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業當家需要更多“小巨人”

  • 來源:深圳商報
  • 2023-01-11

cb7eac3f-fc68-40af-90e3-ceb6ce43c0fc.jpg

深圳“專精特新”企業展。深圳商報記者 廖萬育 攝

深圳商報首席記者 彭琰

1月10日上午,6位廣東省政協委員在廣東省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首場“委員通道”上積極獻策,專精特新“小巨人”、生物醫藥科研成果高效轉化、AI養老等經濟社會熱點話題成為政協委員關注焦點。

制造業當家需要更多專精特新“小巨人”

民盟廣東省委會科技委員會委員、珠海納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雷震用“只挖一米寬,掘一千米深”這句話生動描述了專精特新企業在細分領域的精耕細作。廣東作為制造業大省,近年來已累計培育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877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超過5000家。“十四五”期間,廣東將力爭培育1萬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200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為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實現制造業當家提供重要保障。

未來廣東如何走好專精特新這條路?雷震提出了兩條建議。雷震建議發揮粵港澳大灣區協同優勢,密切鏈接資本、產業和專精特新企業。探索建立大灣區專精特新培育工作聯席機制,由粵港澳三地政府部門和交易所、投資機構、行業協會、專家學者等組成協調小組,聯合開展相關工作。強化金融創新,引導全球化資本、市場化投資機構投資專精特新。從“募、投、管、退”全流程支持,形成面向專精特新企業的長期穩定投入機制。

雷震建議“政產研學金”聯動全面賦能專精特新。政府部門牽頭組織產業鏈企業、高校、研究機構和金融資本市場,形成常態化聯動機制,優化專精特新企業的“發掘、篩選、評審、服務”鏈條。繼續用好用活“鏈長制”,把培育專精特新企業作為“鏈長制”的重要內容,積極推動創新鏈、資金鏈、人才鏈結合,推進制造業龍頭和專精特新企業深度融合發展。著力打造一批專精特新優勢突出的小微企業園,引導專精特新企業集聚發展。

專業服務助力生物醫藥科研成果轉化

“生物醫藥領域的科技創新,直接關系到人民生命健康??茖W家在實驗室研究出來的重大成果,如何才能盡快造福老百姓、降低全社會醫療成本、助力健康中國建設?”生物島實驗室主任助理、廣州開發區二級巡視員楊壽桃認為,唯一有效路徑就是實現高效率的科研成果轉化。楊壽桃指出,生物醫藥領域的科研成果轉化具有技術門檻高、實施周期長、投資額大、風險高等特點,不僅需要十分專業的科研團隊,還需要政產學研各方的協同合作。為此,建議著力解決科研成果不實用和市場價值低的問題,加大對成果轉化專業機構的扶持力度。

楊壽桃指出,廣東省每年產出的生物醫藥類科研論文和專利數量喜人,但真正滿足社會需求、具備足夠市場價值的成果并不多。要征集凝練產業、臨床真實的應用需求和關鍵技術,采用“揭榜掛帥”等方式,整合大學、科研機構等資源聯合攻關,從源頭上保障科研成果有需求、有價值、有市場,真正解決實際問題。科研人員可以勝任復雜的科學研究工作,但大多數不具備成果轉化的專業能力。大學和科研機構沒有條件專注成果轉化,而產業資本不愿過早介入初期成果轉化,建議政府部門出臺相關政策,大力扶持省實驗室等專業機構,建優配強成果轉化專業服務團隊,協助科研人員將研究成果轉化為樣品樣機,全程為科研人員轉化成果提供專業服務。

加快開發智能養老服務產品

“預計到2030年,廣東將進入中度老齡化社會。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如何提供更多的適老化智能產品和服務,讓老年人能用、會用、想用?”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廣東省人工智能產業協會會長杜蘭關注智慧養老。

杜蘭建議加快開發智能養老服務產品。廣東是機器人制造大省,建議設立專項政策,支持企業提升康養機器人、陪伴機器人等產品的智能化水平。進一步支持機器人智能交互開放平臺建設,降低情感計算、主動對話、多模感知、虛擬形象、運動智能等關鍵技術的成本與使用門檻,不斷提升產品在日常出行、就醫、消費等場景中的適老水平。

杜蘭建議推動智能化產品在老年人群體普及使用。充分發揮社區、街道、老年大學、志愿者組織的力量,加速智能化產品在老年人群體中的普及。定期組織開展高新技術企業科普游、智能化產品使用經驗交流會,幫助老年人及時學會使用智能化產品,更好地享受智能化時代的便捷服務。 

久久99精品九九九久久婷婷,精品国偷自产在线电影,欧美人成人亚洲专区中文字幕,欧美一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日韩精品乱码AV一区二区蜜桃 | 日本有码在线视 | 在线视频免费国产午夜 | 亚洲三级在线免费 | 丝袜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 亚洲天堂在线观看视频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