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已是大勢所趨,云計算作為關鍵技術,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企業如何運用好云技術,分階段完成數字化轉型?
日前舉行的第八屆“五洲工業發展論壇”上,華為云深圳業務部總經理馮文斌以《華為工業云,助力企業數字化轉型》題,講解了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核心、工業互聯網和智能制造的關系、數字化轉型的必要性,以及數字化轉型的加、減、乘、除法和相關實施步驟,并結合華為近幾年的實踐經驗,分享了華為工業云推動數字化轉型的路徑。
以下為演講實錄整理
約1200字
預計閱讀時間2分鐘
數字化轉型的加減乘除法
從當前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整體情況看,20%的企業才剛剛開始上云,到2025年會到80%以上。
企業為什么要實行數字化轉型?數字化轉型實際是從業務入云到數據流,云帶來的是企業業務數據化,數據化后就開始沉淀數據,而MES、ERP都是對過程的管控。很多企業的業務適合數字化,機器換人后,會有很多機器代替人工不停地工作,比如企業通過將機床工作數據化,并對這些數據進行采集和沉淀,將來就可以用于人工智能。
數字化轉型其實就是加、減、乘、除。做加法就是提高品質和效率,獲得更多的客戶定制,做大副業。做減法就是降低成本、降低次品率、降低能耗。做乘法就是政府部門做產業集群,通過互聯網和數據交換,把上下游協同起來。做除法,無論是做工業互聯網還是云服務,都是讓大家將信息資產投到業務上。
華為推動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案例
華為的交換機設備和傳輸設備,過去的測試方法是連上網線,不停地往回傳出去,但在開發5G技術后,第一件事就是把傳輸數據變成5G終端,解脫網線的限制,減少了兩名專職人員的同時,效率也提高到每天1000件。同時,華為減少了在珠三角和深圳的工廠空間,通過新技術改變生產的某些環節,釋放卡得比較緊的環節,實現數字化轉型第一步。
華晨寶馬因為業務的特殊性,供應鏈比較復雜。為此,華為云運用了與DHL聯合開發物流園區數字化解決方案,幫助實現物料供應準時化(JIT)。首先是采用人工識別紙件單,減少等待環節;其次是做車牌識別,盡量降低人等待時間,最后是減少倉庫面積,實現效率提升。
再比如傳統行業的河北鋼鐵,通過對人工智能進行光學照片訓練,讓機器能精確識別鋼的成分,以解放重復勞動力,把人的經驗轉化成機器的經驗。
九江石化則是通過收集污染點、危險品點的各種檢測點數據進行重新部署,實現降低成本。
數字化轉型的三個步驟
一般來講,數字化轉型分為三步。第一階段是企業做數字化,把傳統人工記錄的信息用數字化表達出來。從研發到供應鏈,打通服務,避免人員的參與。第二階段是做集成,使設備間進行協同,同時,在辦公系統和物聯網,裝備和車間系統實現集成。第三階段是智能化,比如設計的智能化。在設計階段就讓人工智能技術加入,才容易滿足規則,待數據積累到一定程度后,就能很快應用起來。
華為云做得比較多的供應鏈是預測,如何裝滿集裝箱就是最簡單的供應鏈管理。再比如銷售系統,現在的互聯網電銷很快就能實現反饋。
數字化集成,包括制造內部的橫向集成、產業鏈的交互,外包企業能否在設計階段就具備這樣的產能,能否在不泄密的情況下生產出產品,需要大家協同起來。
華為在做工業互聯網時也在嘗試各種模式,從NB-IoT到eLTE、LTE-V、5G。從信息化到網絡化,再到數字化、智能化,一步步將自己的能力繼承下來,也是當前需要做的。
- 上一篇:【五洲新語】安琳:從數字化商業模
- 下一篇:【五洲新語】張俊杰:工業互聯網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