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我市發布了由深圳市質量強市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以下簡稱“市質量強市辦”)牽頭編制的深圳市品牌建設現狀與發展研究報告。
在由市質量強市辦、市市場監管局、市經信委、市發改委聯合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市質量強市辦常務副主任、市場監管局副局長夏昆山發表了講話。他指出,深圳作為全國性經濟中心和改革開放的試驗田,在踐行國家戰略部署發揮品牌引領作用,推動供需結構升級的實踐中努力走在全國前列。近年來,深圳緊緊圍繞品牌建設,從品牌發展環境、基礎、能力、保護四個方面科學謀篇布局,經過幾年的奮斗,交出了一份亮麗的答卷。2017年商標申請量同比大幅增長,PCT國際專利申請量連續14年居全國大中城市第一名;新增9家中國500強企業,增量位居北上廣深之首;培育了如騰訊、華為、平安、大疆等一批享譽國內外的知名企業;內衣、服裝、鐘表和珠寶產業獲批成為國家首批產業集群區域品牌建設試點示范項目,全市共有7個區開展了知名品牌示范區創建,“一區一品”計劃正加快推進。深圳是全國首個獲得質量強市示范城市以及第一個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設計之都”稱號的城市,城市品牌的“金字招牌”越發閃亮。通過“自上而下”品牌發展戰略的頂層謀劃,構建了“自下而上”的以企業品牌、產業品牌、區域品牌、城市品牌的梯次遞進“四級縱隊”,深圳品牌的影響力在國內外日益彰顯。
據市市場監管局質量處處長崔紅兵介紹,由深圳市質量強市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牽頭編制的《深圳市品牌建設現狀與發展研究報告(2017)》,分析了深圳品牌發展環境,系統梳理了2017年深圳品牌建設的舉措,通過選取能反映品牌發展的指標數據進行對比研究,客觀呈現深圳品牌建設發展成效,旨在向各方提供有關品牌建設方面的信息,并作為決策參考。
品牌發展環境不斷優化
深圳歷來十分重視品牌發展。于2003年在全國率先實施名牌推進戰略,打造“品牌之都”,通過積極營造品牌發展氛圍,建立健全品牌發展體制機制,為深圳的品牌發展提供營養豐富的“沃土”。
品牌建設工作越來越受重視
深圳市委市政府深入實施質量強市戰略,把2017年作為“城市質量提升年”,統籌推進標準、設計、質量、品牌、信譽“五位一體”建設,不斷完善品牌建設體制機制,打造更具時代引領性的深圳品牌,大力宣揚“質量成就未來”的城市質量精神口號,積極營造濃厚的深圳品牌發展氛圍,全力推動“深圳制造”向“深圳品牌”的價值鏈高端延伸,助推深圳經濟向更高質量發展。
品牌發展體制機制不斷完善
形成“一核多極”的品牌發展政策體系。一是制定出臺了全國首個質量促進型法規——《深圳經濟特區質量條例》,提出“建立和完善與國際先進水平接軌的品牌培育、品牌管理工作體系和品牌評價標準體系,引導企業爭創國際品牌,加強深圳品牌宣傳和推廣,提升深圳品牌價值和影響力”,明確了深圳質量發展的方向是高端化、國際化、品牌化,奠定了品牌發展在質量工作中的核心地位。二是逐步建立標準、設計、質量、品牌、信譽“五位一體”的品牌發展工作機制。制定并發布《城市可持續發展評價指標體系》等一批標準;設立創意設計新銳獎,大力加強創意文化園建設等激勵措施;開展市長質量獎評定,加大質量基礎設施建設,深入實施質量強市戰略,出臺《深圳市公共信用信息管理辦法》,不斷完善品牌發展基礎支撐體系。三是著力完善政府上下聯動、行業內外推動、企業自覺行動的品牌培育保護機制。四是健全品牌發展的人才培養制度。經過持續努力,深圳逐步形成了以《質量條例》為核心,相關配套政策為支撐的“一核多極”的品牌發展政策體系。
建立品牌發展的激勵引導機制。在科技創新、創意設計、品牌示范區創建等方面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激勵引導品牌發展,如出臺《中國制造2025深圳行動計劃》等政策;對首次入選“世界500強”和“中國500強”的深圳企業分別給予3000萬元和1000萬元的獎勵,鼓勵企業做大做強,對獲評“全國知名品牌創建示范區”、“全國產業集群區域品牌建設試點區”的單位分別給予100萬元獎勵。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引導作用,積極引導社會資本、民營資本參與到品牌發展中來,2017年,共資助企業品牌提升8279萬元。
企業品牌建設意識持續增強
更加重視品牌創建。企業品牌意識不斷增強,通過商標注冊、專利申請等方式維護自主品牌與知識產權。2017年,深圳市商標申請量位居全國第二,有效注冊商標數量居全省第一。
更加重視品牌管理。通過加強品牌管理,樹立企業品牌文化,提升品牌競爭“軟實力”。2017年我市權威機構主導全國自主創新品牌價值評價,深圳227家企業積極完成參評,涉及行業16個。
更加重視品牌推廣。多渠道、多途徑加強品牌宣傳,展示自身品牌風采,傳播品牌正能量,踴躍參與國內外展覽,推動深圳產品與服務“走出去”。2017年,全市47家企業參加全國品牌故事大賽,涵蓋建筑、新能源、電子等7個以上行業,8家企業獲得全國獎項。
社會組織推動作用日益明顯
助推深圳品牌擴大影響力。社會組織充分發揮品牌建設的橋梁紐帶作用,整合、凝聚各界資源力量,積極為深圳品牌國際化發展搭建平臺。2017年全年共舉辦專業性展覽114場。培育起高交會、文博會、時裝周、光博會、禮品展、家具展等10余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品牌展會。
提升品牌培育公共服務能力。持續提升品牌培育公共服務水平。2017年,搭建全國首個品牌建設公共服務平臺——深圳市品牌建設促進中心。本土品牌技術機構組織深入參與ISO/TC97和SAC/TC 532品牌標準化建設工作,國際標準提案2項,國家、地方標準20余項。市質量強市促進會和深圳工業總會獲工信部“品牌經理”人才培訓資格,2017年培育品牌經理260人,累計培育498人;深圳工業總會連續十五年開展深圳知名品牌評價,共評選產生720個“深圳知名品牌”;市質量協會開展中小微企業現場管理診斷和提升、“深圳市品牌大講堂”等活動,促進企業提升質量品牌建設能力。
品牌發展基礎不斷強化
品牌要加強,基礎要牢固。深圳堅持以標準引領質量提升,以質量塑造品牌實力,在強力推進標準建設、夯實質量基礎上不斷發力,筑牢品牌發展的兩大“基石”。
創新標準建設體制機制。深圳在全國率先提出構建“大標準”體系,從立法保障、綱領指導和行動方案構建了標準建設的頂層機制。建立深圳標準績效考核制度,實施標準自我公開聲明、標準先進性評價、團體標準管理以及深圳標準認證等一系列新制度;率先為企業建立研發與標準化同步機制,出臺《研發與標準化同步示范企業評價指南》,推動新技術新產品加速產業化。
深圳標準建設成效顯著。2017年,共制修訂國際標準271項、累計1655項(含國外先進標準),研制國家和行業標準374項、累計3758項;組織制定并發布了《城市可持續發展評價指標體系》等68項技術標準文件地方標準;全市企業在國家企業標準信息公共服務平臺累計聲明公開16183項標準;全年15個標準獲市科學技術獎(標準獎),33家企業登上全國企業標準示范榜、排行榜,占全省上榜企業50%。在電子信息、服裝、家具等民生重點產品領域開展深圳標準認證試點,已有14家企業共20個產品獲得深圳標準認證。《自主品牌培育指南》、《品牌管理體系要求及實施指南》、《自主品牌價值評價指南》3項品牌培育建設深圳標準正加快推進。
質量基礎不斷夯實
完善基礎設施服務品牌發展。檢驗檢測平臺作為支撐品牌建設的重要基礎設施,在服務品牌發展上扮演著重要角色。截至2017年,全市共有國家級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3個、省級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站13個、市級公共技術平臺14個,通過計量認證的檢驗檢測機構376家,通過CNAS認可的機構381家,檢驗檢測服務支撐產業發展和轉型升級,促進質量提升、服務品牌發展的作用更加凸顯。
開展質量提升助推品牌發展。2017年,深圳開展了內衣和鐘表兩個重點產品的質量提升行動,圍繞質量、標準、品牌、價格、服務和消費者感受等維度,與國際知名品牌進行比對研究,并通過政策扶持、咨詢服務等手段,推動傳統優勢產業轉型升級。
積極申獎創獎提升品牌發展。對獲評中國質量獎和廣東省政府質量獎的本地企業給予配套獎勵,對獲評中國質量大獎企業一次性給予300萬元的獎勵,獲中國質量獎提名獎、廣東省政府質量獎的企業一次性給予100萬元獎勵。2017年,我市大亞灣核電、順豐、招商局港口3家企業獲評第三屆中國質量獎,獲獎數量占廣東省三分之一,居全國大中城市第三位。海能達、星源材質2家企業獲得2017年度廣東省政府質量獎,一批企業入圍深圳市市長質量獎。通過申獎創獎,發揮獲獎企業的“龍頭效應”,帶動全市企業追求更高質量發展。
品牌發展能力持續增強
創新是靈魂,品牌是目標,沒有創新,品牌就無從談起。堅持把創新創意作為推動品牌發展的第一驅動力,奮力把深圳建設成為國內一流、享譽世界的“品牌之都”。
創新能力持續提升
技術創新打造品牌核心競爭力。在品牌建設中,創新是提升產品性能和質量、提高產品附加值和美譽度的根本途徑。深圳創新加快建設國際科技、產業創新中心,讓深圳創新再提速。2017年,深圳研發投入占GDP比重4.13%,僅次于北京,創新投入位居全國大中城市前列;新增國家級高新企業3193家,累計達11230家,居全國第二;新增重點實驗室、企業技術中心等各類創新載體195家,累計建成1688家。
知識產權數量繼續位居全國前列。2017年,全市國內專利申請量177103件,其中,有效發明專利維持5年以上的比例達86.72%,位居全國大中城市第一;第十九屆中國專利獎評審中,深圳獲專利金獎5項,占全國總數的20%,居全國大中城市第一;PCT國際專利申請量突破2萬件,連續14年居全國大中城市第一名。
創意設計蓬勃發展
創意設計提升品牌含金量,助力品牌發展。作為全國第一個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設計之都”稱號的城市,2017年,深圳創意設計產業繼續蓬勃發展。全年文化創意產業增加值達2243.95億元;斬獲德國iF設計獎142項,紅點設計獎82項,分別占中國區獲獎總數的36%和29%,設計國際化水平顯著提升。
品牌培育保護不斷深化
深圳在品牌培育保護方面逐步形成了政府上下聯動、行業內外推動、企業自覺行動的體制機制,全方位、多舉措強化對品牌的培育與保護,為深圳品牌發展保駕護航。加快品牌培育,引導市場主體走以質取勝、自主創新的品牌發展之路;加強品牌保護,切實保障企業的合法權益,調動市場主體發展品牌的積極性。
品牌培育制度更加健全
產業品牌建設方面,深圳從加強頂層設計著眼,出臺了一系列針對性強、可操作性強的政策制度,制定《關于支持企業提升競爭力的若干措施》細則等,推動品牌發展的政策落地。
區域品牌建設方面,建立并完善市區兩級聯動機制,推動落實“一區一品”計劃。各區結合自身特色進行錯位發展,充分發揮特色產品優勢,如羅湖珠寶、南山手機、龍崗眼鏡、龍華服飾、光明鐘表、坪山新能源汽車、寶安工業機器人等;打造區域品牌價值“高地”,出臺區域品牌建設專項規劃,資金政策,土地政策等,運用質量監管、標準化、檢驗檢測、認證認可、品牌建設、打假治劣等綜合手段,推動實現產業集聚發展和區域品牌升級。
城市品牌建設方面,“深圳速度”曾經是深圳這座城市最響亮的品牌,在“深圳速度”的基礎上又打造了“深圳質量”的新品牌,市委市政府提出堅定不移打造更具時代引領性的深圳品牌,為我國高質量發展探索新路。組織開展“高交會”、“文博會”、“國際創客周”、“IT領袖峰會”、“深圳國際品牌周”等具有國家級和世界級影響力的重大品牌活動。支持招商集團、深圳地鐵、中海集運等企業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國際合作,將深圳品牌推廣到更多國家和地區;在創新創意、創業設計和國際化活動中塑造深圳城市品牌。
品牌保護機制更加完善
商標品牌是企業的自主知識產權,知識產權保護包括了品牌保護,是品牌發展壯大的重要保證。
繼續完善知識產權保護政策。出臺《深圳市關于新形勢下進一步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的工作方案》,從加強知識產權行政保護、司法保護等方面提出36條措施,實施最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定涵蓋商標、專利、版權、商業秘密等知識產權各領域的《深圳經濟特區知識產權保護條例》,為實施最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提供法律制度保障等。
加快誠信體系建設。加快誠信體系建設是保護知識產權,推動品牌發展的內在要求。2017年,深圳在全省率先實施《深圳市公共信用信息管理辦法》,建立覆蓋全社會的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積極建設覆蓋企業、個人、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四大主體的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系統,基本實現了網站系統的“三個一”:一站式查詢、一體化建設、一張網懲戒。
企業品牌建設成果凸顯
商標注冊增速迅猛。2017年,深圳市商標申請量為392978件,同比增長55.16%,申請量居廣東省第一位,在全國主要城市中居第二位。深圳商標申請量的大幅度增長,反映了深圳企業對商標等知識產權的重視程度、對品牌的保護意識越來越強。
截至2017年底,深圳累計有效注冊商標數量全省第一,從近三年有效注冊商標數量的年均增長率看,深圳居北上廣深之首。2017年,深圳馬德里商標注冊核準量數量遠高于北京、上海、廣州。
品牌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
深圳世界500強企業活力強。2017年,深圳有7家企業進入世界500強(該榜單由美國《財富》雜志發布),分別是中國平安、華為、正威國際、招商銀行、萬科、騰訊、恒大,連續兩年保持增長,增長勢頭強于北京、上海和廣州。與國內其他城市相比,深圳的上榜企業數量排在第三位,僅次于北京的56家和上海的8家。 從上榜企業的屬性看,民營企業成為經濟發展的主力軍是“深圳特色”之一,這主要得益于深圳良好的營商環境和濃厚的創新氛圍。
深圳企業在全球品牌價值500強中取得新成績。深圳有7家企業進入2017年Brand Finance全球品牌價值500強,分別是華為、騰訊、中國平安、招商銀行、恒大、萬科、平安銀行;深圳上榜企業數占全國上榜企業總數的12.7%。
2017年,深圳民營企業品牌價值有所提升。華為品牌價值為252.30億美元,排名40,較去年上升7名;騰訊品牌價值為222.87億美元,排名47,較去年上升70名;中國平安以163.24億美元的品牌價值位列榜單第79名,位居全球保險品牌第一位。
深圳“種子選手”企業持續增加。2017年,深圳市新增9家企業進入中國企業500強榜單,較去年增加50%,增長幅度遙遙領先北京和上海。截至2017年底,深圳累計擁有27家中國500強企業。
2017年,第二批深圳標準認證產品公布,全市共10個產品(來自8家企業)獲得認證,產品類別涵蓋機械手表、耳機、家用彈簧軟床墊、家用反滲透凈水器等。截至2017年底,全市共有14家企業的20個產品獲得深圳標準認證。華為、飛亞達、安莉芬等行業龍頭企業通過參與先進性評價細則,大大提升深圳品牌的影響力。
行業質量水平態勢良好
深圳率先建立起了涵蓋經濟、文化、社會、城市建設管理、生態、政府服務等方面質量狀況的綜合評價體系——深圳市質量指數,對產品、工程、服務和環境等實施評價,以質量提升為品牌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產品質量方面,2016年度深圳產品質量分指數為230.82,比2015年提升12.03%。累計有10家企業獲得“質量標桿企業”稱號。
在工程質量方面,2016年全市工程質量分指數為200.36,比2015年提升2.1%。全市新增獲魯班獎項目2個,獲國家優質工程獎稱號項目5個。
在環境質量方面,2016年深圳環境質量分指數為203.62,比2015年提升4.96%。2017年PM2.5平均濃度為27.6微克/立方米,全市空氣質量持續提升,空氣質量指數位居全國前列。
在服務質量方面,2016年全市服務質量分指數為202.12,比2015年提升7.08%。其中,科技、金融、物流等生產性服務業和教育、醫療、公共交通、旅游等生活性服務業質量均大幅提升。
區域品牌競爭優勢明顯
知名品牌示范區建設是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深圳市大力推進國家級、省級知名品牌示范區創建工作,逐漸形成了“一區一品”的發展格局。深圳先后建成了羅湖黃金珠寶、南山移動電話、龍崗時尚眼鏡、龍華時尚服飾產業集聚區等4個“全國知名品牌創建示范區”。坪山區 “全國新能源汽車知名品牌示范區”和光明新區“全國鐘表知名品牌示范區”獲批創建。寶安區正順利推進“廣東省工業機器人產業知名品牌示范區”。在知名品牌示范區創建的進程中,以服裝、珠寶、眼鏡等代表的深圳時尚創意產業,走出了一條品牌高端化、國際化道路;以華為、天瓏、傳音為代表的深圳知名移動手機品牌正在大力實施國際化戰略,帶動高端制造產業向全球輸出深圳品牌。
- 上一篇:落幕 | 仰望世界,第二屆“深圳國
- 下一篇:中國崛起呼喚世界級品牌