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級名老中醫張崇泉在和順堂參觀 |
和順堂精品中藥生產基地 |
和順本草環境清潔、工藝嚴謹的流水線 |
鐘南山為和順堂題字:“和順濟民” |
和順本草中藥文化展示廳 |
在中國的中醫藥市場魚龍混雜、品質失德時,中藥界的“唐吉可德”宋鋼毅然殺入市場,用中藥飲品行業最先進的設備,嚴密的生產管理和工藝流程,做中國最好的中藥飲片廠,還中醫藥本色,還中醫藥尊嚴。
不得不說,深圳是個適宜夢想生長的地方。有人在這里掘金,有人在這里揚名,有人在這里創業,也有人在這里孜孜尋求人生的價值和方向。
宋鋼屬于最后一種。
“老實說,我從開始就不是奔錢去的。”他眼神炯炯,語氣堅定,“我就是想,人這輩子應該做點有意義有分量的事吧。”
2004年,46歲的宋鋼終于找到了讓他覺得“有意義有分量”的事,他把自己的人生坐標重新定位在精品中藥這個行當——而彼時,中國的中醫藥市場魚龍混雜,品質失信,整個行業經受著普遍的質疑與非議。宋鋼的想法無異于涉入一灘渾水中,去培植一株出泥不染的蓮花。于是,宋鋼被朋友們贈送了一個雅號:中藥界的“堂吉訶德”,意思是,這個滿懷豪情的理想主義者在做一件根本不可能做成的事。
8年后,站在投資一個億、占地1萬多平方米、集產學研于一體的現代化廠區門前,宋鋼自負地對記者笑道:“夢想正按照我的計劃一一實現!”宋鋼的笑容似乎再次證實:在深圳這片神奇的土地上,即使是一顆嬌弱珍稀的種子,即使沒遇上適宜的氣候,只要你堅守心底的希望,只要你用血汗勤苦澆灌,它總會綻放出理想的花來。
而開在宋鋼心尖上的這朵奇葩,叫和順堂。
“我要到你這里做事,就沖你的藥好”
魏金聲是個一輩子都浸潤在藥香里的老中醫。他當過基層中醫院的院長,還當過湖北鐘祥市主管科教文衛的副市長。退休后,魏老隨兒子移居深圳繼續行醫。2005年,魏老接診了一個家住東海花園的小患者,孩子連咳3個月,打針吃藥不見好。兒科是魏老的專長,他仔細問診之后開了藥方。但幾服藥下去并不見起色。魏老心生疑惑,他親自查看了尚未煎熬的草藥,“我一看,很氣憤!那藥有假!我開了一味北五味子,而藥店配的是南五味子,那根本就是兩種東西!價格差不多相差十倍!”
魏老憤然離開了那家藥店。后來聽別人說,附近有家叫和順堂的藥店賣的藥不錯,魏老便親自帶著那位患者來買藥。“說真的,我搞了幾十年中醫,少見這么好的藥。熬出的湯醇黃透亮,孩子三服藥下去病就好了。”
2005年7月,魏老走進剛剛開張的和順堂國醫藥館香榭里店,對董事長宋鋼說:“我要在你這里做事,我是沖你的藥來的。”
魏金聲成了和順堂第一位“和大夫”。
7年過去了。魏金聲小小的診室已接待了3萬多患者,每天慕名來排隊掛號的病人讓75歲的魏老應接不暇“不是我醫術多么高明,”魏老先生一臉誠懇對記者說,“方子都是祖宗留下的,我們只需要好好學好好用。關鍵是藥一定要好,要不怎么說藥到病除呢?”
“我很悲哀,不做假藥也能成英雄”
7年前,和順堂可不是這樣的局面。因為“純中醫中藥”這條另辟的蹊徑太過冷僻,他們的藥店一度舉步維艱門可羅雀,想請個好點的醫生都不易。
董事長宋鋼每每回憶起創業之初,就感慨萬千。在趟中醫藥這攤“渾水”前,宋鋼早已是深圳市屬企業一個成功的管理者,做貿易做得風生水起。直到一個偶然的機會,他接觸到日本做漢方藥的知名企業“津村”,人生的方向才驀然發生改變。
津村是日本最大的漢方藥制藥企業,涉足中醫藥已經100多年。1999年,津村的銷售收入就達到6.12億美元,比全中國出口的中藥材、植物藥提取物、中成藥合計銷售總額還高出16%。2004年9月,做貿易的宋鋼獲得了深圳津村生產的中藥飲片在大中華地區的獨家代理權。
“之后,我去北京、上海等地的中藥材市場走了一圈。”剛剛準備入行的宋鋼被眼見的亂象深深震驚,“沒想到中藥市場這么亂!大量的偽劣藥材充斥市場,來路不清等級不明。藥材批發市場更是魚龍混雜,甚至一些被提取過的藥材、霉變或過期的飲片,也通過再加工重新流入市場。”
“再看日本人是怎么做的。深圳津村在中國建立了多個GAP藥材基地,為了保證藥材成分的穩定,津村的科研人員每年幾次到種植基地手把手指導農民種植,用最嚴格的標準進行質量控制,再用高于市場幾倍的價格收購。也就是說,他們買走了我們最好的藥材,而我們卻在用假藥坑害自己的同胞。”
為身為中醫藥發源地、擁有皇皇數千年中醫藥史的中國找回應有的尊嚴——一個隱約的念頭開始在宋鋼心里萌動。
從代理津村的產品開始,宋鋼就期待著有一天能做出中國自己的精品中藥飲片。“我要找回純粹的中醫藥模式,讓中國的老百姓也吃到好藥、真藥、良心藥。”
8年后的今天,當和順堂干出點規模干出點名氣的時候,有人問宋鋼成功的秘密是什么?宋鋼說,和順堂的秘密很簡單,就是沒有秘密。“有時候我覺得很悲哀,不做假藥也能成英雄。和順堂不過是把國人自己丟掉的、別人拿去的再拿回來罷了。”
“你可能做先驅,更有可能成先烈”
其實,不做假藥的英雄也不是那么好當的。
現任和順堂副總裁、和順本草總經理的林蔚,曾經是深圳一致藥業的高管。他加盟和順堂不久,卻是醫藥行業的“老江湖”。林蔚說:“8年前宋鋼就找過我,希望我和他一起做。老實說,我很敬佩他的膽識、眼界和魄力,但并不看好他要做的事。我對他說:你可能成先驅,但更有可能成先烈。因為當時的環境下,沒人認為純中醫藥模式能生存下去。”
2005年3月,深圳市和順堂醫藥有限公司成立。正如林蔚預料,這是一個異常艱難的起步。
“你知道我是怎么過來的?”宋鋼苦笑著問,“津村供給我們60多味藥就讓我們開店了。而且我們的藥比市面上貴四五倍。連我們藥店的經理都沒底氣,覺得自己像是在宰人。顧客就更不用說了,進店就直接罵人。” 宋鋼說,那些日子自己就像一個導游,見人就想往自己的店里拉。
“我不可能跟每個人講,這藥是如何的地道,經過怎樣的精挑細選,沒有化肥沒有農藥殘留等等等等。他們對此不了解也不相信。他們對你唯一直觀的認識就是你比別人貴。”
“實際上每一步都很無助,就像堂吉訶德”
宋鋼做生意從沒虧過,這一點讓他自覺很牛。但和順堂的起步讓他感受到前所未有的阻力和壓力。
宋鋼選擇在深圳成熟社區開設門店,建立銷售終端。但由于規模和名氣都不大,市場反應冷淡,開店半年內竟然沒有幾個主動上門的顧客。與此同時,為了在醫院謀求一塊生存空間,宋鋼到處游說,讓醫生們相信他的藥是真正地道的好藥,“我只敢跟他們說,希望能給患者多一個選擇,甚至不敢說是‘好的選擇’。”
2005年7月,費盡周折的宋鋼終于在深圳市中醫院開設了一間精品中藥房,但因為沒有納入醫保體系,只能自費購買,開張3個月,不僅沒有賺到錢,反而要倒貼醫院中藥師的工資。
這一年,和順堂每月的顧客不到百人,一年賣出的藥2.4噸,不及今天一個月的十分之一。
“你覺得你在做一件有意義的事,很正義很偉大,但實際上每一步都很無助,跟他們說的一樣,真就像堂吉訶德。”
“我要做中國最好的中藥飲片廠”
好東西還要行家識貨。“名醫配名藥”的推廣模式在宋鋼心里開始明晰起來。
得益于敢于改革創新的深圳風氣,2007年3月13日,和順堂的第一家門店香榭里旗艦店同時注冊了經營中藥藥店和中醫診所牌照,成為國家首家“中醫坐堂”試點單位,“中醫坐堂”在深圳率先開禁。
一個更宏大的設想在他心中完成。他要做中國最好的中藥飲片加工廠,像津村那樣,甚至比津村更好。
2007年,和順堂向深圳市食品藥品監督局提出了“請求支持建設和順堂精品中藥飲片生產示范基地”項目的申請,藥監局通過全面調研、考察,向深圳市發改委發出推薦函。不久,在深圳市政府召開的國家生物產業基地聯席會上,和順堂精品中藥生產示范基地項目獲得全力支持,成為第一批進駐龍崗大工業區深圳國家生物產業園的五個項目之一。
與此同時,宋鋼與深圳津村展開了艱難的合作談判。最終于2009年4月,與深圳津村董事長中村簽署了“技術使用許可和技術指導備忘錄”,并確定了“飲片加工制造設備轉讓名錄”,交接了“飲片生產工藝、原料和成品質量標準與檢驗規程”等核心技術資料。至此,和順堂擁有了完整的、世界一流的精品中藥生產和質量保證體系。
宋鋼終于松了一口氣。
2009年6月3日,對宋鋼來說是個大日子。和順堂精品中藥生產基地奠基儀式在深圳龍崗大工業區國家生物產業園舉行。這是一個斥資1億元、占地1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22000平方米、配備國際一流水準的工程實驗室、研發中心和近萬平米的恒溫、恒濕倉儲設施,產值可達3億元以上的龐大工程,也是國內技術最先進、裝備最精良、且具備自主知識產權的精品中藥飲片生產基地。
和順堂終于完成了自身產供銷一條龍架構。從上游“道地、安全、有效、穩定”的飲片質量控制體系構建,到下游“癥對、方準、藥靈”的中醫坐堂診療模式,全程可追溯的中醫藥服務質量控制體系搭建完整,企業內部具備了實現優質微循環的可能,宋鋼心中的名醫、名藥、名店、名廠經營模式初具雛形。
“在我眼里,中草藥都是應該敬畏的”
走過創業時的重重波折,和順堂也終于過上了和順日子。
2009年12月31日,和順堂精品中藥生產基地(和順本草)順利封頂,2010年5月通過國家GMP認證,填補了我國現代化精品飲片生產項目的空白。
2011年11月,和順本草完成所有產品品牌切換工作,并率先在精品中藥飲片上采用了條碼追溯系統。將和順堂的中藥飲片包裝袋后的條碼輸入和順堂網上查詢系統,藥的產地、批號、生產時間、檢測報告等信息一目了然。和順百草的“草”都成了有身份的草。“在我眼里,它們都是有生命的,都應該被敬畏被尊重。”宋鋼說。
讓我們看看一棵用來救命的草是怎樣被敬畏被尊重的。
和順本草負責采購的業務部副總監文琪珺說:“采購地道藥材從基原認定環節就開始了。我們在不同的時間要做不同的事情。種植季節我們會到產區看土地、指導藥農插苗。比如薄荷,我們一定要崇明島或者千島湖的藥苗,那里空氣好,無污染。生長期我們要監控化肥農藥的使用,采摘期還要指導他們加工技術。”另外,為了讓供應商能從心里真正了解、認同和順堂的品質文化,和順堂還專門邀請他們來深圳基地參觀學習,做業務和技術培訓。
每一個參觀過和順本草生產車間的人,都會為這里潔凈的環境、精細的工藝和嚴謹的操作深深打動。這里不僅有中藥飲片行業最先進的設備,而且有嚴密的生產管理和工藝流程。和順本草生產部總監李燁在深圳津村做了十多年,積累了豐富的生產管理經驗,“我們的風選機、金屬檢測機、粉碎機等都是進口的或者定制的。整個生產過程是在全封閉空調車間里,所有工作人員都穿專門的衣服,戴口罩帽子,車間內安裝有除塵系統,所有設備接觸藥材的部件都是不銹鋼材質……這些措施為的是最大限度地避免飲片在生產過程中受到污染。”
“質量不是生產出來的。”品質部主管陳霖對記者說。“它是一個可以追溯的系統,從查詢基源、產地確認、采購加工管理、儲藏運輸、到飲片生產、庫房保存、成品檢測、條碼錄入直至成品輸出,貫穿每一個環節。中藥的貯存養護也至關重要,保管不好就可能霉變、蟲蛀、變色、揮發、泛油、風化、潮解甚至腐爛變質。我們建有7500平方米15℃以下、濕度60%的恒溫恒濕倉庫,裝有總投資超過千萬元的空調系統,一年下來,每公斤中藥的冷氣費用都不少。”
精品中藥飲片就是這樣煉成的。2009年6月,我國首批國醫大師、中醫泰斗鄧鐵濤老先生在了解了和順堂的創業故事之后,慨然題詞:“還中醫藥本色!還中醫藥尊嚴!”
這句話正說出了宋鋼一直以來無法釋懷的心結。
“一個圈外人,做了圈內人做不到的事”
良藥的可貴,良醫最清楚。和順堂對中醫藥傳統的堅定回歸,以及對中藥技術現代化的追求打動了業內一大批堅守知識分子良知的專家。
尤昭玲,原湖南中醫藥大學校長、著名中醫婦科教授、國家級名中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國家中醫管理局重點學科中醫婦科學學術帶頭人,中華中醫藥學會首席健康科普專家。在了解了和順堂的艱苦創建和高遠抱負之后,毅然將自己的婦科名醫工作室設在了和順堂。“他是一個圈外人,但他為中醫藥傳承、發展和創新所做的貢獻勝過任何一個圈內人。”尤教授說。“和順堂精品中藥戰略,改寫了中醫無良藥可用的尷尬局面,讓我們中醫有了用良藥去沉疴的自信和自豪。”
年逾七旬的張崇泉老先生是國家級名老中醫,也是終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心腦血管病和老年病學術帶頭人。張老也把自己的名醫工作室設在了深圳和順堂,并開始在每月的休息日里擠出兩個半天到和順堂坐堂問診。
中國工程院院士、世界著名中醫針灸學專家石學敏教授參觀了和順堂精品中藥生產基地與和順堂國醫藥館后,揮筆寫下了一句話:“和順堂為中醫藥發展帶來新的曙光”。
“誰說中醫藥沒有前途?!”
在中醫資源貧乏的深圳,一批國家級名醫的到來無疑為深圳人的健康生活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福音,開在家門口的和順堂無疑成了老百姓眼中真正的“幸福導向工程”。2009年11月18日,廣東省中醫藥局批復了和順堂《關于請求批準“和順堂開辦中醫藥連鎖門店”的請示》。2010年起,和順堂東莞旗艦店、廣州旗艦店、惠州店相繼開業。
2011年12月,和順堂國醫藥館第22家連鎖門店——香港跑馬地店盛大開業。由此,和順堂帶著自己的純中醫藥模式和理想,穩步走向了珠三角及香港、澳門市場。
“和順堂現象”迅速引起衛生部、中醫藥管理局等各級領導的重視與關注。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到和順堂進行“中醫坐堂”調研時作出這樣的評價:“經營精品中藥飲片的和順堂打造了一個民族中藥飲片品牌,這是對中國中醫藥的一個了不起的貢獻。”衛生部副部長兼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更是興奮地說:誰說中醫藥沒有前途?!
“我要為中國中醫藥的發展做出標本”
今天的和順堂已經是一塊響當當的招牌。經過了8年的不懈努力,它旗下已擁有60余家精品藥房和連鎖門店,匯聚了包括多名國家級名醫在內、由150多位名老中醫組成的和大夫專家團隊,在沒有進入醫保體系的情況下,每天到和順堂就診的人數達1000到1500人次,年銷售規模達到了9200萬元,利潤突破1500萬元。傳統中醫藥終于在這片現代化的土地上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面對大好形勢,宋鋼并沒有將理想的初衷無限放大。他給自己立下幾項規矩:一、不進社保。他要真實體現中藥的價值。二、不搞批發。三、不做西藥、中成藥、稀貴藥,只做好藥、真藥、良心藥。四、不盲目擴張。“我不認為精品中藥是一個無限的產品,700多味藥有700多種生長特性,不是說可以隨意擴大的。”
十年磨一劍,宋鋼說:“從明年開始,3年內,我要做到100家終端店。一家店十個醫生,就是要吸引1000個名老中醫。我希望3年之后把影響力做到國外去。我要給中國的中醫藥發展做一個標本出來。”
事業做大了,但現在的宋鋼仍然像個導游,有機會就帶著行內行外四面八方來考察學習的人參觀他的藥店、他的工廠,讓事實告訴大家祖國的中醫藥事業是多么寶貴多么有希望,不蠅營狗茍,不見利忘義,堅持一份純正光明的理想一樣可以做出漂亮的事業來。“我希望更多的人了解中醫藥、熱愛中醫藥,大家一起把這個事業做起來!”與8年前不同的是,看著越來越多的人被他的事業所感染所鼓舞,這個北方漢子剛毅的臉上不再是布滿無奈,而是滿臉洋溢著清澈滿足、被希望照亮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