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政策資訊 > 市級通知

    關于組織申報2013年廣東省省級科技計劃項目(第六批)的通知
    • 發布日期:2013-06-08
    • 來源:深圳市科技創新委員會
    • 文字 〖

    各有關單位:

    根據《廣東省科學技術廳 廣東省財政廳關于組織申報2013年廣東省省級科技計劃項目(第六批)的通知》(粵科函規劃字〔2013〕643號),2013年廣東省省級科技計劃項目(第六批)受理和推薦工作已經開始。請各有關單位積極組織申報。有關注意事項具體如下:

    一、申報單位需通過登錄“省科技廳業務綜合管理系統(http://pro.gdstc.gov.cn)”進行網上申請。申報單位網上申報截止時間為2013年6月20日下午5:00。

    二、各申報單位完成網上申報后,將申報書(正式上報版)打印一式2份(A4幅面、雙面印刷、簡裝),于2013年6月25日下午5點前交至福田區市民中心中區行政服務大廳東廳13-14窗口。聯系人:呂睿,李松梅,電話:82002191、82003475、82107353。

    三、其它未盡事宜,以廣東省科學技術廳 廣東省財政廳關于組織申報2013年廣東省省級科技計劃項目(第六批)的通知內容為準(具體內容詳見附件1)。

    專此通知。

    附件:1. 廣東省科學技術廳 廣東省財政廳關于組織申報2013年廣東省省級科技計劃項目(第六批)的通知

       2. 2013年廣東省重大科技專項項目申報指南

    深圳市科技創新委員會
    2013年6月5日

     

    附件1:

    廣東省科學技術廳 廣東省財政廳關于組織申報2013年廣東省省級科技計劃項目(第六批)的通知

    粵科函規劃字〔2013〕643號

    各地級以上市科技局(委)、財政局(委),順德區經濟和科技促進局、財稅局,財政省直管縣(市)科技局、財政局,省直有關部門,各有關單位:

    為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全國“兩會”精神,落實省委、省政府有關部署,積極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大力推動發展創新型經濟,強化科技計劃項目對集聚創新資源、優化創新環境和落實創新政策的導向作用,現組織開展2013年廣東省省級科技計劃(第六批)——省重大科技專項資金項目申報工作。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申報方式

    項目申報必須通過省科技廳業務綜合管理系統(http://pro.gdstc.gov.cn)按時提交項目申報書及可行性報告等申請資料。

    二、申報要求

    (一)項目符合國家和省科學技術“十二五”規劃,符合申報指南和《廣東省重大科技項目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粵財工〔2009〕166號)的要求。

    (二)優先支持實施期內能產生較多數量專利成果(尤其是發明專利或獲得國際PCT專利)的項目。 

    (三)申報單位為省內注冊的法人企業、高校、科研機構及行政機關或事業單位,具有獨立法人資格。鼓勵企業與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以產學研結合的方式聯合申報。聯合申報各方須簽訂共同申報協議,明確約定各自所承擔的工作、責任和經費。

    (四)申報單位必須按照有關要求出具自籌經費投入的承諾函,申報單位為企業法人的,應同時承諾當申請的財政資助資金未獲足額批準時,缺口部分自行補足。

    (五)有以下情形之一的申報單位或項目負責人原則上不得申報:1.企業法人有3項以上(含3項)省級科技計劃重大、重點項目(即立項財政扶持資金大于或等于100萬元)在研未結題的;2.企業法人有1項以上(含1項)省級科技計劃項目合同到期1年,仍未提出驗收申請或驗收材料未經主管部門審核通過的;3.項目負責人有2項以上(含2項)省級科技計劃項目在研的;4.所承擔的其他政府科技計劃在專項資金審計過程中發現重大違規行為的。

    (六)有以下情形之一的項目資格審查不通過:1.申報單位按指南要求需提供的財務報表、項目合作協議、經費配套承諾、查新報告等重要附件材料不齊的;2.同一項目負責人本年度牽頭申報2項以上(含2項)科技計劃項目的;3.同一項目通過變換課題名稱等方式進行多頭申報的;4.項目主要內容已由該單位單獨或聯合其他單位申報并已獲得省科技計劃立項的;5.項目未經主管部門組織推薦的。

    (七)主申報單位必須具備與申報項目內容相關的基礎和能力,項目申報書的內容、指標必須明確客觀,嚴禁各種夸大和作假行為,項目如獲得立項要確保申報書和合同書的內容、指標的一致性,違者按有關規定嚴肅處理。

    三、申報程序

    (一)注冊。首次申報的單位在省科技廳業務綜合管理系統注冊單位信息,獲得單位用戶名和密碼,同時獲得為本單位項目申報人開設用戶帳號的權限;項目主持人從單位科研管理人員處獲得用戶名和密碼,填寫個人信息后進行申報。已注冊的單位繼續使用原有帳號進行申報和管理。

    (二)申報。各單位和申報人注冊后即可通過網絡提交申請書及相關材料,并在主管部門審核通過后打印書面申報書一式1份(指南另有要求的,以指南為準)送交所屬科技、財政主管部門。
    各地市所屬申報單位將書面申報材料送當地縣(區)科技局、財政局,再由縣(區)科技局、財政局統一送地級以上市科技局、財政局;省直單位送交本系統主管部門。

    (三)審核推薦。各級科技主管部門會同財政部門對申報項目進行審核后,向省科技廳、財政廳作匯總推薦。其中各地市所屬企事業單位的申報項目,必須由市科技局和財政局聯合行文向省科技廳、省財政廳擇優推薦(含推薦項目匯總表)。省直主管部門直接在省科技廳業務綜合管理系統對申報項目擇優推薦,并以正式文件報送推薦項目匯總表至省科技廳、財政廳。

    (四)資格審查和項目評審。省科技廳會同省財政廳組織專家,對各主管部門推薦的項目進行資格審查和評審,按照競爭擇優的原則列入科技計劃予以支持。

    四、申報時間

    申報單位網上申報截止時間為2013年6月20日下午5:00,各級科技主管部門網上審核推薦截止時間為2013年7月1日下午5:00。書面申報材料送省科技廳業務受理窗口的截止時間為2013年7月5日下午5:00。

    五、聯系方式

    書面材料報送地址:廣州市連新路171號省科技信息大樓1樓廣東省科技廳業務受理窗口(郵政編碼:510033)

    聯系人:省科技廳社基處:周 彧,020-83163889

        高新處:郭秀強,020-83163874

        業務系統技術支持:020-83163338

     

    附件2

    2013年廣東省重大科技專項項目申報指南

    一、重大新藥創制

    針對惡性腫瘤、心腦血管疾病、神經退行性疾病、糖尿病、精神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耐藥性病原菌感染、肺結核、病毒感染性疾病等嚴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著重解決未被滿足的臨床需求,開展包括化學藥物、現代中藥及生物技術藥物等重大創新藥物的研究,發展低成本先進適用醫療設備,建設生物藥產業化公共服務平臺。通過本專項的實施,促進具有我省特色的藥物創新體系的建設,加快重大新藥品種的研發,增強廣東省醫藥企業自主研發能力和產業競爭力。

    專題一:生物藥產業化公共服務平臺(中試基地)建設(專題編號:0329)

    (一)抗體藥物中試公共服務平臺建設。

    1.建設目標。

    支持抗體藥物中試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完成抗體藥物中試基地技術體系構建并開展公共服務,推動省內抗體藥物創新研究成果轉化。3年內,平臺應達到單罐發酵規模不低于1000升,抗體表達量不低于2g/L,抗體純化收率不低于70%的技術水平;推動1個以上抗體藥物完成臨床試驗并申報生產批文,1個以上抗體藥物獲得臨床批件并進入臨床試驗。

    2.建設內容。

    建設完善的符合GMP要求的抗體藥物的規?;a、制劑、質量控制關鍵共性技術及成熟工藝流程的中試服務體系,實現對創新成果的逐級有效放大,為產業化規模生產探索和獲取重要參數,為生物藥的臨床試驗提供符合規范要求的合格樣品。建設期內應完成不少于3個抗體藥物的中試放大服務,形成較高水平的公共服務能力。

    3.申報條件。

    (1)由企業牽頭進行申報。具有較好的中試、產業化的能力。
    (2)申報企業須設有專門的研發部門,具有從事新藥研發經驗。
    (3)鼓勵產學研合作,要求與國家級科研平臺聯合申報。

    4.支持強度:每項1000~5000萬元,且省級財政資金占項目總投入的比例不高于30%。

    (二)干細胞與再生醫學創新平臺建設。

    1.建設目標。

    以干細胞與再生醫學在組織康復、重大疾病治療和抗衰老醫學中的應用等為主線,建立干細胞臨床治療、康復及抗衰老技術應用與轉化的國家級創新平臺。

    2.建設內容。

    吸引和發揮國家級科研機構的技術優勢,加強產學研聯合及與臨床結合,建成多種干細胞與組織工程技術和產品研發的轉化及應用基地。

    3.申報條件。

    (1)申報單位具有國家級科研機構資質,具有較好的中試、產業化的研究能力。
    (2)平臺建設得到地方政府支持,地方財政經費投入超5000萬元以上。

    4.支持強度:每項1000~2000萬元,且省級財政資金占項目總投入的比例不高于30%。

    專題二:創新藥物臨床前研究(專題編號:0330)

    1.研究目標。

    通過專項支持,爭取在2015年底之前完成10~15個創新藥物的臨床前研究,并獲得國家藥監部門的臨床研究批件或臨床研究申請的受理通知書。

    2.主要實施內容。

    針對嚴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對候選藥物開展新穎性、有效性、安全性評估等臨床前研究工作。加速具有知識產權、成藥性好、可產業化的新藥進入臨床研究。

    ⑴化學藥:重點支持新結構、新靶點、新機制的1類創新藥物研發,尤其是基于新靶標或多靶標、分子靶向或信號網絡機制產生藥效的創新藥物;鼓勵具有突出臨床價值、能滿足臨床需求的新藥研究。
    ⑵中藥:支持具有較好研究基礎的基于藥材新有效部位、有效組分和有效成分的創新中藥開發,以及有較好的前期工作基礎,組方合理、治療病癥明確、藥效確切、具有明顯的特色和優勢、主要活性物質相對清楚、具有較大市場前景的創新復方中藥開發。
    ⑶生物藥:支持運用新技術開展的創新型生物技術藥物的研究,重點支持人源或人源化治療性單克隆抗體藥物、新型疫苗、新型基因工程重組蛋白質及多肽藥物等研究。

    3.申報說明:新藥品種應具有自主知識產權;作用機理基本明確,具有重要臨床價值,可滿足臨床需求或較已有藥品具有明顯臨床優勢;按國家相關法規和技術要求,已經啟動或部分完成規范化的臨床前研究;優先支持能提供良好資金配套保障的課題。

    4.申報主體:在廣東省省內注冊、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企事業單位。

    5.支持強度:每項100~200萬元,且省級財政資金占項目總投入的比例不高于50%。

    專題三:基層醫療機構創新醫療器械產品與示范(專題編號:0331)

    (一)關鍵技術、產品研發與示范。

    1.實施目標:所研發產品的成本比現同類產品成本降低20%以上,并在3個以上“十百千萬工程”試點醫療機構開展試運行。

    2.項目內容:重點開發服務于基層民眾的移動健康系統,包括佩戴式生理參數監測儀及健康綜合管理系統等;以降低醫療器械的使用成本為目的,開發適合基層醫療機構使用的新型診療設備、中醫診療設備等,并開展示范。

    3.申報說明:由企業牽頭申報,優先支持參與“十百千萬工程”的企業,鼓勵產學研聯合申報。

    4.支持強度每項100~200萬元,且省級財政資金占項目總投入的比例不高于50%。

    (二)產品檢測和評價平臺建設。

    1.實施目標:形成一套較完善創新醫療器械產品評價體系,為進入“十百千萬工程”創新醫療器械產品開展評價服務。

    2.項目內容:建立針對參與“十百千萬工程”創新醫療器械產品,從產品的創新性、安全性、適用性、先進性、可靠性、經濟性等方面,設計系統的評價方案,對創新醫療器械產品進行系統評價的科技服務平臺。

    3.申報說明:由大學、大型醫療機構、醫療器械檢驗機構等牽頭申報,須有企業參與,優先支持參與“十百千萬工程”的單位,鼓勵聯盟組織、產學研聯合申報。

    4.支持強度每項100~200萬元,且省級財政資金占項目總投入的比例不高于50%。

    2013年廣東省“重大新藥創制”重大科技專項實施期限不超過3年,其中專題三的項目實施期限不超過2年。

    二、低碳技術創新與示范

    為提升我省建筑及相關產業低碳節能技術水平,促進建筑低碳節能技術在全省建筑工程中的推廣應用,建設低碳示范省和宜居城鄉示范省,2013年廣東省低碳技術創新與示范重大科技專項繼續組織開展建筑及相關產業節能減排關鍵技術攻關及產業化,推進建筑節能減排關鍵技術集成和示范,提升建筑節能減排整體技術水平,力爭在全省建筑節能降耗的貢獻上有新突破。

    (一)建筑節能減排關鍵技術攻關及產業化。

    專題一:新型建筑圍護結構節能產品和技術(專題編號:0126)

    專題說明:新型建筑圍護結構節能產品和技術(新型墻體、建筑屋面隔熱保溫和門窗幕墻)有利于節約能源、保護環境、提高施工效率、降低工程成本、改善建筑功能。本專題與《廣東省建筑節能十二五規劃》積極鼓勵綠色建材的研究和生產、培養建筑節能產業的要求是一致的。

    專題內容:針對夏熱冬暖地區建筑節能需要,開發新型建筑圍護結構節能產品及其關鍵技術,實現規?;a,并在建筑工程中得到批量應用。重點支持:1.高強度低導熱一體化墻體和屋面材料;2.建筑外遮陽系統;3.高性能透光隔熱玻璃;4.屋頂綠化隔熱技術及產品;5.功能型建筑隔熱涂料。

    考核指標與要求:

    1.高強度低導熱一體化墻體和屋面材料:中強型、高強型加氣混凝土,其隔熱系數明顯優于同類產品,性能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建成相應材料生產線(≥10萬m^3/年),成功應用于建筑工程達5萬m^3以上;獲得實用新型/發明專利2項以上;提供產品技術標準(以備案為準)1項以上。

    2.建筑外遮陽系統:開發建筑外遮陽設計、生產、安裝、智能化操控成套技術、產品,產品安全性能高、設計新穎、遮陽性能好,與建筑一體化,不會影響建筑的美觀和室內舒適感。實現規模化批量生產,并能成功應用建筑工程(建筑面積≥5000m^2)3個以上;獲得實用新型/發明專利2項以上;提供產品技術標準(以備案為準)1項以上。

    3.高性能透光隔熱玻璃:玻璃可見光透射率、紅外透射率、太陽能透射率等指標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建成相應玻璃生產線(≥10萬m^2/年),成功應用居住建筑工程(建筑面積≥5萬m^2)2個以上或公共建筑工程(建筑面積≥2萬m^2)2個以上;獲得實用新型/發明專利2項以上;提供產品技術標準(以備案為準)1項以上。

    4.屋頂綠化隔熱技術及產品:開發建筑屋面綠化成套技術,研發綠化植物產品、種植配套產品各2個以上,成功應用建筑屋面工程合計5000m^2以上;獲得實用新型/發明專利2項以上;提供產品技術標準(以備案為準)1項以上。

    5.功能型建筑隔熱涂料:太陽能反射比、半球反射率等指標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建成相應涂料生產線(≥50噸/年),成功應用建筑工程墻體面積4萬m^2以上;獲得實用新型/發明專利2項以上;提供產品技術標準(以備案為準)1項以上。

    申報說明:項目完成時間原則上要求不得超過2年;擁有產品/技術的企事業單位作為主體申報,鼓勵與應用單位聯合申報;支持強度每項100~300萬元,且省級財政資金占項目總投入的比例不高于50 %。

    專題二:新型建筑低碳節能設備和技術(專題編號:0127)

    專題說明:推廣應用可再生能源與建筑一體化產品和技術是大勢所趨。目前,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應用比較有前景的當屬太陽能建筑一體化應用技術。同時,《廣東省建筑節能“十二五”規劃》明確指出要重點推廣通風空調制冷節能產品和技術。在夏熱冬暖地區建筑能耗組成比例中,空調能耗達到了建筑能耗的50%以上,是建筑能耗的主控制對象。本專題的實施對降低我省建筑能耗意義重大。

    專題內容:研發適合于夏熱冬暖地區的新型建筑低碳節能設備及其關鍵技術,并實現產業化。重點支持:1.可再生能源與建筑一體化關鍵技術及產業化,是指支持太陽能、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技術在廣東地區建筑規?;瘧茫纬煽稍偕茉蠢靡惑w化建筑,重點支持太陽能光熱/光電利用(如太陽能供熱水、采暖、照明等)技術應用,光伏光熱一體化(PVT)與建筑結合(如太陽能屋頂、幕墻、陽臺等)技術應用,太陽能與其他能源利用在建筑綜合利用技術應用等;2.光伏直流驅動空調/熱泵關鍵技術及產業化;3.熱濕環境溫濕獨立調控一體化關鍵技術及產業化;4.大型公共建筑空調系統節能關鍵技術及產業化,重點支持節能型大型公共建筑空調系統、HVAC水系統流量平衡調控技術等。

    考核指標與要求:

    1.可再生能源與建筑一體化關鍵技術及產業化:成功應用建筑工程(建筑面積≥1.5萬m^2)1個以上,可再生能源新增投資靜態回收期≤5年;技術應用后建筑能耗應低于現行建筑節能標準的80%,可再生能源冷熱利用的可再生能源替代率≥40%,可再生能源電利用的可再生能源替代率≥10%;獲得實用新型/發明專利,或者軟件著作權2項以上;提供產品技術標準(以備案為準)1項以上。

    2.光伏直流驅動空調/熱泵關鍵技術及產業化:與電網交流供電的直流變頻空調相比節能20%以上;DC-DC變換時實測變換器效率、MPPT跟蹤響應時間、跟蹤效率等指標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形成產能≥5000臺/年,成功應用建筑面積≥10000m^2;獲得實用新型/發明專利,或者軟件著作權2項以上;提供產品技術標準(以備案為準)1項以上。

    3.熱濕環境溫濕獨立調控一體化裝備關鍵技術及產業化:溫濕度獨立處理控制,處理風量≥10000m^3/h,能效高;實現規?;可a,成功應用建筑面積≥10000m^2;獲得實用新型/發明專利,或者軟件著作權2項以上;提供產品技術標準(以備案為準)1項以上。

    4.大型公共建筑空調系統節能關鍵技術及產業化:成功應用建筑工程(建筑面積≥2萬m^2)1個以上,其單位建筑面積能耗、單位使用面積能耗明顯低于當地同類型建筑平均水平;空調系統標準工況下系統COP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全年運行能耗比明顯降低;形成空調系統設計指南/技術手冊1部;獲得實用新型/發明專利,或者軟件著作權2項以上。

    申報說明:項目完成時間原則上要求不得超過2年;擁有產品/技術的企事業單位作為主體申報,鼓勵與應用單位聯合申報;支持強度每項100~300萬元,且省級財政資金占項目總投入的比例不高于50 %。

    專題三:基于物聯網技術的大型公共建筑節能運行管理系統(專題編號:0128)

    專題說明:物聯網技術具有低成本、低功耗、支持節點對規模組網的特點,通過無線通信技術和傳感器技術的結合,能夠組建大規模的測控網絡?;谖锫摼W的建筑節能減排技術不僅有利于提高建筑節能減排的效果,而且便于提升建筑智能化水平和建筑整體功能。物聯網技術的迅速發展為建筑節能領域帶來了新的發展契機。

    專題內容:針對大型公共建筑,運用物聯網技術,實現建筑照明智能控制系統、空調系統、電梯系統、熱水系統、電動遮陽設備等各種對建筑能耗影響較大的設備、系統與網絡的連接,建立海量的建筑用能設備運行信息數據庫和監控管理平臺,通過對海量能耗數據的存儲與管理、處理與分析,從能效優化角度,實現對建筑整體運行智能在線監控及處理,大幅提升整個建筑的運營管理水平和能效利用水平。

    考核指標與要求:1.開發相關硬件及軟件系統平臺并進行項目應用,獲得實用新型/發明專利,或者軟件著作權2項以上;2.成功應用大型公共建筑(建筑面積≥2萬m^2)3個以上,技術應用后建筑能耗明顯低于當地同類型建筑平均水平。

    申報說明:項目完成時間原則上要求不得超過2年;擁有產品/技術的企事業單位作為主體申報,鼓勵與應用單位聯合申報;支持強度每項100~300萬元,且省級財政資金占項目總投入的比例不高于50 %。

    (二)建筑節能減排技術集成與示范。

    專題四:建筑低碳節能技術集成示范(專題編號:0129)

    專題說明:建筑節能減排是一項復雜而又艱巨的工作,既需要政府的積極引導,更需要全社會的積極參與。通過資助多種建筑低碳節能技術集成在新建樓宇、小區,既有樓宇、小區改造示范,形成若干個有廣泛影響力的多種建筑節能技術綜合集成應用樣板,可以引導低碳建筑發展方向,以點帶面推動各種經濟適用建筑節能技術產品的廣泛應用,推動全社會積極參與建筑節能減排事業。

    1.新建樓宇、小區低碳節能技術集成與示范。

    項目內容:重點支持新建居民樓宇、辦公樓宇、居民小區、產業園區等建筑開展建筑低碳節能技術集成與示范,集成技術不是高端技術的簡單堆砌,注重技術的實際成效與可推廣應用價值。包括:(1)建筑規劃、建筑設計;(2)圍護結構低碳節能技術集成應用示范,包括屋面系統隔熱與散熱技術(熱反射技術、綠化種植技術、空氣層隔熱技術等)、建筑外遮陽技術、新型節能門窗技術等;(3)自然通風節能技術示范;(4)可再生能源建筑一體化規?;瘧眉夹g示范,包括太陽能利用技術、淺表地(水)熱利用技術等;(5)高效能設備技術應用示范,包括綠色照明技術、新型節能空調技術、節能電梯技術、高效節水型環保設備產品技術等;(6)施工過程綠色低碳技術的應用示范;(7)物聯網對建筑主要用能設備的聯動智能化管控技術示范;(8)建筑綠色節能運營管理機制和商業模式示范。項目至少完成上述8項內容中的6項。

    考核指標與要求:(1)成功應用示范新建建筑工程(單體樓宇建筑面積≥5000m^2,小區建筑面積≥20000m^2),其中單體樓宇達到綠色建筑二星級標準以上,小區50%以上建筑面積的建筑達到綠色建筑二星級標準以上;(2)單位建筑面積、單位使用面積的年運行能耗均明顯低于本地區現有同類型建筑的平均水平;(3)低碳節能新增投資靜態回收期≤5年;(4)提供綠色節能運營管理機制和商業模式報告。

    申報說明:項目完成時間原則上要求不超過2年;采取開發企業、業主(或物業管理單位)牽頭,聯合企業、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申報,支持強度每項100-500萬元,且省級財政資金占項目總投入的比例不高于50 %。

    2.既有樓宇、小區改造低碳節能技術集成與示范。

    項目內容:重點支持公共場館、酒店商場、醫院、校園、工業廠房、產業園區等既有建筑開展建筑低碳節能技術集成與示范,集成技術不是高端技術的簡單堆砌,注重技術的實際成效與可推廣應用價值。包括:(1)既有建筑低碳節能改造可行性綜合評價方法;(2)建筑外墻改造技術應用示范;(3)屋頂節能改造技術應用示范;(4)外窗節能改造技術示范;(5)玻璃幕墻節能改造技術示范;(6)采光頂節能改造技術示范;(7)用能設備及系統節能改造技術示范;(8)建筑節能改造投融資模式示范;(9)新型投資收益分配模式示范等。項目完成示范上述9項內容中的6項。

    考核指標與要求:(1)成功應用示范既有建筑工程(單體樓宇建筑面積≥5000m^2,小區建筑面積≥20000m^2),其中單體樓宇達到綠色建筑二星級標準以上,既有小區建筑能耗不低于現行建筑節能標準;(2)改造后建筑其單位建筑面積、單位使用面積的年運行能耗明顯低于本地區現有同類型建筑平均水平;(3)低碳節能改造新增投資靜態回收期≤5年;(4)提供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商業模式投融資模式研究報告。

    申報說明:項目完成時間原則上要求不超過2年;采取開發企業或樓宇管理單位牽頭,聯合企業、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申報,支持強度每項100-300萬元,且省級財政資金占項目總投入的比例不高于50 %。

    專題五:建筑節能減排商業模式創新及國內外服務合作示范(專題編號:0130)

    專題說明:合同能源管理是推廣應用節能減排技術與產品很好的商業模式,在國外發達國家已經較為普遍,目前在我國建筑行業中處于探索階段。合同能源管理在建筑業的創新應用對推動建筑節能減排技術產品的應用有重大意義。與此同時,建筑節能減排服務業市場十分巨大。但就我省實際情況而言,建筑節能減排服務業存在著發展快但區域不平衡,特別是與國外先進地區相比,仍存在技術水平相對落后,服務隊伍規模偏小等問題。

    1.建筑節能減排商業模式創新應用示范。

    項目內容:鼓勵開展商業模式創新,推動建筑節能減排技術進入商業應用,重點支持采用合同能源管理等創新商業模式實施既有大型公共建筑節能改造和可再生能源建筑建設應用項目。包括:(1)建筑節能商業模式以及推進路徑;(2)建筑節能改造市場運行機制示范,包括合同文本制定、第三方評估體系建設等;(3)創新融投資模式和效益分享模式示范;(4)工程實施創新方法示范;(5)建筑運營管理創新模式示范等。上述5項內容至少完成其中的4項。

    考核指標與要求:成功應用示范高耗能建筑工程(建筑面積≥10000m^2)1個以上,改造前后節能20%以上;節能改造新增投資靜態回收期≤5年;提供綠色節能運營管理機制和商業模式報告。

    申報說明:項目完成時間原則上要求不超過2年;能源管理服務企業作為主體申報,鼓勵與高等院?;蚩蒲性核摵仙陥?;支持強度每項100~150萬元,且省級財政資金占項目總投入的比例不高于50 %。

    2.國內外建筑節能減排服務合作示范。

    項目內容:引進國內外知名的建筑節能減排服務研究機構,合作開展節能減排服務,可包括合作開展節能建筑設計、改造、合同能源管理等等。

    考核指標與要求:有成功開展國內外建筑節能減排服務的案例,并取得實際效果;提供綠色節能減排服務機制和商業模式報告。

    申報說明:項目完成時間原則上要求不超過2年;采取開發企業或樓宇管理單位牽頭,聯合省外、國外的企業、高等院?;驒C構申報,支持強度每項100~150萬元,且省級財政資金占項目總投入的比例不高于50 %。

    專題六:建筑節能技術標準研究(專題編號:0131)

    專題說明:為進一步規范我省綠色低碳建筑技術與產品,從而正確引導和推廣適合我省特點的相關產品與技術,結合我省實際,提出廣東綠色低碳建筑技術與產品標準。同時,根據《廣東省民用建筑節能條例》,研究制定配套措施和相關優惠政策,有利于促進我省綠色低碳建筑的發展和建筑能耗總量的降低。

    專題內容:1.針對夏熱冬暖地區的建筑特點,制定相適應的廣東省綠色低碳建筑技術與產品評價標準。2.主要是結合我省地處東亞季風區的水文氣候特點,突出遮陽和通風隔熱對建筑節能減排的貢獻,對我省建筑節能減排技術路線開展系統的研究。3.針對我省2011年正式頒布的《廣東省民用建筑節能條例》,開展相關配套政策研究,研究實行限制性與鼓勵性政策并舉的方式,對達不到節能設計標準的建筑,提出禁止投入使用等強制性措施進行限制;對超過節能設計標準或采用可再生能源的建筑和綠色建筑,研究采取減免稅收、費用、貼息貸款、財政補貼等政策進行鼓勵;研究采取相應措施,促進既有居住和公共箭鏃節能減排改造,促進低能耗、超低能耗和綠色建筑的發展及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規模化應用。

    考核指標與要求:1.完成《廣東省綠色低碳建筑技術與產品評價標準》。2.完成《廣東地區建筑節能減排技術路線研究》報告。3.完成《<廣東省民用建筑節能條例>配套政策》研究報告。

    申報說明:項目完成時間原則上要求不超過2年;采取自由申報方式,重點支持省內知名科研院所申報,研究制定適合廣東氣候特點的建筑節能技術標準、路線、政策;支持強度每項100~150萬元。

部分會員網站

久久99精品九九九久久婷婷,精品国偷自产在线电影,欧美人成人亚洲专区中文字幕,欧美一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中文字幕亚洲欧美丝袜 | 久久亚洲国产精品五月天婷 | 中文字幕在线女教师制服 | 日日橹狠爱欧美视频国产 | 亚洲尤物视频在线观看 | 思思久久96热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