,遍布全球14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很大部分是在香港和通過香港向海外投資完成的。此外,CEPA和ECFA框架下貨物貿易成果顯著。通過10年的開放,內地與港澳已實現貨物貿易自由化。截至今年7月底,超過524億港元的港產貨品享受零關稅優惠進入內地,節省關稅超過36億元人民幣。
“目前臺灣人民幣業務正在迅速開展,臺灣人民幣存款突飛猛進,兩岸三地金融合作正面臨新契機。”臺灣工商協進會理事長駱錦明表示,開放人民幣資本項目兌換,有助于引領兩岸“間接金融”新商機;此外,《兩岸服務貿易協議》開創兩岸資本市場整合的新商機。目前,兩岸三地電子商務金流服務平臺亦面臨新商機。
香港中華總商會會長楊釗認為,香港應可進一步強化在金融、商貿、法律仲裁和專業服務等方面的優勢,配合內地龐大市場和臺灣先進品牌設計與研發技術,共同構建三地互補的經濟和產業發展機制。兩岸三地亦可提升在文化創意等新興產業的合作,并訂立制度性的經貿合作安排,全面提升整個大中華地區長遠經貿發展的效率與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